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日-3日,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年会于湖南长沙顺利召开。本次大会参会注册人数达4716人,设有30余个会场,共有讲座473场,手术演示90场,充分彰显了其在学术界的广泛影响力和吸引力,是消化内镜学领域内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本次会议期间,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知名专家、学者齐聚现场,深入交流研究成果,共话医学最新进展。值此契机,医脉通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郝建宇教授,围绕结直肠早癌筛查和治疗相关话题进行精彩分享。
郝建宇 教授
北京朝阳医院消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总干事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分会常委
北京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郝建宇教授:结直肠早癌,即早期结直肠癌,需要通过内镜检查来判别诊断。结直肠癌的分期医学上通常使用的是TNM分期,主要反映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情况,包括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的情况。内镜下诊断的结直肠早癌主要指的是肿瘤浸润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的病变,与TNM分期定义的结直肠癌早期阶段(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区别。
结直肠癌在全球范围内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已跃居第二位。近年来,随着各种筛查手段的实施和普及,包括内镜筛查等,老年群体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而年轻人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该年龄阶段筛查的人群数量、饮食习惯或生活方式有关。总体上,结直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早期肿瘤难以在无症状时被检测,而晚期肿瘤往往在症状显现后才被诊断,这通常需要一两年或更长时间。
郝建宇教授:目前,中国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建议从40岁开始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询问是否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近期是否便血、腹痛或伴相关消化道症状,如果有这些症状或属于高风险人群,建议进行粪便潜血检测,这是一种常用的筛查方法。如果粪便中检测到潜血,可能提示消化道存在问题,尤其需要警惕结直肠癌。
但粪便隐血试验存在特异性和敏感性较差等问题,一些新型筛查方法正在临床中应用,如肿瘤标志物CA125和CA199的筛查检测,但这些检测的阳性率相对较低,不能够满足高灵敏度筛查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采用基因检测,如基因甲基化检测(SEPT9基因甲基化)、小RNA检测以及粪便DNA检测,通过检测基因异常来帮助筛查。
最后,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占据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肿瘤,还能够观察到癌前病变,如腺瘤和息肉,指导我们及时切除,防止其发展成为癌症。对于低危人群或不愿意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人,可以选择肿瘤标志物筛查或粪便潜血试验。如果条件允许,我们认为结肠镜检查仍然是比其他方法更优的筛查方式。
郝建宇教授:对于局限于黏膜层的结直肠早癌,可以通过内镜下的治疗手段进行切除。其中一种手术叫做ESD,也就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切除病变的黏膜层,达到治愈目的。对于已经超出黏膜层但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也可以采用手术或化疗新辅助治疗。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