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的“力不从心”——心力衰竭,怎么办?

健康   健康   2024-10-11 10:50   广东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医务部 李玉娟


心脏是人体内的永动机,从心脏开始跳动的那一刻,便为我们的身体不停地泵出新鲜血液,从而传输到人体各个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


若心脏不堪重负,也会感觉到“力不从心”,严重者则会出现功能衰竭,一旦心脏泵血功能受损或停止,脑血流量终断5至10秒就会使人昏迷,出现心源性休克。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心脏不堪重负后发生的疾病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心衰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腔压力增高或心脏输出不足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事件的最终结果和心脏异常的累积效应。


心衰可以简单理解为:心脏长期高强度工作或受到严重损害后,准备罢工并且不可挽回,导致结构发生不可逆地改变或在功能上显著下降。


一旦诊断为心衰,提示预后不佳。心衰越重,死亡风险越高。曾经心衰患者平均生存期约5至6年,因此心衰被视为心脏病界的“癌症”。



1

心衰是心脏的功能或结构的衰竭,心脏是由一个个心肌细胞组成的,因此心肌细胞损伤、坏死导致心肌病理性“重构”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如冠心病、炎症或一些代谢性疾病(甲亢、糖尿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及毒性药物引起的心肌损害,严重者均可能引起心衰。

2

另外,心脏具有泵出血液和回收血液的作用,高血压、肺动脉高压、瓣膜病、心包病变等疾病,可引起心脏泵出和回收血液的阻力大大增加,心脏泵血需求过大,长期高强度工作超过心脏所能接受的限度后,心肌结构、功能失去代偿能力而发生心衰。

3

此外,常引起心衰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心律失常、钠盐摄入过多、静脉输液过快过多、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



如何判断患有心衰呢?













心衰是心脏泵出和回收血液的功能减退,因此常有缺氧和淤血的表现,如气促、运动耐力降低、乏力、疲倦及踝或小腿水肿等,另外还有一些不太典型的症状如夜间咳嗽、精神不振、烦躁、持续心跳加速、头晕、体重迅速增加等。很多症状并不是心衰特有,因此很难单独从症状判断心衰。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心衰引起的气促或呼吸困难,特征为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即患者端坐时呼吸症状减轻,夜间平躺时症状加重,常表现为夜间憋醒,需要更高的枕头才能入睡。


医生会安排患者抽血检测利钠肽的血浆浓度,因其检测迅速,有助于确立初步的诊断,用于筛选需要进一步心脏检查的患者。

其次,患者需要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正常的患者可以排除心衰诊断,而超声心动图广泛用于疑似心衰患者的检测,以明确诊断及病因、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案。

此外,心脏核磁、放射性核素、基因检测等也已应用于心衰的病因诊断。






首先,心衰患者一定要避免感染,感染是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



其次,心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监测体重、心率、血压、饮水量、尿量等指标,这些指标可在家简易判断病情进展。



此外,可通过控制心衰的危险因素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心衰,如积极控制高血压可延缓心衰的发作,使用恩格列净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衰风险。



另外,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减少久坐,保持正常体重,控酒戒烟,以延缓或减少心衰的发生。





从心衰的分类、分期来看
心衰的发病和治疗是极为复杂的

根据心衰发生的时间和速度可以分为慢性心衰和急性心衰。


根据患者初次评估时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心脏泵血能力,心衰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和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根据心衰病程的不同时期,可将心衰患者分为前心衰阶段、前临床心衰阶段、临床心衰阶段、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四个分期。





为了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状态、心脏功能和生活质量、预防住院并降低死亡率,国家及国际指南已根据心衰不同分类、分期及病因,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心衰患者需根据医生的指导按时服药。



中医治疗心衰
快来了解一下

心衰在中医属于“心水”“心胀”范畴。随着心衰的病情逐渐加重,心衰患者的证候也在发生不断变化,从心气亏虚,逐渐演变为气虚血瘀,而后阳虚、阴虚、水饮逐渐加重,最终走向难治性终末期心衰阶段。


中医治疗心衰历史悠久
针对于心衰不同分期的证候
治疗上也略有区别



气虚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处方选用桂枝甘草汤或保元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参益气滴丸(推荐用于冠心病后心衰)等。



阳气亏虚血瘀证

阳气亏虚血瘀证处方选用参附汤或四逆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芪苈强心胶囊、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等。



气阴两虚血瘀证

气阴两虚血瘀证处方选用生脉散加味,中成药可选用生脉胶囊、生脉饮口服液、生脉注射液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可改善心衰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维持心脏功能,减少再次住院次数。所有的治疗均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如有需要,可前往医院咨询。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稿定设计

深圳市中医院订阅号
该院始建于1975年,经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先后被授予“国家示范中医院、广东省名院”等称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