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体会|因为知道地面有一双手,风筝才飞得高远。

文摘   2024-07-05 16:35   北京  

学员分享专栏前言:

感谢学员们愿意或以实名或笔名与广大读者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体会、领悟、临床思考等。为了最大限度保证学员分享文章的原汁原味,曼陀海斯公众号只做简洁的排版,不做文字修改。文章内容仅代表学员个人观点,若有异议,请理解并见谅。欢迎大家投稿,期待更多来自学员的声音!






因为知道地面有一双手,风筝才飞得高远。


《家庭与情绪成熟》阅读分享

 张守勤 中级二届D组学员


一开始就是SOS求救信号举例,“像偷窃和破坏东西这样的反社会行为可能是希望的信号”,听到这句话我按下了暂停键。为什么把这个单独拿出来说是“希望”的信号呢?所有的“攻击性”行为背后不都是希望的信号吗?反应性愤怒背后不也是生命力的呼喊吗?

“健康、成熟的人格是早期创造性和自发性被满足的很好的个体,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情感的体验和选择是自由的,他不是被某些框架或某些道德所束缚的,当涉及到忠诚问题的时候,健康和成熟的人是始终忠诚自己的。即我对我生命体验中,对我创造性的生活中,或对我的实践中所观察的、思考的、感受的、体验的以及对我创造出来的那些东西是忠于的和忠诚的。而不是忠诚于任何一个外在大师或一套多么宏大的理论。自由意志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指标。一个人能够有自由意志的选择,就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意志自由的选择意味着获得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机会,同时也意味着失去,这需要一个人发展出哀悼、丧失的能力,也就是抑郁的能力,也就是修通了担忧阶段。”


——赵丞智关于《温尼科特的语言》健康、成熟与自由意志的表述。




温尼科特在心理学上将成熟等同于健康,且提出“随着年龄成熟是健康”的观念。3岁有3岁年龄的成熟,青少年是青少年年龄的成熟,成年人作为成年人是成熟的。那么家庭在个人健康建立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什么,个体能否在没有家庭的情况下获得情感成熟?

首先,温尼科特看待个体发展从弗洛伊德的性本能的发展转变为依赖的视角,即个体在任何一个特定时刻,环境能否根据个体年龄改变而完全满足个体成熟倾向的需求,既满足婴儿早期依赖,也会满足婴儿朝向独立发展的需要。温尼科特把母性养育和家庭比喻成个体需要不断突破的围墙。围墙内,会被人性中对不断稳定扩大的个体渴望所震撼,也会被人类想要争取一席之地以做出贡献的需求所震撼。所有这些不断扩展的背景正是母亲的大腿、臂弯和她的抱持——养育环境。

婴儿的需要每时每刻都在变化,除了婴儿的亲生母亲,还有谁会去了解并感受婴儿的需要呢?只有孩子自己母亲和父亲承担这一任务以满足婴儿的需要。不仅满足本能一意义上,也体现在保持在场并接受贡献,让个体有机会整合爱恨矛盾两价性情感,发展出担忧的能力、道德的能力、哀悼和丧失的能力、选择和负责任的能力,即拥有自由意志的能力。父母的关系角色也是个体发展同性认同及潜在文化能力的条件。接着家庭围墙要接受青春期对它即挑战又依赖的需求,最终发展出个性化的独立身份。青少年要求父母忍受甚至是暴力的违抗,要求父母给予更多的时间、金钱和关心,个体自己的家庭最能够也最愿意响应和承担这样的需求,那些失控的青少年也绝对不会丧失对家和家庭的需要,这主要的原因是每件事的核心都是孩子与亲生父母之间血浓于水的真实关系。

温尼科特强调,情感成长过程中的个体正从依赖走向独立,健康的状态意味着有能力在依赖和独立之间来回转换。而这一过程不是想当然和轻易达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离开母亲的手臂和大腿,离开家的围墙,需要找到一个更广泛的圈子来接受自己,而家作为个体续航的母舰一直在那里,接受孩子的离开(违抗)和依赖。在意识层面的生活和幻想中,儿童有离开父母的趋向,并因此感到极大的慰藉,同时需要保持能够重新获得与真实父母之间的关系的趋向,正是这一趋向使第一个趋向成为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个体人格的中断。重新回归父母的需求和幻想总是保留在潜意识中和他们自己的父母身上,并在理智上识别日益扩大的关系中象征性地保留了对父母的观念。个体在任何适当的时候都有能力回到能喊爸妈地方,回到核心和开始的地方,也许只是梦中的一瞬,或者是以诗歌或玩笑的形式。至此,个体身处天涯海角仍然有家的感觉,因为真实的父母都活在他们内在的心理现实中,而不再有无脚鸟和断肠人在天涯的生命孤寂感。

温尼科特说,当家庭完整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认为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只在当家庭不完整或存在破裂的威胁时,我们才会认识到家庭完整的重要性。或许它不一定会让儿童产生疾病,但它将导致不成熟的情感成长和过早的独立及责任感,这不是我们所谓的随着年龄而成熟,那些“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论调并不是健康的特征,就成熟来讲,个体不应过早成熟,不应该在他们还处于相对依赖的年龄就作为一个个体建立起来被家庭或者社会使用。

温尼科特总结说:个体的情感成熟就只有通过家庭提供的父母照料和进入社会环境的桥梁才能实现。而且必须要记住,社会环境正是家庭的扩展,家和家庭是所有社会环境能够进行工作的基础模式。一个持续地为个体保持高度依赖机会的家,才让个体不断从一个单元进入另外一个单元,以至于发展出探索无限的外在共享现实的能力。这些不断扩展的圈子最终会成为社会中的政治、宗教或文化群体,它们是始于母性和双亲照料的最终结果。

温尼科特说,家庭似乎被特设用来承载潜意识中对父母以及真实的父亲和母亲的依赖,这种依赖也保护着成长中的儿童想要违抗性突破的需要。最终成熟为能够与环境群体或制度认同,且这样做的时候能够不失去个人的持续存感,也不会过多地牺牲自己自发的冲动和创造性,成熟为拥有自由意志的个体。

成熟的成人通过破坏后重建的方式给那些古老的、旧的和正统的东西带来生命力。只有这样的社会群体,才能形成基于自由意志上的民主社会,浪潮般推动人类文明生生不息地往前发展。如果说个体生命是一个时空维度上倒立的金字塔,那么能够让它维持存在的正是家庭为这一个人成长的核心特征提供了实践的场所,不是其它。而这个倒立的金字塔动态的平衡能力,来自塔尖一端的构建源于个体对环境的完全依赖,另一端是与环境互动持续稳固和增强的自由意志。

阅读书目:《家庭与个体发展》第11章:家庭与情绪成熟。


END

总编|赵丞智

主编|初  虹

编辑|李  雯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温尼科特学习与研究小组

▲ 长按二维码加客服 


曼陀海斯心理
集临床心理咨询、咨询师培训/督导、临床咨询技术开发、社区服务和科研为一体温尼科特范式心理健康专业促进机构。 服务项目:母婴养育互动指导,儿童和成人精神分析,儿童治疗性咨询,青少年问题,亲子关系,爱情婚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人格成熟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