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时刻】北京温尼科特学研小组深圳地区分组第二次活动记

文摘   2024-08-28 17:08   北京  

编者按

北京温尼科特学研小组深圳地区分组组长李新力、副组长程晖、秘书长隋宏;深圳地区分组联系方式(微信号)chengyixinli01。

欢迎深圳地区的温普学员、温尼科特爱好者联系深圳地区分组,参加他们的活动,共同学习温尼科特理论,讨论温尼科特范式的临床应用,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理论框架下的细致体会

程晖




月末,骄阳似火,在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对北京温尼科特学研小组深圳分组提供的督导会议上,我汇报了一个咨询了19次的案例,督导王媛老师引导在场的14位咨询师围绕我提出的督导目标进行了细致的督导教学活动。
1、对来访病理的评估

王媛老师先是带领大家对个案的第一印象进行了联想,“来访最大的特点是说话过程中嘴角经常抽动,好像要哭,但是又努力地克制住。衣着简单,干净,里面是黑色背心,外面是白色的衬衫,带着一丝文艺气息。前面十四次咨询来访都是穿着同样的这套衣服。”

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老师说:想到来访孩提时可能是在很严苛的环境下长大,经常觉得委屈,所以会有嘴唇的抽动;有的老师说,想到文艺气息就是活在主观世界里;文艺气息,就是比较在意自己在别人心里面的形象;想到林黛玉有忧郁的气质,清冷,压抑;还有的老师说衣着简单刻板,会让人想到没有生命活力,生活单调乏味.....

大家发言结束后,王媛老师温暖而亲切的说:很多人在早年有一些身体性兴奋的时候,如果缺乏很好的抱持,这些冲动就会变成非常简单、无意义、身体的运动性表现。早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原初母性贯注的孩子,一些具体症状会留下来,比如说抽动。看到这个症状基本就可以确定是来访是一个早年养育问题;另外来访的“文艺气息”感觉是带点忧郁,比较清冷的风格,和人比较有距离,但是谈到的来访经历里面又透露着想要和人建立关系的愿望,还有感觉来访的工作做得不错,可是他又说自己很耗竭,这些让人感觉矛盾和迷惑的部分,恰是分裂样人格的特点;还有来访作为一个大龄单身男青年,每次穿同一件黑白单调的衣服,这点尤其要注意,提示环境的细小变动有可能对来访都是一种干扰。王老师也分享自己的经验,接早期个案的时候,基本上是不会变化自己咨询时的着装风格的,甚至头发长长了一些都会注意修整。对于早期原初母性贯注不够的来访来说,维持环境的稳定不变是最基本的需要。这些理论平时也听说过,现在结合案例理解,更有深深的联结感和印象。

接下来王媛老师带着大家,继续从来访的咨询目标,早年的生活背景和个人成长发展史里,寻找线索确认刚才的评估,同时更深刻地理解来访。

“来访一岁之前由母亲独自照看。母亲农忙时会把他带在身边,放在大树下或者田埂上,这样人来人往时能够看得见。”这一小节的讨论,大家对来访的养育情况产生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想和联想。有老师说,会想到来访说自己记不住咨询师的脸。孩子一岁前喂奶时会抬头看着妈妈的脸和妈妈互动,而这个孩子一岁前妈妈经常是不在场的,路人走过来看一眼又走开了,所以来访记不住咨询师的脸。另一个老师就会很好奇,来访在咨询时会看着咨询师的脸吗?……

王老师说:温尼科特提到过美国心理学家Spits的研究,二战时期那些集中在育婴室的小婴儿,只有靠窗的能够存活下来,因为经常有人走动。这部分信息更确定了来访早期生活环境的糟糕,这是一个原初母性贯注非常不足的孩子。王老师再次提醒,咨询师在这里要注意和小心,环境的细微的变化对这类来访来说都可能是非常大的一个影响,是侵入性的、具有创伤性。

王老师还对大家忽略的咨询目标中的信息补充提醒到,来访的咨询目标中提到自己总是感觉到有一些意外要发生,比如说走路时会不会有东西掉下来砸到自己,过马路时会不会被车撞,这些和弟弟的意外车祸离世有关,但也同时提示来访的早年养育环境是失败的。在绝对依赖期,婴儿需要母亲提供一种辅助性自我功能,母亲照护的失败所导致的创伤就是原初创伤。婴儿反复地被其无法预期的事情所惊吓,并以一种对环境失败的自动反应的形式经受着个人存在连续性的中断,就好比一个人正走在大地上,大地的平整和安全本应被视为理所当然,却突然出现了一个大洞陷下去一样。来访常常会有的担心和恐惧感就是这一类的事情。

“在理解来访的家庭”的方面,王老师说:“环境应该是来抱持母亲,然后母亲才能够很好的去照顾这个孩子。但是在这个家庭里面这一点是非常难以做到的。首先母亲的人格水平堪忧,母亲仅仅是依从父亲的要求让她嫁就嫁了,对婚姻,对亲密关系没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大概率也是一个分裂样人格。可能从很早以前母亲已经不受待见了,所以结婚后在新的家庭里面也依然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依然是被人安排在哪就在哪了,没有人去照顾她,也不知道反抗。对于养育一个孩子,她可能也是一无所知,她的人格水平不足以支撑她去建立一个新的家庭。但是母亲很着急,生了来访,又生了一个弟弟,后面还有一个妹妹。我们可以猜猜也许是生了孩子会让这个妈妈感觉到希望,让她能够在家庭里面能有一个位置,所以母亲其实也不是真的明白,要带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照顾意味着什么?所以连着生了三个孩子,养育的过程就是直接扔在大树底下,直接扔给一个10岁的孩子照顾弟弟妹妹。来访的爸爸状态也是糟糕的,酗酒、打架,所以这个家庭给人一种破碎感。我们去感受一下环境,这个环境是糟糕的,对来访来说是早期养育的失败。

大家的讨论扩展了我的思维,王老师的分享和重点提示讲解,把我们代入了思考中。仔细体会来访的特点和早期养育环境,我对于确定来访的病理位置和需要更有感觉了,这正是我的第一个督导目标。

2、对治疗关系的深入理解

“这样的来访非常渴望能进一个与人的关系,希望在关系里能够依赖,但是同时也是非常恐惧的,如果这个环境失败了,对他们来说造成的不是挫折而是湮灭。”“所有发生的事情只要是来访带到咨询室里来谈,都要放到咨访关系里来看”。随着王老师的引导,我们一起回溯了19次的心理咨询历程。来访从对咨询师陌生到渐渐熟悉建立关系,再到对咨询师燃起希望充满期待。这段过程来访谈了很多的事情,有现实发生的也有内心感受到的,但还有很多隐秘深层的心情来访是说不出来的,咨询师也未必知道,这也许是早期来访的另一个特点。虽然来访说不出来,但也总有痕迹在和咨询师的互动上,在关系的变动中体现出来。在王老师的引导下,我触碰到了来访内在更深的恐惧,挣扎和痛苦,更深地理解了来访的需要,这是我督导的第二个目标。

3、收获

对自我抱持方式-“我控制不住吃”的理解:“来访两天吃了十斤二十多个桃子,瓜子买了就一定要吃完。刚开始吃还觉得好吃和满足,到后来完全不知道味道了,只是机械地吃还控制不住,中间即便肚子吃撑了会停一下,接着还是会继续吃,直到一大袋瓜子吃完为止。”

空,是渴望纳入什么东西的一种状态,要达到有意义必须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早期的来访一些本应该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来访其实是处在一种空的状态,渴望发生一些事情。但是来访也是害怕这种空的体验的,所以会以暴食或厌食的方式来主动控制饮食进行防御,或者被强迫性的贪婪要填满这个空所控制,并为此感到疯狂。这些本质上都是因为来访害怕去体验空的感觉。解决的方法就是让来访依赖咨询师的辅助性功能去触及并进入空的感觉当中,以一种良好的方式走出来,来访就可以正常地愉快地去填充自己,并将这种美好地感觉整合纳入记忆中,这是我督导的第三个目标。

回答完提问,督导时间延迟了二十分钟结束,大家收获满满,期待下次相聚。


作者:程晖(笔名:透明的水晶)
个人执业/武志红平台签约咨询师
温普中级班一期学员
赵丞智老师中级督导组第5-8期成员
中美班第三季Kim儿童青少年组成员
EFT情绪取向婚姻伴侣治疗认证治疗师
持续接受温尼科特范式治疗师的个人体验
工作微信:chenghui-gz



END

总编|赵丞智

主编|初  虹

编辑|李  雯

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

北京温尼科特学习与研究小组

▲ 长按二维码加客服


曼陀海斯心理
集临床心理咨询、咨询师培训/督导、临床咨询技术开发、社区服务和科研为一体温尼科特范式心理健康专业促进机构。 服务项目:母婴养育互动指导,儿童和成人精神分析,儿童治疗性咨询,青少年问题,亲子关系,爱情婚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人格成熟问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