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DE 2024|吴浩教授:聚焦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识别与对策,展望科研新航向

健康   2024-11-13 17:05   湖北  





2024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年会(CCDE 2024)于11.1-11.3在湖南省长沙市正式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湖南省医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承办,来自国内外消化内镜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和各界同仁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和分享消化内镜领域的最新成果,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发展迈向新高度。


值此契机,医脉通有幸邀请了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的吴浩教授“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识别与对策”进行了专访,以期为广大医生分享学术见解,助力提高临床一线人员相关综合诊治及研究水平。




专家简介







吴浩 教授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副秘书长

  • 四川省医学会消化专委会主任委员

  • 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专委会常委

  • 门静脉高压学组副组长

  •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肝胆疾病学组委员

  • 成都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医脉通:在常规临床实践中,如何精准识别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吴浩教授:门静脉高压通常与肝硬化相关联,然而,在临床实践中,一部分患者的门静脉高压并非源于肝硬化。这类患者往往肝功能检测指标正常,但门静脉高压症状显著,具体表现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或脾脏肿大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的血清生化学检测以及肝脏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结果通常处于正常范围。这一特征提示我们,需高度警惕此类门静脉高压可能由非肝硬化因素引起。


为准确区分门静脉高压是由肝硬化还是非肝硬化因素所致,需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这包括但不限于血生化检测,以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增强CT血管成像检查(CTA)。CTA能够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学特征与门静脉系统的整体状况,从而提供关键的鉴别诊断信息,遇到疑难病例甚至还需要进行肝脏穿刺活检及门静脉压力梯度检测,有助于判断门静脉高压的具体病因。



医脉通:在临床实践中应该如何为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制定最佳治疗策略?

吴浩教授:由于肝硬化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通常只能对症治疗。相比之下,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可能由多种血管性病变引起,包括肝前因素如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海绵样变,以及脾静脉血栓或脾静脉闭塞,尤其是胰腺炎继发性脾静脉闭塞。对于此类病因,部分患者可通过血管介入微创手术解除梗阻,可以达到缓解门静脉高压的目的。


同样,肝后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其中包括布加综合征等,这些疾病同样由大血管闭塞导致门静脉高压。在此类情况下,若能成功解除血管梗阻,恢复门静脉系统的正常血流,则有望实现疾病的根治或症状显著改善。


至于由非肝硬化因素引起的肝脏窦前性或窦后性病变所导致的门静脉高压,其处理原则可能与肝硬化情况下的治疗策略相近,即主要侧重于并发症的管理与控制。



医脉通:您认为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未来的研究重点有哪些?

吴浩教授:针对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未来的研究重点,一方面是深入探索其病因及临床识别方法。此类疾病不仅涉及大血管病变,也包括门脉肝窦血管病等累及肝脏微小血管的病变。因此,需加强对这些病因机制的研究,以期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另一方面,目前治疗非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有多种选择,包括药物、内镜治疗、血管介入治疗以及外科手术治疗等。为确定不同病因及不同程度的门静脉高压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建议开展临床研究,尤其是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估不同治疗手段对不同患者群体的疗效。通过临床研究,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建议,以期达到更好的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通过研究可以进一步对患者进行分层,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从而让患者的治疗获益最大化,改善其长期预后,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存率。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医脉通消化科
关注医脉通消化科,及时获取国内外消化领域前沿资讯、指南,抢先知晓热门会议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