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湖:承载苦难记忆,历史与现代交织的浙东瑰宝

时尚   2024-11-04 20:55   浙江  
在浙东大地的余姚梁弄镇,有一处宛如仙境的所在——四明湖。它恰似一颗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它不仅仅是一泓湖水,更像是一部厚重而生动的史书,每一页都铭刻着岁月的沧桑变迁;又宛如一幅绚烂多姿的现代画卷,在阳光的映照下,尽情展现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里,历史与现代完美交融,编织出一曲动人心弦的华章。

历史的足迹:四明湖的诞生
当我们追溯四明湖的历史,时间的指针便拨回到 20 世纪 50 年代那个充满挑战的特殊时期。彼时的余姚地区,仿若被恶魔诅咒一般,遭受着干旱的残酷折磨。1958 年的那场特大干旱,犹如一把无比锋利的利刃,无情地刺痛了这片原本肥沃而祥和的土地。姚江上游的水流戛然而止,宛如生命的血脉被骤然截断,无数的塘库湖泊在烈日的炙烤下迅速干涸见底,那曾经波光粼粼的水面消失不见,只留下干裂的泥土和死去的鱼虾。淡水水源变得极度稀缺,如同沙漠中的甘霖一般珍贵。广袤无垠的农田,在无情的干旱面前,宛如失去了母亲哺育的婴儿,因无水灌溉而迅速荒芜。曾经那随风摇曳、预示着丰收希望的庄稼,如今只剩下枯黄的秸秆,在风中发出绝望的哀号。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连最基本的生活饮用水都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每一滴水都显得无比珍贵,每一个家庭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在这样严峻得近乎残酷的形势下,余姚县委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与果敢。他们高瞻远瞩,果断地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策——在梁弄大溪邱家湾这片广袤而平坦的万余亩农田之上,规划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库。这个决策,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曙光,为余姚人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也奏响了四明湖水库诞生的序曲。
建设四明湖水库的过程,无疑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的壮丽史诗,每一个章节都写满了民工们的血汗与坚韧。近万名民工,响应县委的号召,如同归巢的候鸟一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邱家湾水库工地。他们带着简陋至极的工具,那些工具或许在现代人眼中早已不堪使用,但在他们手中却成为了创造奇迹的武器;他们背着单薄的被褥,那是他们在艰苦劳作后唯一的温暖依靠;他们携带着有限的粮食,那是他们维持体力的源泉。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抢晴天,抓阴天,微风细雨当好天,电灯底下当白天,争取一天当两天”这句口号,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话语,更是深深烙印在每一个民工心中的信念,成为了他们在建设过程中的精神支柱。

工地上,红旗如林,猎猎招展,那鲜艳的红色仿佛是他们燃烧的热情,在风中舞动出一曲激昂的旋律。广播喇叭声此起彼伏,一会儿是激昂的劳动号子,一会儿是振奋人心的动员讲话,一会儿是对劳动模范的表扬,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如同战鼓擂动,为整个工地注入了无穷的活力,劳动竞赛开展得热火朝天。民工们用粗糙的双手握住锄头,一下又一下地挖掘着坚硬的土地,每一锄头下去,都溅起一片尘土;他们用宽厚的肩膀挑起一筐又一筐的土石,沿着崎岖的小路艰难前行,那沉重的担子压弯了他们的脊背,却压不垮他们的意志。为了提高工程效率,他们甚至发挥出了惊人的智慧,土法制造黑色炸药来实现松土爆破化。在火药厂中,民工们就地取材,以库区准备迁移的房屋砖头和木料为原料,精心烧制黑色炸药,那弥漫的硝烟味中,是他们对工程进度的执着追求。同时,他们组织木工自制四轮牛车,那些经验丰富的木工老师傅担任厂长,指导着年轻的学徒们精心打造。一辆辆四轮牛车在工地上穿梭,成为了运输土石的重要工具。此外,他们还调来履带式拖拉机,并组织民工牵拉滚筒,多种方式同时作业,整个工地呈现出一片繁忙而有序的景象。
输水隧洞的挖掘,无疑是整个工程的重中之重,是决定水库建设成败的关键环节。那长达 92 米的隧洞,隐藏在石质较差的山体之中,就像一只凶猛的巨兽,横亘在建设者们的面前。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他们只能从进口处单向作业,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的难度。每向前挖掘一米,都要面临着岩石崩塌、地下水渗出等重重困难。最初,缺乏经验的民工们在这巨大的挑战面前困难重重,打炮眼的鎯头经常砸在别人的手上和背上,每一次失误都伴随着痛苦的呻吟,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之意。面对这一艰难局面,指挥部领导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进行了合理而有效的分工调整。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挺身而出,承担起了技术指导的重任,他们把打炮的民工分成三个班,每班都由一位老师傅亲自带队,如同战场上的指挥官一般,带领着自己的队伍日夜轮班作业。在这漫长而艰苦的 150 个日日夜夜中,他们与坚硬的岩石、黑暗的隧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终于,在 1959 年 3 月 21 日那个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当第一缕曙光还未穿透天际,随着一声巨响,输水隧洞被成功打通。这一声巨响,仿佛是胜利的号角,在山谷间回荡,宣告着他们战胜了一个看似不可逾越的难关。
隧洞打通后,堵口工程紧接着拉开了帷幕,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令人难以忘怀。1959 年 4 月 17 日下午 2 时,堵口工程正式启动。刹那间,整个工地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沸腾了起来。车轮滚滚,扬起漫天的尘土,一辆辆满载土石的车辆在狭窄的道路上疾驰;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民工们如同勤劳的蚂蚁一般,川流不息地搬运着土石。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将一筐筐土石倒入堵口处,每一次倾倒都伴随着一阵欢呼。4 月 21 日,经过数天的艰苦奋战,堵口顺利合拢,那澎湃的水流被成功阻挡在大坝之内,水库开始蓄水。这一时刻,对于所有参与建设的人们来说,是无比激动人心的,他们的努力和汗水终于换来了阶段性的胜利。
然而,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简陋和施工经验的严重不足,大坝建设遇到了多次严重的滑坡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沟壑,横在了建设者们前进的道路上。每一次滑坡,都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那是土石崩塌的声音,也是建设者们心碎的声音。但他们并没有被这些挫折所打倒,反而在困难中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关键作用。这些挫折,虽然给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同时也像一把磨刀石,磨砺出了建设者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随后的日子里,他们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一次次地抢险、加固、重新设计。每一次抢险,都是与时间的赛跑,与死神的较量;每一次加固,都是对大坝的精心呵护,对未来的责任担当;每一次重新设计,都是对科学的尊重,对经验的总结。终于,在 1962 年,四明湖水库竣工了。它宛如一座雄伟的丰碑,矗立在余姚大地上,成为一座以灌溉为主,兼作防洪、发电、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在建设过程中,33 个村落永远地消失在水底,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鸡鸣犬吠都被湖水淹没,但同时,这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现代的华章:四明湖的新生
随着时间的车轮缓缓驶过,四明湖并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被岁月的尘埃所掩埋,而是如同一颗经过磨砺的宝石,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了更加耀眼的新活力,成为了历史与现代完美融合的杰出典范。
四明湖水库宛如一位沉默而伟大的守护者,以其卓越而丰富的功能,持续不断地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福祉。它那高达 1.23 亿立方米的总库容,以及 16.28 米的正常水位,就像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命源泉,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土地。它如同一位默默守护的巨人,张开宽广的怀抱,为 33.5 万亩农田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灌溉水源。在干旱肆虐的季节里,它毫不吝啬地释放出清澈的湖水,滋润着每一寸土地,让那些原本可能因缺水而枯萎的庄稼重新焕发生机,茁壮成长,有效抵御了干旱的侵袭;在洪涝泛滥的时刻,它又像一道坚固的屏障,容纳着汹涌而来的洪水,调节着水位,保护着周边的农田和村庄免受洪水的破坏,保障了农业的丰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丰富的渔业资源,更是大自然赋予这片土地的珍贵礼物。湖中的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它们或穿梭于水草之间,或跃出水面,泛起层层涟漪。这些鲜美的鱼儿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带动了渔业相关产业的繁荣。而且,四明湖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大批的飞禽前来栖息。这些飞禽,种类繁多,色彩斑斓。它们有的在湖面上翩翩起舞,那轻盈的身姿如同天空中的精灵;有的振翅高飞,直冲云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有的则轻点水面,溅起一串串晶莹的水珠,留下一圈圈涟漪,向四周扩散开来。它们与波光粼粼的湖面、郁郁葱葱的岸边植被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生态和谐的绝美画卷。

当你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向往之情来到四明湖,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望无际、浩渺无垠的湖面。湖水宛如一块巨大无比的蓝色绸缎,在微风的轻抚下,轻轻地摇曳着。那细腻而柔软的质感,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精湛的工艺织就而成。阳光如同金色的丝线,毫无保留地洒在湖面上,瞬间,湖面波光粼粼,如同无数颗璀璨夺目的钻石在闪耀,那耀眼的光芒,晃得人睁不开眼,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仙境之中。清晨时分,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夜幕,四明湖常常被一层轻纱般的薄雾所笼罩。这雾气,如梦如幻,如同仙女洒下的薄纱,轻轻地覆盖在湖面上。远处的山峦在这雾气中若隐若现,像是一幅用淡墨晕染而成的水墨画卷。山峦的轮廓在雾气中变得模糊不清,与天空和湖水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神秘而悠远的感觉。随着太阳渐渐升起,那温暖的阳光如同一双无形的大手,慢慢地拨开了这层迷雾。雾气在阳光的照耀下,渐渐消散,如同精灵般轻盈地离去。四明湖的全貌也随之逐渐展现在眼前,那湖岸边的水草丰美至极,它们在水波的推动下,摇曳生姿。有的水草细长而柔软,随着水流轻轻摆动,像是在跳着优美的舞蹈;有的水草则宽大而厚实,在水中起伏不定,像是在为大自然的舞蹈伴舞。它们与湖水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
在当今生态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代潮流中,四明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星,脱颖而出,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北岸横路村和后陈村交界地带的池杉林,无疑是大自然馈赠给四明湖的一份绝美礼物。这片种植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池杉林,承载着岁月的记忆,面积达 200 余亩,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在漫长的岁月洗礼下,它已经成为了闻名遐迩的“宁波最美森林”。

尤其是在秋冬之际,当大自然的画笔开始挥洒色彩,池杉林便像是被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一般,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绚丽景象。树叶从原本的青葱翠绿,逐渐过渡为金黄灿烂,再慢慢泛红,那似火的红、耀眼的黄、深沉的绿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那红色,如同燃烧的火焰,在树林中跳跃;那黄色,恰似璀璨的阳光,洒满每一片树叶;那绿色,则像是生命的底色,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它们与湛蓝如宝石般的天空、如黛色画卷般的远山相互映衬,美得如梦如幻,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之中。当秋风轻轻拂过,池杉林沙沙作响,那声音像是在诉说着古老而神秘的故事,又像是在吟唱着一首赞美大自然的诗篇。漫步在 2023 年建成的水杉林栈道上,脚下的木板发出轻微的嘎吱声,仿佛是与池杉林的对话。每一步都像是穿越时空的旅程,周围的美景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眼前闪过,让人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画卷之中,流连忘返。这里每年都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他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不禁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所折服,深深感受到这片土地所蕴含的历史韵味。

湖心的玉兔岛,则是四明湖现代旅游发展的又一璀璨亮点。这座面积约 270 亩的岛屿,宛如一颗镶嵌在湖中的明珠,因其酷似玉兔的独特形状而得名。月明之夜,当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玉兔岛便宛如一只活灵活现的玉兔在虔诚地拜月,充满了神秘而浪漫的色彩。岛上苍松翠竹、果园茶园遍布,仿佛是一个世外桃源。那苍松,棵棵高大挺拔,犹如一个个忠诚的卫士,屹立在岛上,它们的树干粗壮而坚实,树皮粗糙而龟裂,像是岁月留下的痕迹;那翠绿的枝叶向四周伸展,如同张开的巨伞,为人们遮挡烈日和风雨,无论春夏秋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坚毅而不拔。翠竹则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如同轻柔的音乐,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细长的竹叶在风中相互摩擦,碰撞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果园里,果实挂满枝头,沉甸甸的。红彤彤的苹果像是孩子们红扑扑的脸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金黄的梨子像一个个小巧的葫芦,在树叶的掩映下若隐若现;还有那一串串紫莹莹的葡萄,像是玛瑙般晶莹剔透,散发着浓郁的果香,那果香弥漫在空气中,让人心醉神迷。茶园中,嫩绿的茶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那一片片嫩叶像是刚刚睡醒的婴儿,娇嫩而充满生机。它们整齐地排列在茶树的枝头,在微风中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与恩赐。蜿蜒曲折的山径穿梭在这如画的美景之中,古朴清幽,仿佛是一条通往神秘世界的通道。游客们漫步在山径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儿的歌声,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心旷神怡,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

如今,玉兔岛已建成四明湖度假村,这里的设施一应俱全,既保留了原始的自然风光,又融入了现代的舒适与便捷,成为浙东休闲度假的热门胜地。游客们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悠闲的时光,或是在湖边垂钓,感受那份宁静与惬意;或是在林间漫步,享受大自然的拥抱;或是品尝当地的美食,领略独特的风味,尽情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此外,环湖的梁弄古镇、五桂楼、白水冲等名胜古迹,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四明湖周边。这些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文化传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兴衰变迁。梁弄古镇,那古老的石板路、斑驳的墙壁、精美的雕花门窗,都诉说着过去的繁华与沧桑。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五桂楼,作为浙东第二藏书楼,它那古朴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藏书,展现了古人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在这里,每一本书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每一个书架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白水冲,那飞流直下的瀑布,如同银河落九天,气势磅礴。水花飞溅,在阳光的折射下形成一道道绚丽的彩虹,如梦如幻。这些名胜古迹与现代的旅游设施相互交融,古老与现代在这里碰撞出奇妙的火花。游客们在领略四明湖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底蕴,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文化相拥。
四明湖,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水库,在现代社会中完成了华丽转身。它是历史与现代融合的生动样本,既见证了过去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付出的艰辛努力,又展现了当代人对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的积极探索。它就像一座坚固而美丽的桥梁,连接着过去和现在,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和现代的活力,成为浙东大地上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余慈姚江文化
了解余姚慈溪本土文化、姓氏溯源,打造余慈地区最接地气、老百姓喜欢的文化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