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集团(下称“伊利”)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品品类最全的乳制品企业,位列全球乳业五强,并且连续十年蝉联亚洲乳业第一。2023年财报显示,伊利营业总收入1261.79亿元,已连续31年稳健增长。作为中国乳业第一品牌,伊利持续发力奥运营销,从上世纪的“火炬冰激凌”到高端有机奶金典,再到金领冠、超级单品安慕希,伊利的每一个重要产品都与奥运密切相关。在伊利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奥运营销的作用不可忽视。
伊利集团1996-2023年历年营业总收入
1
与奥运结缘,伊利开启奥运营销之路
1996年3月12日“伊利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乳品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彼时,伊利的一年的净利润仅一千多万元,但伊利已经体现出了超前的创新与营销意识,并重视起奥运的独特价值。同年,受到奥运火炬的灵感启发,伊利推出了我们后来熟知的“火炬”冰淇淋,伊利“火炬”凭借独特的产品外形特点,一举成为当年最火的冰淇淋产品,这款产品也将中国冷饮行业从棒冰时代带入冰淇淋时代。其后,伊利继续加大奥运营销的投入,2005年11月16日,伊利与北京奥组委正式签约,成为当时中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符合奥运标准、为2008年奥运会提供乳制品的企业,与全球顶级品牌一起,成功牵手北京奥运会。
伊利火炬冰淇淋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电视广告资料
2005年11月16日,伊利与北京奥组委签约现场图
2
奥运“高品质”产品长期坚守
作为奥运会的长期陪伴者,伊利不仅是以赞助者的身份支持每一届的奥运,而是将奥运精神贯穿至自己的产品中,以高品质、不断创新的优质产品服务奥运,同时服务生活中的每一个消费者。
伊利1996-2024年奥运营销主要事件
奥运催生伊利高品质产品
产品是品牌的重要部分,是面向消费者的直接触点,优质的产品也是打造强品牌的前提条件。而伊利作为长期的奥运赞助商,一直保持着对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伊利的许多经典产品的诞生,其实都与奥运有着紧密联系。
2006年,在与北京奥组委签约次年,伊利金典牛奶诞生,这是伊利液体奶的首个高端子品牌代表。秉承“奉献高品质”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中国“高品质的天然牛奶”的金典有机奶也是国内首款有机奶。北京奥运会期间,伊利推出奥运款金典奶,包括有机奶、均衡双蛋白奶、纯牛奶三款产品,在包装设计上融合了奥运与民族特色。如今,金典在高端白奶品牌中品牌力第一,在有机奶中保持双位数增长。
2007年,伊利推出营养舒化奶。相关资料显示,亚洲近八成人口受乳糖不耐困扰,乳糖不耐人群无法有效获取牛奶中的营养,甚至会出现呕吐、腹泄等不良反应。而这款产品水解率高达90%以上,有效解决了亚洲人饮奶乳糖不耐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也是当时国内第一款可有效解决“乳糖不耐受”或乳糖酶缺乏问题的“低乳糖奶”,实现了饮用者对牛奶营养成分的“全吸收”。目前舒化奶在无乳糖牛奶细分市场市占率接近90%。
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举办的同年,如今已成为伊利旗下知名婴幼儿奶粉品牌的“金领冠”也正式上市。这是中国第一款基于中国母乳数据自主研发的婴儿奶粉。该品牌的名称也正是源自2008年奥运会,意味着“代表奥运金牌的品质,让中国宝宝赢在起跑线上”。如今,金领冠以高增长态势稳居行业龙头位置,2023年,金领冠珍护成为母婴渠道最畅销大单品。
2013年底,伊利在常温酸奶领域发力,推出安慕希希腊酸奶。希腊酸奶正源于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希腊,因为其醇厚美味的口感和丰富的蛋白质营养而风靡全球。2016年,与里约奥运会前后相接,伊利以“奥运好酸奶,浓浓安慕希”的口号独家冠名了热门综艺《跑男4》。目前,安慕希酸奶在常温酸奶市场份额超过65%,稳居该品类的国内市场份额第一,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是伊利品牌矩阵中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
奥运促进产品的创意升级
除了产品本身的高品质,伊利也始终保持着对产品的持续创意升级。东京奥运会前后,伊利酸奶针对“活菌”对自身产品再次升级,并提出“3种活菌,活力可见”的口号。在东京奥运会上,伊利酸奶更是直接将“3种活菌,活力可见”作为传播主题,并推出四款奥运定制包装,分别对应跑步、羽毛球、游泳、乒乓球四种运动,并分别通过4款包装上的系列态度文案——“活力在,拼搏的态度就在”“活力在,成长的精神就在”“活力在,向前的力量就在”“活力在,巅峰的状态就在”,来诠释“活力可见”的品牌主张。既表达了奥运的精神,也激励了每一个普通人。
在巴黎奥运会即将到来之际,伊利品牌针对伊利纯牛奶产品的包装进行了升级,推出了首款“PET瓶装纯牛奶”。对比以往纯牛奶常用的纸盒、玻璃瓶包装,PET包装更轻,更便携,不易破碎、漏洒,适用于运动、郊游、骑行等场景,扩展了牛奶携带及饮用的场景。同时,伊利也顺势推出了多款运动员限定包装,将苏炳添、全红婵等多位大热明星选手的形象呈现在包装上,结合相关话题引起传播热度。
不同于其他品牌在奥运期间短暂推出的奥运周期限定产品,伊利的这些产品在一个又一个奥运周期结束后,依旧是其产品线中的明星产品,且在下一个奥运周期来临时,同样能够与相关的营销行动一同发挥协同效应。
3
营销活动长线贯穿奥运全节点
除了对产品的高品质打造,在奥运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伊利也始终保持全程在线,采取多种营销方式,全面激发奥运势能。
权威媒体背书,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直以来,伊利长于运用“大媒体+大事件”的方式来开展奥运营销活动,借助权威媒体,策划大型活动,以公关、赞助等方式提高品牌的影响力。
2006年,伊利以8008万元拿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下称“总台”)奥运广告产品“圣火耀星途”。2007年,伊利又以2008万元的价格购买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前后的4条15秒广告,创造了中国广告单价最高的15秒广告。根据当时益普索的调查数据显示,经过几轮的覆盖式宣传后,消费者对于伊利的品牌认知度及购买意愿指数分别达到了81.8和87.2,处于当年北京奥运会食品供应企业之首。
2007年11月10日,由伊利集团与CCTV.COM共同发起的“有我中国强——寻找我的奥运坐标”大型网络公益签名活动。网民只要登录活动网页, 就可以在网络上的中国版图的任意地区标注自己的名字, 并上传自己的手写签名和奥运祝福。而通过“中国版图”的多级搜索功能, 每一位网民都可以在网络上准确地定位自己的“奥运坐标”。活动上线短短十几天, 就有超过25万人在“奥运坐标签名板”上留下“奥运祝福”,官方服务器甚至几度出现流量超载现象。
伊利“有我中国强——寻找我的奥运坐标”网络宣传图
伦敦奥运会期间,伊利再次联手央视推出系列微电影;东京奥运会期间,伊利携手新华社一起推出长图漫画,打造“蓄力人”海报,聚焦到每个努力工作的年轻人身上。
社交媒体多点布局,线下线下销售协同提升
在当前媒介碎片化时代下,伊利也在社交媒体上多点发力,结合奥运或社会热点进行内容创造,连接各大网络媒体,持续互动。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伊利在传播内容上更多的是围绕冬奥热点,实现话题内容、时事热点的精准捕捉。如持续绑定冬奥高光内容,持续占位武大靖、苏翊鸣、谷爱凌等“顶流”热点,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展开社交互动。利用微博热点话题互动,实现2145万总讨论量,居同期冬奥商业化话题第一。字节系短视频挑战赛与小游戏活动同期排名均为第一。
在微信、抖音、微博等国民级平台上,伊利通过用微电影、挑战赛、红包互动等多元玩法,激发各个圈层参与到这场冰雪盛事中来,真正实现与用户玩在一起,共创品牌内容,实现传播影响力和效力的升级,驱动传播裂变。
此外,在北京冬奥会首发官宣代言中,依托苏翊鸣夺冠热度,品牌官宣话题“闪耀吧苏翊鸣”阅读量增长3.3亿,是蒙牛谷爱凌借势话题的1.5倍;延续夺冠热度时,品牌话题“闪耀吧苏翊鸣”单日阅读量增长3.8亿,是蒙牛谷爱凌借势话题的2.4倍、同期君乐宝的3倍、安踏的6.5倍;在庆生营销中,“苏翊鸣十八岁生日”单日阅读增量3.2亿,在当日所有围绕谷爱凌和苏翊鸣的热点话题中拔得头筹,是蒙牛谷爱凌夺冠热度话题的1.7倍。2024年7月在奥运即将开幕之际,鲁豫由于与巴黎奥运会LOGO的相似性,引起网络玩梗热潮。其后伊利邀请鲁豫成为巴黎观赛大使,成功引爆话题讨论。
邀请鲁豫成为巴黎观赛大使
在线下协同上,伊利借助冬奥IP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营销,助推销售增长。在冬奥会之前,除了推出冬奥主题产品,伊利的五大事业部对旗下26大产品线实施了切换,享有奥运权益产品的切换率高达95%,其中伊利的旗下品牌产品均更换了奥运包装,部分子品牌推出冬奥定制包装。
同时,在渠道端伊利还启动了历史上落地范围最广的线下联动,在超过20万个卖场强势落地,随着冬奥会的进行,在民族自豪感的推动下,伊利的冬奥包装产品也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根据电商渠道和部分品类销售数据统计显示,更换了冬奥会定制包装的伊利纯牛奶电商渠道的销售增加了60%;2022年1-2月,冬奥包装的伊利鲜牛奶同比增长了78%;根据尼尔森零售数据,伊利2022年1月销售额保持双位数增长。
签约强势运动员,挖掘运动员身上的故事性
运动选手作为奥运会上的主角,不仅在赛场上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在赛场外也有着强大的商业价值,特别是每届奥运会的夺冠选手,更是品牌争相追逐的对象。他们不仅展现着阳光、健康、拼搏的积极形象,为品牌注入活力与正能量,而且在奥运周期内获得更大的关注,给品牌带来巨大的曝光与流量,此外,一些强势选手身上也存在在更多可挖掘的故事性,有利于与品牌价值与理念的关联。
从代言人的数量与身份上看,伊利一直持续拓宽自己的奥运代言人阵容,并且大多选择不同项目中的强势运动员。从多年前的刘翔、郭晶晶,到如今的苏炳添、马龙等明星奥运选手,伊利始终没有停下拓展自己品牌代言人的步伐。在巴黎奥运会的前夕,伊利更是推出“伊利之队”,签约了乒乓球、跳水、跑步等多个项目的核心运动员,并且以“伊利之队大巴巡游”的形式在街头持续巡回,这些体育明星都有着强大的粉丝群体,也给伊利带来了极高的流量和关注度。
“伊利之队”网络宣传视频截图
同时,伊利与代言人长期牵手,不断挖掘代言人与品牌之间的合作新空间,最大化奥运营销价值。2019年,伊利选择与短跑名将苏炳添合作。苏炳添是继刘翔之后,中国田径的又一位招牌式人物。他既能在竞技场上长期保持稳定状态,也有着更易被大众接受的个人形象,符合国民的普遍价值观认知。在东京奥运会上,苏炳添连创热搜,先是在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跑出9秒83的亚洲纪录,随后又在决赛中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东京一战,牢牢奠定了苏炳添在中国田径的历史地位,伊利也顺势推出一系列营销活动宣传,挖掘苏炳添的运动生涯故事,并与伊利品牌价值相呼应,苏炳添的厚积薄发与伊利17年的奥运营销之路相得益彰,也完美映衬了伊利的东京奥运会传播主题——“蓄过的力,是此刻的光。”
苏炳添代言伊利品牌宣传图
4
融合奥运精神,激发情感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十几年中,伊利的身份也逐渐从赞助商演变成与奥运共舞,从伊利每一届奥运会的主题上即可以看到,从2006年“为梦想创造可能”,到2012年 “做自己的健康冠军”,再到2016年的“奥运不围观,和千万人一起活力开动”,经过东京奥运会的“蓄力”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我耀”,可以看到伊利品牌主张与奥运精神的长期关联,并且与日常生活高度融合。
伊利2006年-2022年品牌主张
赛时品牌主张与奥运精神关联
2006年伊利推出品牌主张“为梦想创造可能”,在全社会推广奥运精神和健康理念;2010年,伊利集团推出了新的品牌标识和未来发展战略及品牌新主张——“滋养生命活力”,这意味着全中国最具价值的乳业品牌已经全面升级。2012年,在伦敦奥运会期间,在伦敦街头进行品牌推广,借助奥运希望大众关注平凡人的不平凡瞬间,不只关注奥运赛场上的冠军健儿,也要“做自己的健康冠军”。
伊利伦敦大巴巡游广告
2016年,在里约奥运开幕的节点,伊利在社交网络上发布了《和千万人活力开动》的广告视频,号召大家运动起来,不要再做奥运的围观者。视频中的文案相当鼓动人心:“奥运不围观,现在,立即,和千万人活力开动!”视频中不仅有篮球运动员郭艾伦、游泳运动员宁泽涛、网球运动员李娜等体育明星,也有耍龙的老人和踢毽子的女生,全片洋溢着一种活力四射的感觉,表现了奥运活力从运动员扩散至普通人生活的态势,表达出伊利在奥运期间倡导的“活力态度”。
在东京奥运会期间,伊利推出了5支讲述普通蓄力者的故事的短视频。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默默耕耘,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不被旁人理解,甚至被认为是“躺平”的一代,但他们都在为心中的梦想而坚定蓄力。这些基于真实原型的视频说明,蓄力者值得尊重,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人生就会绽放光芒。伊利将传播触角深入融合东京奥运会,是再一次针对品牌资产年轻化的战略落地,通过深入大奥运受众圈层,直面18-25岁年轻群体,在缔造品牌声量的同时,也表达了将继续与年轻一代同行,关爱他们在营养健康、精神意志、价值观等方面的叠合需求。
赛场外追求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
奥运会赛场之外,伊利也持续强调奥运与品牌的关联,并与大众的日常生活相关联,例如在一些生活中的重要节日节点,伊利也从未缺席。
2021的中秋佳节,伊利就打出“奥运品质,爱在中秋”的口号,伊利还邀请马龙、刘诗雯等13位奥运明星,分享自己与家人相处的日常,以实际行动为活动助力,也让“爱在日常”行动的影响力击穿更多圈层人群。
伊利视频广告截图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入100天倒计时之际,伊利发布一支广告片,以“100 天”为切入点,将呈现视角切换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此向大众传递“世上无难事,只要100天”的奥运精神。短片以女主的视觉,呈现她在实现100天减到100斤的瘦身目标这个过程里的所见所闻,由此将来自不同行业相互独立的人串联起来,讲述不同人的100天目标,如100天学会C语言、100天上课不迟到、100天过六级等,营造出了一种全民参与的氛围感,让冬奥会所蕴含的坚持、拼搏、进取精神传递给大众。
5
结语
1996年至今,伊利的奥运营销之路已经接近30年,在奥运营销的加持之下,伊利的营收从4亿元增至2023年的1262亿元,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知名的乳企品牌。2024年7月,伊利美国首家旗舰店在洛杉矶开业,国际化征程再进一步。多年来,伊利将奥运精神深入品牌理念,提高产品的品质,不断创新升级,在奥运营销的每个节点都稳扎稳打,持续打造营销爆点,实现品牌势能与销售的双重增长。积极将赛场热点延伸至场外,寻求与平凡人的生活链接,将奥运品质和精神与品牌紧紧捆绑,也与普通人生活紧密相连。通过奥运,可以看到伊利的全球化野心,但接下来要回答的问题是:伊利要在全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品牌形象?与全球市场沟通的核心话语是什么?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更多深度好文
点击下方文章标题,立即阅读最新行业热点、业界趋势
购买最新杂志
长按下方卡片识别二维码,购买最新杂志
关于我们
本文编辑:王佳梁
本微信号由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媒介》杂志独家运营
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得最新深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