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随笔:《有理数的乘法》重在引导探究

文摘   2024-10-10 08:02   新疆  

袁隆平院士在一本书中谈到,他读初中的时候,对于“负负得正”,很不理解,就去问老师。

“为什么是负负得正啊?”

老师说,“你记住就行了”。

 
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后,按照数学的内部逻辑,接着就要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

10月8日,我开始带领学生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很简单,也很容易记住,只有简单的两句话。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且积的绝对值等于乘数的绝对值的积。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0。


其中,“同号得正”,就包括袁隆平院士说的“负负得正”。

这节课重在引导探究。

 

这堂课,有这么几个流程。

一、讨论

从小学学习过的正数、0,扩充到刚刚学习的负数后,在有理数范围内,乘法有哪些种?


有了上次的“有理数的加法”的分类经验,今天的学生回答就流畅多了,三位学生接力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共分为九类。


①正×正;②正×0;③正×负;④0×正;⑤0×0;⑥0×负;⑦负×正;⑧负×0;⑨负×负。

其中①②④⑤已经在小学学习过,其它五种需要进一步学习。

二、探究

1.异号相乘

(1)观察并续写:

3×3=9,

3×2=6,

3×1=3,

3×0=0,

学生能很快就找到规律,写出下面数行:

3×(-1)=-3,

3×(-2)=-6,

3×(-3)=-9,...

 
(2)观察并续写:

3×3=9,

2×3=6,

1×3=3,

0×3=0.

学生又能很快就找到规律,写出下面数行:

(-1)×3=-3,

(-2)×3=-6,

(-3)×3=-9,...

这样,学生就找到了“正×负、负×正”的规律。


2.同号相乘

利用以上结论填写:

(-3)×3=____,

(-3)×2=____,

(-3)×1=____,

(-3)×0=____,


并续写下去。学生又能很快就找到规律,写出下面数行:

(-3)×(-1)=3,

(-3)×(-2)=6,

(-3)×(-3)=9,...

这样,学生就找到了“负×负=正”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教材对于这个乘法的探究,很简洁,学生轻松就能完成,我感觉教学也非常轻松。


三、归纳

将以上结论,归纳成乘法法则,具有一定抽象性,但学生容易理解。接下来就是应用了。

 
这节课,我有如下思考:

1.重过程

新课标要求:重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袁隆平院士对“负负得正”不理解,是因为没有经历这个探究的过程。这节课的这个探究过程,相信班上的学生们都很容易理解。


2.重引导

这节课的“讨论”“探究”“归纳”,我都是引导学生去完成。“讨论”阶段,由三位学生说,我在黑板上书写。“探究”过程,共有三列,接近二十位学生上黑板去书写,还请学生口述思考过程。“归纳”阶段,也是由学生“七嘴八舌”,最后归纳出两句话。

所以,教学就是引导、交流、释疑。

董金发的行与思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