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也不知这是一出腐朽朝廷的弱智太监们用已经扭曲变态的心理干缺德事的大戏,还是职场个体一出搏流量的无语闹剧?
话说,网络是言论自由的土地,但到这种离离原上谱的程度,也实属当世少见。
又或许是一句“你懂的”,让事情到了如今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个真敢说,一个真敢做。都是人才。
职场不是一个朝廷,不是勾心斗角、摇尾献媚的地方,而是个人在生活与社会价值之间的一个载体。与其自降身价、丢失尊严、违背道德甚至法律做一些蝇营狗苟之事,不如好好思考如何真正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工作能力永远是自己吃饭的家伙,是傍身一辈子的武器。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提升工作能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提升。
工作能力分为这几个维度:专业能力、落地能力、团队能力、体系能力、文化能力,以及识别工作方向和提高工作效率的能力。
提升工作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底层思维框架,从输入、转化、输出、服务的系统论角度来分析,通过持续的学习和思考,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和反思,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1) 输入:指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孟郊《劝学》: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这包括通过学习、培训、阅读、观察等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输入的目的是为了给提升工作能力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素材。
(2) 转化:将掌握的能力和素质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果和贡献。
转化包括记忆、理解、应用等过程,其中记忆和理解是基础,应用则是关键。
教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职场而言,拿到了结果,好绩效、晋升,这就是转化,这就是实践,这就说明提升了。
(3) 输出:将知识技能思考总结成方法、经验并且对外输出分享,以此巩固提升,吸取反馈得到新输入。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这句话出自美国作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的《心流》。
何为输出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输出其实只是一种手段,输出有很多种方式,其中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实践方式。费曼学习法的中心思想就是“以教促学”,其本质就是以极具象的语言来回答高度抽象的东西,或者说是向一个没有任何专业领域知识的人解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如果不能解释清楚,至少说明按照费曼学习法的标准,我们并没有完全理解我们需要解释的知识。
另一种实践方式就是——写作,通过纸面上对问题的探索,我们可以避免陷入兜圈子思考的麻烦,一篇对知识的总结,相当于对知识的反刍,能够写下来本身就代表着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已经很高了。
(4) 服务:支撑从输入到转换再到输出全过程的额外条件。
时间管理: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怎么最大化自己时间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考虑。理论上,8 个小时睡觉、8 个小时工作,剩下的 8 个小时自己安排,这是最大的弹性空间。
资源管理:一个人的资源也是有限的,能找到的书籍、资料,能链接的人脉,能支配的金额大小,都是资源的范畴,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需要合理化利用来提升自己。
(5) 心力:坚定的提升意识、毫不犹豫努力行动的勇气、保持耐心并始终坚持的决心。
现在,心力成了稀缺物、匮乏品。以前,老一辈们很能吃苦,他们目标明确,就是生存下去,改善生活。但是现在,我们可能不再需要为生存担忧,但我们好像想要的东西很多,而实际上却不明确。其实就是没有想清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所以没有力量驱动,这就是心力匮乏。
我们这代人并不是不能吃苦,而是大环境让我们失去了焦点,浮躁焦虑的氛围让我们持续在外耗、内耗、消耗。
尽可能去想这些问题,并且马上行动去看到改变,拿到反馈。
可以从书中学、和高人聊、在事上练、从难上得,这是很多过来人给的建议,总得去实践一两条吧。
建议收集一波能给我们带来力量的书籍(《基督山伯爵》)、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当幸福来敲门》)、音乐(比如你的偶像),当我们心力枯竭匮乏的时候,用它们来给自己充电。
心力的增强,一定是在实践中,伴随着行动以及行动带来的好的或坏的反馈再调整形成循环,心力才会增强。
时间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