本固枝荣,汽车业焕新这一年 | 年终综述

汽车   2024-12-31 12:01   北京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忙碌且充实的2024年将要画上句点。回首2024,我国汽车产销量迎来新高峰:新能源汽车产销首破10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单月份额突破70%……但这些成绩的背后也伴随着阵阵转型的“隐痛”。
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是汽车行业最真实的写照。根深方能叶茂,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深度转型阶段,惟有大刀阔斧的变革,方能迎来更为繁荣的产业生态。2024年,汽车行业有哪些“修剪枝叶”的举措,加速行业转型升级?

“价格战”风浪渐止    


打响车市“价格战”第一枪的湖北一定没有想到,“降价”会从2023年年初蔓延至2024年全年,成为车市常态。

时钟拨回今年年初,2月19日,年味尚未消散,比亚迪便高呼着“电比油低”的口号开启2024年“价格战”,将插电混动轿车入门价格打到8万元以下。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哪吒汽车也随即作出反应,纷纷跟随降价。

随后,车市价格战在“降温”与“升温”之间反复横跳,不断拉扯着车企的神经。进入4月,便有近40个汽车品牌共128个车系宣布优惠、补贴或降价。5月刚刚迎来阶段性降温,6月又有不少车企再度开启降价促销活动。根据相关数据,2024年1~11月降价车型规模达195款,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150款。

对于消费者而言,汽车价格越来越低自然是好事;对于进入深度淘汰期的汽车行业而言,以价格竞争手段加速部分劣势企业淘汰、提升行业集中度也无可厚非。

今年三季度以来,国内“价格战”逐步趋稳,8~11月降价促销频次明显少于2~4月,11月的车市促销较10月也保持在平稳水平。

开战容易止战难。目前看来,2025年“价格战”短期内无法避免。但在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的指示下,车市竞争必将摆脱单纯的降价,以更为健康的形式出现,加速行业提质升级。年底的车市促销便有不少车企一改“降价风”,转而推出增加车辆功能权益、多样化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理性、健康的消费环境。

BBA失速 降价保价间来回横跳    


面对持续蔓延的“价格战”,与去年全员参与的状态不同,部分车企今年在理智与疯狂间来回摇摆,一面公开反对“价格战”,一面又继续跟进降价,宝马便是典型代表。

今年6月,“宝马腰斩式大降价”引起热议,其中,i3车型19万元起售;宝马5系燃油车起售价约31万元,较官方指导价降低12万元。不仅宝马,奔驰、奥迪也在降价与保价之间来回横跳。

不过,由于上半年利润明显下滑,7月中旬,宝马宣布退出“价格战”,此后旗下车型多次涨价,累计幅度在3万~8万元不等。随后,奔驰、奥迪也相继表态退出“价格战”。但此后销量一路下滑。今年6月,宝马销售5.56万辆;7月销售4.89万辆;到了8月,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仅为3.48万辆,同比下降约4成。

随后,9月,宝马便选择重返“价格战”,逐步下调旗下车型售价。对此,宝马中国方面虽予以否认,并表示宝马没有对建议零售价做任何调整,授权经销商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零售价格,最终成交价受具体交易情况影响。但今年9月,宝马多款车型价格回落,其中宝马i3降至18万元左右。

对于豪华品牌而言,稳定的价格体系更能吸引消费者。当然,随着当前汽车“价格战”逐步趋缓,未来BBA(奔驰、宝马、奥迪)的价格将回归稳定区间,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服务体验、品牌价值的关注必将不断提升,BBA或将迎来新机遇。

新势力马太效应凸显    


汽车行业优胜劣汰不断加快,新势力车企两极分化愈发明显。从年初到年尾,尾部新势力车企“爆雷”的事件时有发生。今年1月1日,恒大汽车便宣布与阿联酋纽顿集团的投资协议失效,恒大40亿元的“救命钱”化为泡影;2月,高合汽车宣布全面进入停工停产阶段,时间待定6个月;10月,哪吒汽车被传拖欠工资、大规模裁员等消息,随后哪吒汽车对外宣布张勇不再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12月,极越汽车瞬息之间崩盘,因资金链断裂导致企业全线瘫痪。

落后企业被淘汰的同时,头部新势力车企则在加速前进。其中,理想汽车总交付量已累计突破100万辆,单月销量超过4万辆。零跑汽车后来者居上,11月新车交付同样超4万辆,提前完成2024年销量目标。根据2024年三季度财报,理想汽车、小鹏汽车、零跑汽车等新势力车企营收表现均处于较好区间,毛利率也普遍得到改善。其中,理想营收428.74亿元,同比增长23.63%;小鹏营收101.01亿元,同比增长18.42%;零跑营收98.6亿元,同比增长74.3%。在毛利率上,理想综合毛利率达12.5%,环比增长2个百分点;小鹏毛利率为15.3%,实现连续5个季度增长;零跑毛利率为8.1%,环比增长5.3个百分点。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在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乘用车品牌多达129个,其中中国本土品牌便有90余个。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转型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提升行业集中度。汽车产业进入加速淘汰期,接下来必然有落后企业接续出局,行业加速整合。

合资品牌降本增效忙    


今年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达到65.1%。与此同时,德系车、日系车、美系车市占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分别降至14.7%、11.1%和6.4%。由于市场份额不断缩水,合资品牌2024年忙着断臂求生,通过关停工厂等方式缓解产能过剩压力。

6月,日产汽车宣布正式关闭其与东风汽车合资的常州乘用车工厂,这是日产汽车在中国首次关闭乘用车工厂。据悉,该工厂主要生产逍客车型,年产能约为13万辆,占日产在华总产量的10%左右;7月,本田中国宣布关闭在中国的部分生产线,将在华燃油车产能从149万辆降至120万辆;12月,通用中国表示,预估支出27亿美元(约196.86亿元人民币)的重组费用,主要用于关闭工厂和减少不盈利车型的生产。

合资品牌份额下滑,归根结底是由于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步伐过于缓慢,难以紧跟中国市场的变化。为此,在收缩燃油车产能的同时,不少合资品牌开始加速中国本土的电动化转型。日前,广汽本田开发区新能源工厂正式投产,是本田全球首座全新建设的新能源智造基地。广汽丰田则发布“聚变2030”战略,强调以后的中国车型都由中国本土化团队100%来完成。大众汽车则先后与小鹏汽车、江淮汽车、地平线等中国本土整车与零部件企业合作,并在合肥设立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VCTC,加速在华新能源业务。

“油电激战”未完待续    


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迈上新台阶。如此成绩无疑是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极大的鼓舞。自比亚迪2月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以来,今年“油电激战”的号角便越吹越响。如今,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1000万辆,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也有望达1100万辆,是否意味着“油电大战”的结局已定?

从保有量上看,燃油车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根据公安部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3.45亿辆,其中燃油车3.2亿辆,而新能源汽车近2472万辆。超90%的占比意味着燃油车仍然是众多消费者的选择。另外,燃油车市场的背后还有庞大的后市场及上下游产业链,其转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郭守刚日前表示:“坚持稳妥转型,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活力,实现高水平转型升级。”可以预见的是,“油电之争”短期内或难有定论,随着插电混动式车型、增程式车型的迅速发展,中国汽车市场将呈现燃油车、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式车型、增程式车型等多种技术路线并举的繁荣面貌。

行业利润出现结构性变化    


“价格战”愈演愈烈,随之而来的是利润率大幅下滑。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总收入为73593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总额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行业整体利润率仅为4.6%,相对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仍偏低,并创近10年新低。

行业利润率下滑值得反思,但当前行业正处于变革调整期,电动化进程必然会带来行业利润结构的变化,燃油车销量和利润越来越少、新能源车亏损多销,汽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带来的利润率波动是无法避免的。

不过,可喜的是,已有不少头部新能源车企实现稳定盈利。比亚迪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022.51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为252.38亿元,同比增长18.12%。其中,比亚迪第三季度单季营收首次超越特斯拉。同样实现盈利的理想汽车,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28.14亿元,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156.2%,连续8个季度实现盈利。依托与华为的合作,赛力斯汽车今年一季度顺利扭亏转盈,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同比增长超5倍,归母净利润超40亿元。

此外,部分新势力车企也已然可见盈利曙光。其中,小鹏汽车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8.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减亏53.49%;零跑汽车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9亿元,亏损额较上年同期收窄30.3%,与今年前两季度相比也大幅收窄。小鹏汽车预计明年年底实现收支平衡,零跑汽车则表示明年年底盈利目标可能会提前实现,蔚来汽车也预计于2026年实现盈利。

直播正酣 车企大佬争相“出圈”    


“逼着我60岁老汉出来直播。”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的自我调侃,道出了车企“大佬”的心声。前有小米董事长雷军的20分钟4400万点赞,后有“红衣教主”周鸿祎1个月单平台涨粉近600万,让众多车企艳羡不已。今年以来,不少车企高管亲自上阵直播带货,解锁了主播新身份。

仅在3月,便有蔚来汽车首席执行官李斌、哪吒汽车时任首席执行官张勇、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等众多车企高管开启线上直播。随后,尹同跃、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等车企“一把手”也先后走进直播间。直播内容也五花八门,从与网友隔空交流到智驾直播再到探访工厂一应俱全。

截至今年10月,部分车企高管今年的直播次数已超20次。其中,腾势汽车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单一平台直播次数高达29次,深蓝汽车首席执行官邓承浩也已参与18次直播。高管直播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流量。以雷军为例,其5月展示小米城市领航NOA功能的直播观看人数超3900万,3.5小时累计2亿点赞量。魏建军4月12日的直播首秀也一举登上平台热搜榜第15位,观看量近2290万。

互联网的普及让消费者进入了“全民在线”的传播时代,传统的投放硬广、拍宣传片等车企单向宣传模式已然不能满足需求。车企高管走进直播间,与消费者进行实时零距离互动,不仅能够增加品牌曝光度和展示量,更是车企了解用户需求的好机会。当然,高管直播固然能够带来短期流量,但如何将这些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流量、销量,终归还是要靠产品和服务说话。

经销商转型 渠道变革进行时    


汽车产业进入深度变革期,作为产业下游的经销商群体同样逃不过转型的命运。今年以来,无论是传统车企,抑或是新势力车企,都在加大渠道模式变革。

一方面,传统4S店经销商正集体经历着转型带来的阵痛,经营不善、转型过慢的经销商正加速退场。今年年初,广东东莞永奥汽车经销集团爆雷,该集团旗下80多家4S店全部被查封;8月,国内最大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之一广汇汽车摘牌退市;10月,北京宝马全球首家5S店星德宝停业;11月,天津最大的奥迪品牌4S店永濠奥迪闭店……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今年全年退网的4S店数量或将达4000家。

为寻求新的生机,不少传统车企经销商开始转投新能源车企(品牌)的怀抱。不久前,中升集团与华为鸿蒙智行签订授权协议,将在全国开设50家鸿蒙智行用户中心,这是中升集团首次与自主品牌合作。同样是国内头部经销商集团的永达汽车,继续加码与华为智选车的合作,预计2025年一季度末华为智选车授权网点有望超30家,全面覆盖江浙沪地区。此外,北京华阳奥通、广州京溪奥迪等经销商也相继转投问界、蔚来等新能源品牌。随着电动化步伐的加速,油电之争已然蔓延到渠道端,传统经销商惟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方能平稳转型。

文:张奕雯 编辑:陈伟 版式:赵方婷


喜欢请点亮分享、点赞、在看
给小编加个鸡腿!


中国汽车报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汽车主流价值传播服务者,有料有趣有观点,让您轻松知晓汽车圈里那些事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