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一段剧情,说的是在监狱服刑五十年的老布,突然有一天获得假释的机会,他可以出去了。
但是老布年纪很大了,很害怕出去,他知道自己出去肯定很难生存,因为世界完全变了一个样子。
在监狱里他是文化人,哪怕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出去了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于是他想要通过伤害另外一个人来继续留在监狱。
这个剧情是不是很像大学生知道自己要毕业了,听说外面工作很难找,竞争很激烈,工资又低,又要加班,想找个满意的工作比登天还难。
网上到处都在说,今年是最难就业季,去年毕业的一千万大学生还都没有找到工作,然后各种恐惧涌上心头,就打算继续读书,于是走向了考研的道路。
从恨应试教育到“体制化”,就这么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后面的剧情老布出去了,发现世界完全变样了。
以前路上没几个车,现在满大街都是汽车。假释委员会给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超市给顾客装袋子,他很努力的做,但是年纪大了,做起来很吃力。
由于在监狱太久了,出来之后很不适应,睡觉总是做噩梦。这样煎熬了一段时间之后,他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整个一段看下来,感觉就像一条弹幕说的一样,这说的根本就不是监狱的事儿,是人生。
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到初中,到大学,最后到研究生和博士,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接受应试教育的“管理”。
统计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考试,统一标准答案。
这种死板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体制化”。
一个被“体制化”了的学生出了学校,面对的就是像老布出狱后一样的世界。
这个世界和之前的世界完全不同。
没有教材,没有大纲,没有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生存变成了第一要务。
当一个人习惯了上厕所都要请示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习惯了按部就班和听话照做。
保持着这种思维方式,在社会上是很难生存的。
“体制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尤其是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首先是习惯性依赖。
二十年的学校生活像一座监狱一样,长期的“监禁”使得学生对这种环境形成了高度的依赖。
以至于这种环境突然被打破的时候,很多人都措不及防。
就像从1978年底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将近3000万工人突然被通知要下岗一样,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其次就是身份的认同。
一个人的身份和价值感是会逐渐和自己所在的环境,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身份绑定在一起的。
当失去了学生这个身份之后,又没有找到新的身份,个体就会感到迷失。通常这种变化很多人会适应不了。
还有一个影响不容易发现,但是却最致命。
当你在学校的时候,你渴望着早点毕业,这样就能摆脱学生的身份,再也不用按照课程表日复一日的生活,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当你工作的时候,你渴望着有一天辞职去旅行或者当一个自由职业者,这样就能摆脱公司的压榨和老板上司的霸凌。想赚钱就赚钱,想休息就休息。
但是,为什么你从来没有主动去做这个选择呢?为什么不像比尔盖茨、马克伯格和马斯克一样,直接休学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你可能会有很多答案,但只有这个答案是最接近真相的,就是对自由的恐惧。
我们都渴望自由,但是我们都忘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自由意味着不确定性和责任。
在学校和在公司上班虽然不自由,但是几乎一切都是确定性的。每天你知道要做什么,知道做了有什么结果,也知道做了一个月之后会拿到收入。
当你离开学校或者辞职创业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收入从哪里来是不确定的,时间要如何规划是不确定的,要承担的责任也是比之前要多得多的。
这种对自由的恐惧,让我们在体制化的框架中徘徊不前。
点赞、分享、在看,感谢你的关注
一起聊聊职场,赚钱,个人成长的心得
我是青云,15年电商运营经验,直播5年
目前主业直播,副业写作
公众号后台发送“小号”,免费送《新手开播筹备表》
一张表解决新手开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