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崛起,珠三角怎么了?

文摘   科技   2024-10-08 23:24   中国香港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和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驱动着国家经济的腾飞,在全球经济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长三角发展势头强劲,而珠三角似乎略显迟缓,两者差距逐渐拉大。这究竟是为什么?让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下。


文 :青柿商业笔记主编

图:网络(侵删)



1.
地理条件:先天优势与发展瓶颈
首先,我们要承认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地理禀赋上的差异。长三角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平原地带,拥有广阔的腹地,河网密布,水运十分发达。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直通内陆,联通东西。而珠三角虽濒临大海,但大部分地区为丘陵山地,平原面积有限,珠江水系的辐射能力也远不及长江。

从三维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出,长三角背靠经济发达的华东平原,还可以通过长江联通中西部广大腹地,区位优势十分明显。2022年,长三角41个城市的GDP总量约为29.03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而珠三角九市的GDP总和为10.47万亿元,仅为长三角的三分之一左右。

2.
产业结构:多元化与转型升级
产业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长三角在产业结构上更为均衡多元。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链完善,发展成熟。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则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在服务业领域表现突出。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珠三角虽然拥有深圳这样的科技创新中心,但长期以来还是依赖传统的加工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广州、佛山等城市的主导产业仍以纺织服装、家电家具等传统制造业为主,附加值相对较低。而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除深圳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取得一定成就外,其他城市的短板依然明显。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珠三角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面临更大的挑战。

3.
创新驱动:人才储备与科研实力
科教资源是创新驱动的关键。长三角拥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高校和科研机构云集的城市,人才储备十分充沛。据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约有三分之一在长三角工作或生活。而在广东全省,两院院士加起来也只有六七十位。高校数量和质量的差距,直接影响了区域创新能力。

长三角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拥有复旦、交大、浙大等百年名校的深厚积淀,而珠三角高校除中山大学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积累相对薄弱。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长三角企业也普遍更具优势。当然,华为、中兴、腾讯等龙头企业在弥补珠三角创新短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整体科研实力仍有待提升。


4.
区域协同:一体化发展与合作机制
长三角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起步较早,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携手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珠三角虽然有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国家战略,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差异,广东与港澳的融合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圳、广州之间也存在竞争大于合作的现象。

比如在轨道交通方面,长三角的城际铁路实现了高度连通,而珠三角却在地铁、城际铁路的规划建设中频频受阻。跨城交通不畅,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要素在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流动。当然,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部分基础设施项目如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也为区域互联互通带来了新的机遇。

总结一下,珠三角虽然近年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积累的雄厚实力和旺盛活力,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毕竟,“双区驱动”(前海、横琴)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为珠三角的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推荐阅读:

上海GDP第一的宝座还能坐多久?
马云时代结束,雷军时代到来?
为什么中国要拼命修高铁?
输沙量是长江的近3倍!为何印度的恒河航运这么差?
雷克萨斯的“进口执念”:为啥就是不肯国产?




青柿商业笔记 出品

洞察本质,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广告、商务合作 | wechat:ymup2024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青柿商业笔记
商业洞察 | 人物专访|创业沙龙|线下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