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那点事儿】2024.12.11

企业   2024-12-11 19:15   上海  

目      录

12.11

2024

  1. 李强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10”对话会

  2. 今年1至11月河北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66亿吨

  3.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复

  4. 大沽口海事与东营海事签订合作协议

  5. 全国首个近零碳港口智能微电网建成

  6. 南昌龙头岗码头全面扩能增产

  7. “东方鸢尾花”号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命名

  8. 708所布局内河新能源新质生产力

  9.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与法国MARCHANI签署合作协议

  10. 内外贸兼营LNG运输加注船签约

  11. 前11个月我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同比增长2.5%

  12. 仅0.7%!全球集装箱船队闲置率超低

  13. 亚行下调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

  14. 前11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68.2万家

  15. 11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8%

李强同主要国际经济组织负责人举行“1+10”对话会

  1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同新开发银行行长罗塞芙、世界银行行长彭安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洪博、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科尔曼、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卡斯滕斯、金融稳定理事会主席诺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举行“1+10”对话会,围绕“凝聚发展共识,促进全球共同繁荣”主题深入交流。

  李强表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全球化和多边主义受到阻碍和挑战,导致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促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各方要进一步聚焦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促进全球治理水平提升,维护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

  李强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多边主义的坚定维护者。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为世界经济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日益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鲜明特点。一是有稳定增长的运行机制,坚持稳中求进、长远规划。我们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力实施宏观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下更大功夫解决突出问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二是有持续成长的增量空间,新需求、新动能将不断形成。我们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增强经济内生动力。三是有积极正向的外溢效应,始终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我们将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更多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政策,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国经济向上向好的底层逻辑没有变,惠及世界的方向原则没有变,这是中国经济之于世界经济最大的确定性。

  李强指出,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多边贸易体制。中方支持各国际经济组织为全球治理发挥重要作用,将积极承担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国际义务,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今年1至11月河北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66亿吨

  日前,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以高水平海事安全护航河北向海图强”新闻发布会。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全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2.66亿吨,居全国沿海省份第4位,其中唐山港以7.59亿吨吞吐量稳居全球第2大港口地位。

  今年以来,截至11月30日,河北省沿海港口煤炭下水量6.40亿吨,居全国首位。集装箱吞吐量39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2.23%;铁矿石吞吐量3.84亿吨,同比增长25.51%,均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今年以来,保障海上旅游船艇安全运营7.7万艘次,海上游客136.4万人次出游,再创“历史最好”目标。

  截至11月30日,河北省今年海上交通事故主要指标中,事故数量、经济损失、失踪死亡人数分别下降42.3%、63.6%、100%,未发生船舶沉没事故,亿吨货物运输人员零死亡。


《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获批复

  近日,国务院关于《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发布,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湖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根据批复,湖北要健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网络,打造沿长江、汉江等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升长江黄金水道运输效能,推进三峡水运新通道建设,提高多式联运水平,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批复明确,优化长江干流、汉江、清江等流域沿江工业企业布局,严格河湖水域空间管控,营造人水城产和谐的亲水空间,筑牢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水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永续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方面,批复提到,湖北要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主动服务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深化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合作,主动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大沽口海事与东营海事签订合作协议

  从大沽口海事局获悉,为推进环渤海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建设,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关于海事服务保障船舶载运“新三样”货物安全畅通的相关要求,该局与东营海事局在津签订《渤西海上光伏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合作协议》。

  国华HG14海上光伏项目作为我国目前最大开放海域海上光伏项目,同时也是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光伏项目,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此项目约六分之一的光伏平台生产及装运工作由天津金岸重工有限公司承接,共计500余片。该项目全部并网后,预计年发电量17.8亿千瓦时,大约能满足267万普通中国城镇居民一年的用电量,有效节约标准煤50.3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7万吨。


全国首个近零碳港口智能微电网建成

  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连云港港在全国率先建成投运近零碳港口智能微电网,可为我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此次建成的港口智能微电网集成了5.2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和5兆瓦新型储能设施,并根据港口应用实际分别投用了35台换电式集装箱重卡、2艘纯电动拖轮及电动正面吊、空箱堆高机等设备。此前,连云港港已先后建成16套总容量为3.62万千伏安的港口岸电系统、1座重卡换电站以及7台160千瓦直流充电桩等充换电设备,它们与发用电设备一起形成港口智能微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据介绍,各类发电、用电设备接入微电网后,清洁能源年发电量可超600万度,通过微电网灵活调度,每年可节省用电成本超300万元,节省标煤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万吨。


南昌龙头岗码头全面扩能增产

  近日,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二期工程建成,增产新建2个2000吨级泊位,其中包括1个通用泊位和1个集装箱泊位,设计年吞吐量为集装箱10万标箱,件杂货70万吨,为实现该码头全面的扩能增产提供坚实基础。

  截至11月底,该码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3%。二期工程交付后,该码头码头将扩充散货作业资质,新增2条作业线,预计每年货物吞吐量可由20万标箱提高至30万标箱、件杂货作业量可由180万吨提高至250万吨,对促进港区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转型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将为南昌及周边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优港口水运服务。


“东方鸢尾花”号在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命名

  从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工程有限公司获悉,东方海外日前为一艘16828TEU集装箱船命名——“东方鸢尾花(OOCL Iris)”号,该船是东方海外订造的十艘以花卉为名的全新16000TEU集装箱船中的第二艘,该系列首制船于12月3日在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命名为“东方紫荆花”号。

  据悉,“OOCL IRIS”轮是新一代16828标箱集装箱船,总长约367米,型宽51米,总高约67.5米,最大载重量达16.5万吨,是可通航巴拿马运河新船闸的最大级别集装箱船,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建造。


708所布局内河新能源新质生产力

  日前,江苏省新能源船舶产业发展推进会暨溧阳新能源船舶创新发展基地建设方案发布会在溧阳举行。发布会上,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与溧阳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溧阳创新中心”,这是MARIC布局内河新能源新质生产力、开发拓展新业务领域的重要举措。

  MARIC将在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依托“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溧阳创新中心”,充分发挥深厚的技术储备、创新研发实力和资源整合优势,与溧阳高新区、中国船级社以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在内河新能源船舶标准、标准船型开发、智能控制系统、无人系统开发等领域开展研发设计工作。从而助力船舶全寿命周期有效减排,加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促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构建绿色智能“创新链”,打造内河船舶“产业链”,实现生态航线“价值链”。


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与法国MARCHANI签署合作协议

  12月10日,上海中远海运重工与法国MARCHANI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薄膜型货舱修理业务上的深入合作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合作,双方将共同致力于提升LNG船修理业务的专业性和技术水平,推动该领域的创新和发展。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在LNG船修理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通过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LNG船修理服务。


内外贸兼营LNG运输加注船签约

  据悉,近日福州五洋成品油贸易有限公司与南通中集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1+1艘12000m3LNG运输加注船建造意向合同,代表五洋油运正式启动LNG运输加注船项目。

  该船是一艘兼具LNG运输及加注功能的“绿能船”。未来可承担船对船和船对岸的加注、反输/补液服务和为大型LNG动力船进行出厂前惰化、冷舱、气试等全流程专业化服务。该船采用浅吃水设计,配备了先进的电力推进系统和尾部设置2套全回转拉式推进器,在艏部设艏侧推装置;可实现狭窄内河航道的灵活操纵,使其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自力靠泊性能、快速性和船船/船岸兼容性。可在B级冰区航行,在设计海况下具有相当于DP2的定位水平,满载吃水航速约13Kn。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加注船货舱容积不小于12000立方米,货物围货系统选型为Type C。

  建成后,该船将主要承担国内外港口运输、沿海区域LNG动力船舶加注、内河城市燃气的LNG调峰和加注站以及长江中转站LNG二程转运等任务;为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以及沿江经济带的绿色低碳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前11个月我国铁路货运发送量同比增长2.5%

  从国家铁路局获悉,今年1至11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47.15亿吨,同比增长2.5%。11月当月,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4.55亿吨,同比增长6.4%;货运周转量3245.21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4%。

  1至11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超40亿人次,同比增长超12%,旅客周转量完成14840.61亿人公里,同比增长7.8%。11月当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3.04亿人次,同比增长8.8%;旅客周转量完成981.35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5%。

  1至11月份,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117亿元,同比增长11.1%,投产铁路新线2298公里。


仅0.7%!全球集装箱船队闲置率超低

  据Sea-Intelligence分析,集装箱市场的持续繁荣意味着全球几乎所有的集装箱船都在全力投入运营,以应对由红海危机及货运量超预期增长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从今年2月至11月,根据Sea-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集装箱船队中仅有0.7%的船只处于闲置状态,这一比例极低。集装箱市场和航运公司已连续忙碌了10个月,当前的闲置率已与疫情期间消费热潮时的水平持平,显示出市场的极度繁忙。值得注意的是,在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即疫情期间)的这段时间里,闲置船队的比例也同样低于1%,平均值为0.7%。


亚行下调亚太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预期

  亚洲开发银行12月11日发布《2024年亚洲发展展望》补充报告说,亚行对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4.9%,预计2025年经济增速为4.8%。

  报告说,东亚和南亚经济增长预期的下调抵消了高加索、中亚和东南亚的增长,使该地区经济增长预期下降了0.1个百分点。2025年,由于内需疲软,预计南亚的增长将放缓。

  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软的影响,报告预计今年该地区发展中经济体通胀率为2.7%,2025年通胀率为2.6%。

  报告指出,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仍然保持稳定,但美国新一届政府的政策风险将对该地区产生影响,重大政策不确定性正在迫近。美国贸易、财政和移民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削弱亚太地区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势头,并推高通胀。

  该报告同时警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加剧大宗商品价格和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


前11个月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68.2万家

  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广大外贸主体创新发展,推动外贸“质升量稳”,从海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经营主体达68.2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21.99万亿元,增长8.7%,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外贸主体地位;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67万亿元,增长1.1%。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主体,持续为我国外贸发展注入新动能。前11个月,我国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超过15万家,合计进出口值增长12.9%,较同类产品进出口整体增速高7.6个百分点。


11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8%

  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12月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海外市场需求回暖和去年基数较低等因素的拉动下,11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同比增长6.8%。

  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11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2730.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其中纺织品出口1288.4亿美元,增长4.6%,服装出口1442.2亿美元,下降0.2%。11月,中国纺织服装出口251.7亿美元,同比增长6.8%,环比下降1.2%,其中纺织品出口121.6亿美元,同比增长9.5%,环比下降1.9%,服装出口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4.3%,环比下降0.6%。


(中华航运网 收集、整理)



上海航运交易所
上海航运交易所由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于1996年11月28日成立,是我国政府为了培育和发展中国航运市场,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