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义
是由黏液细胞、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构成的恶性唾液腺上皮性肿瘤,可伴有柱状细胞、透明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形态,呈囊性或实性生长。
· 临床表现
最常发生于腮腺,其次为小唾液腺,最常发生于腭部。发病高峰平均年龄约50岁。也是儿童最常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
· 诊断要点
· 大体
高分化肿瘤可有界限,但常无包膜,剖面灰白色或浅粉红色,有散在的小囊腔,腔内含淡黄色或褐色黏稠液体。低分化者肿瘤无包膜,界限不清,剖面灰白色,实性,囊腔很少,可见出血或坏死
· 光镜
肿瘤主要由3种细胞:黏液细胞、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排列成实性片状、巢状、导管样结构及囊腔样结构。
黏液细胞体积大,为柱状或杯状,细胞界限清楚,胞质呈泡沫状或网状,染色浅,嗜碱性,胞核较小,常位于基底部。黏液细胞单个或成簇出现,常形成囊腔或导管样结构的内衬。
表皮样细胞为多边形,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和泡状核,可见细胞间桥,但角化罕见。
中间细胞似基底细胞,较小,呈立方状,胞质少,胞核圆形,大小一致。尚可见到透明细胞、柱状细胞和嗜酸细胞。
在低分化肿瘤中,黏液细胞较少时,黏液染色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肿瘤通常为多囊性伴实性成分,有时以实性成分为主。囊性腔隙常衬覆黏液细胞,且伴中间细胞或表皮细胞,其内充满黏液。导管样结构或囊腔内可含均质嗜酸性物,有时可见钙化。神经侵犯、肿瘤坏死、核分裂象增加或细胞间变不常见,多见于低分化肿瘤。
· 免疫组化
肿瘤细胞常弥漫表达CK7、CK8、CK18,表皮样细胞常表达CK5/6、CK13、CK14和CK19。中间细胞可表达CK7、CK5/6、CK14,有时还表达vimentin。p63和p40在中间细胞和表皮样细胞中表达。黏液表皮样癌中无肌上皮细胞,一般不表达肌上皮细胞标记物如GFAP、actin和S-100。低分化肿瘤常表达HER2,Ki-67指数常大于20%。
· 分子病理
·大部分染色体易位t(11;19)(q21;p13),形成CRTC1-MAML2融合基因。少部分染色体易位t(11;15)(q21;q26),形成CRTC3-MAML2融合基因。FISH检测MAML2可用于一些黏液表皮样癌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
· 预后
·多数肿瘤为高分化,预后良好,五年生存率可达95%;低分化者为高度恶性,肿瘤生长快,侵袭性强,术后易复发(80%),常发生转移,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仅25%~30%。
参考文献:
1.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口腔颌面部疾病/李铁军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ISBN 978-7-117-301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