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抑郁一年多,灸一穴见效,越灸越强壮~

健康   2024-11-20 21:53   上海  
人类的内心充满解决不了的冲突,认识自我是最艰难的,而解决内心的疑惑也难倒了很多自以为很聪明的人,没有答案、求之未果就会有挫败和落差,而这一切都会导致抑郁的出现。

长期情绪不舒畅,造成肝气不舒、气机郁滞,就会导致抑郁症,抑郁症一般会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状。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所以一个人长期抑郁,主要伤害的脏腑是肝,其次也会波及心、脾、肾。


那如何通过穴位刺激的方式来调理精神抑郁呢?先来看一个比较特别的案例,灸一穴治好精神抑郁。


患者某男,61岁,某企业退休职工。因遇生气事,一年多时间,心情不好,精神抑郁,食欲不振,烦躁易怒,坐立不安,每晚只能睡三四个小时,白天神情恍惚,体重减少十多斤。吃中成药及汤药几个月,未有明显好转。2008年9月来诊。


取穴:足三里,直接灸,每日1次,每次9~11壮。


几天后感觉轻松了,睡眠仍欠佳。就在足三里穴上加量,每侧各灸30壮。此后十几天每日灸足三里5~7壮,睡眠好转,食欲增加,情绪稳定。


现在患者在家自己坚持灸足三里,每月灸8~10次防病保健。现在,食欲好,睡眠好,精力充沛。过去多年中,每年感冒一两次,每次感冒总是伴腹泻几天。


自灸足三里穴3年来,没有腹泻过,偶有风寒感冒,仅是流清涕,一两天即好。



以上是直接灸法,灸一穴而见效,并不常见。


生活中“开四关”的方法更为常用,具有普遍性,具体看下面的分析。


肝具有疏泄的作用,只有保持肝的疏通、舒畅、条达,才能保持全身气机的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肝喜舒畅而恶抑郁,如果肝的疏泄作用失常或者情绪抑郁不舒,就会引起肝气郁结,肝气郁结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抑郁、胸闷胁痛、腹胀嗳气、不思饮食,或腹痛呕吐、大便失常、舌苔薄腻、脉弦,肝气郁结的要点是气滞,所以治疗就要从疏肝解郁入手——开四关。


四关穴是对合谷、太冲的合称,合谷穴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而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这两个穴位都是双穴,左右各一,于是合在一起就被称为“四关”。



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厥阴居左,主气的上升,阳明居右,主气的下降,四关正好适合厥阴与阳明的升降属性,主我们身体里气的左升右降。


我们的身体要健康,就必须把天气与地气协调起来,使地气上升,天气下降,两气交合。若上下气机通畅了,气血也就化生有源、调和有度,天地通泰,百病也就自然好了。


所以说,合谷配太冲,是一上一下,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调一身之气血,理阴阳之失调,具有调理气机、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定志安眠的功效。


【开四关的方法】先点后揉,点揉结合,使穴区出现明显的酸胀感,每次每穴点揉2~3分钟即可,左右交替,上下结合,坚持1周左右,就会感到心情舒畅。


有精神抑郁的患者,也可服用疏肝解郁的汤药,效果会更好。具体请就医辨证施治。


柴胡疏肝散:是疏肝理气的代表方剂,具有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肝气郁滞症,症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其实“艾”很简单

温馨提示

如果你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请关注我。

艾灸三个穴,搞定鼻炎!
艾灸温暖子宫克制宫寒
灸“透”一个穴位,养肺调心祛寒瘀,解一身之疾!
艾灸要避开禁忌,这11个艾灸要点你一定要看!
艾灸后最常见的3种情况,弄懂了你就是行家!
艾灸!!!风湿的一大克星
特色灸法---中药铺灸


艾灸匠心传承
艾灸古法养生,中国古代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不能治愈的病症,艾灸都能治愈。《扁鹊心书》中提到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是说艾灸能续命,艾灸能补充人体所必须的阳气也是 生命的原动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