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病理--卵巢囊肿(更新版)

文摘   2024-08-20 07:02   四川  

1.滤泡囊肿 (follicular cysts) 

1.囊肿直径≥ 3cm,多为孤立性。

2.切面单房,表面光滑,壁薄,内含水样或血性液体。

囊壁衬覆两层细胞 :(1)内侧为粒层细胞,细胞多呈麦粒形,核清晰.胞质少,偶形成Cal-Exner小体,细胞间无血管。(2) 外侧为卵泡膜细胞,细胞为多角形,核位于中央,胞质嗜酸或透明,细胞间有微血管。2.有时粒层细胞脱,仅见卵泡膜细胞。3.粒层细胞或卵泡膜细胞可出现黄素化,表现为细胞层次增多、体积增大、胞质丰富嗜酸或泡沫,类似黄体细胞。

免疫组化:

  1. 粒层细胞及卵泡膜细胞均显示a-inhibinCalretinin及CD99阳性

2.粒层细胞ER阳性

2.黄体囊肿 (corpus luteum cysts)

指直径>3cm的囊性黄体,为黄体中央出血过多所致。

1.囊肿直径>3cm,单房,内含淡黄色或血性液体

2.囊壁有浅黄色波浪状花环样结构或不完整的黄色条带。

镜下:1.囊壁厚,可见黄素化的粒层细胞和卵泡膜细胞组成皱褶样结构,层次清楚 。2.中高倍镜下粒层细胞体积大、着色浅、数量多卵泡膜细胞体积较小、染色较深、数量较少 。3.小血管带由卵泡膜细胞层长入粒层细胞层4.妊娠期黄体细胞中可出现嗜酸性小体及钙化

3.包涵囊肿(inclusion cysts)又称上皮性包涵囊肿。

是由表面上皮下陷发展而来。

1.通常多发,囊肿直径< 1cm,大多分布于卵巢皮质浅层(图15-1-3A)。

2.囊壁衬覆单层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常见输卵管型纤毛上皮,偶见宫颈黏液上皮或子宫内膜样上皮

3.囊内可含嗜酸性物质,囊壁或邻近的卵巢间质中可见到砂粒体

4.单纯性囊肿(simple cysts) 

为无法辨别衬覆上皮组织来源的囊肿

临床症状依据囊肿的体积、有无蒂扭转、出血、感染及破裂而定。

1.直径多大于 5cm

2.表面光滑、浅粉色

3.多为单房性,囊内含清亮液体。

镜下:1.囊肿衬覆低立方或扁平上皮,缺乏乳头状突起甚至缺乏上皮

2.囊壁由胶原化纤维组织或受压的卵巢间质窄带形成。

5.高反应性黄体(hyperreactio luteinalis) 

又称多发性黄素化滤泡囊肿 (multiple luteinized follicular cysts)与生理及病理状态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过度刺激有关。

1.双侧卵巢增大,最大可至直径 15cm 以上。2.切面见多发囊肿,壁菲薄,内含水样或血性液体。

镜下:1.囊壁衬覆黄素化卵泡膜细胞与粒层细胞。2.黄素化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亮富含类脂质,细胞核深染,多位于中央3.卵巢间质水肿,可见灶性黄素化的间质细胞

6.巨大孤立性黄素化滤泡囊肿(large solitaryluteinized follicular cysts)

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以单侧性大而孤立的黄素化滤泡囊肿为特征。

1.囊肿大,平均直径为25cm,为单侧、孤立性单房。

2.囊壁菲薄、光滑,偶可伴有颗粒样赘生物,囊内含水样液或黏液样物质

镜下:1.囊壁衬覆单层至数层黄素化的粒层细胞及卵泡膜细胞,二者常不易区分,前者较易脱落。2.黄素化细胞肥硕,胞质丰富、嗜酸性或透亮,富含类脂质,核位于中央,局部常呈显著的多形性及深染,但缺乏核分裂象。3.囊壁纤维组织内也可见黄素化细胞巢。

7.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

又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以长期无排卵高雄激素及多囊性卵巢为主要特征。

1.双侧卵巢对称性增大2 ~ 5倍,少数一侧或双侧卵巢无明显增大。

2.卵巢外观呈圆形或卵圆形、乳白色,表面丰满而光滑,被膜下可见半透明的囊状小泡,不见白体缩痕。

3.切面白膜增厚、纤维化,多个大小相近的囊泡沿皮质浅层放射状排列,囊内含清亮液体,囊泡间可见致密纤维化间质穿插并呈舌状深入髓质,使皮质变宽可达正常的5倍。

4.黄体及白体罕见或缺如,髓质间质常水肿

镜下:1.卵巢白膜明显增厚,常较正常增厚3倍以上2.多发囊状卵泡与闭锁卵泡,大小相对一致,线状排列于白膜下方皮质浅层,并围绕明显增生的黄素化卵泡膜细胞。3.原始卵泡数量及形态正常,不见成熟排卵前滤泡,黄体及白体基本缺如。

参考文献:

妇产科病理学诊断纲要/沈丹华主编,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12


理之视界
思维导图式的临床病理专业知识总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