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史路引
儿童友好城市顾问、童联萌儿童友好发展中心主任、城童URKIDS创始人
/ 从人类学和跨学科视角,丰富城市与童心的对话 /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家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现代社会,家庭的功能和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如何从政策、文化和实践中为家庭提供支持,已成为各国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核心议题。“生育友好”(Fertility-Friendly)、“儿童友好”(Child-Friendly)和“家庭友好”(Family-Friendly)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三个重要理念。
这三个概念虽然彼此关联,但各自关注的核心群体、目标和实现方式并不完全相同。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阐释“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的内涵与关系,探索其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一、生育友好:应对低生育率的社会支持体系
生育友好旨在通过优化政策与环境,为生育过程提供全面支持。这一理念特别强调减轻育龄人群的经济、心理与时间负担,以提高生育意愿。
在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问题日益凸显。从过去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到如今“全面三孩”政策的实施,国家开始逐步将政策重心转向“生育支持”。然而,仅仅通过调整生育政策并不足以提高生育率,更需要全面优化社会环境,以创造真正的生育友好条件。《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4〕48号)印发后,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1. 生育友好的支持维度
(1)经济支持:直接提供生育津贴、儿童抚养补贴、托育费用减免等。
(2)医疗服务优化:建立覆盖城乡的孕产妇健康服务体系,确保妇女享有从孕期到产后的医疗保障。
(3)职场友好政策:推行带薪产假、男性陪产假以及职场性别平等政策。
(4)心理支持:为育龄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舒缓生育压力。
2. 国内外的生育友好案例
芬兰为准父母提供福利“婴儿箱”(Baby Box),每个新生儿家庭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套包含衣物、奶瓶、被褥等用品的婴儿箱。这不仅象征着社会对新生命的欢迎,也降低了家庭在育儿初期的经济负担。此外,芬兰政府向父亲或母亲个人提供164天的带薪育儿假期;孕妇在预产期前有额外1个月的带薪休假时间;在单亲家庭中,父母任意一方可以使用一个家庭的全部育儿假期额度,也就是328天。
在国内,杭州市“建设50个基层生育咨询门诊”作为“温暖守护在杭州”项目的一部分,于今年2月入选2024年杭州十大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市50个基层生育咨询门诊已完成标准化建设,组建了50支基层生育服务团队,累计提供咨询服务和就诊指导6998人次,并协助联系转诊368人。[1]
二、儿童友好:以儿童为中心的社会设计
儿童友好的核心在于打造尊重儿童权利、满足儿童需求的社会环境。这一理念强调儿童不仅是被保护的对象,更是具有参与权、表达权的权利主体。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提出的“儿童友好城市倡议”(Child-Friendly Cities Initiative, CFCI)是这一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2]
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纳入我国“十四五”发展规划。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3个城市进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从“1米高度”的视角出发,制定并实施社会政策,同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儿童友好理念的落地与实践。
1. 儿童友好的实施维度
(1)权利保障:通过立法和政策,保障儿童享有健康、教育、文化活动等基本权利。
(2)公共空间设计:创建安全、开放、多功能的公共空间,满足儿童的学习与娱乐需求。
(3)参与机制:鼓励儿童直接参与政策讨论和社区治理。
(4)教育与成长支持:为儿童提供优质教育和心理支持服务。
2. 国内外的儿童友好案例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在儿童友好方面的实践十分成功。其“20分钟生活圈”政策确保儿童在步行或骑行范围内可到达学校、公园、图书馆和医疗中心。此外,哥本哈根还在许多社区设置了“儿童意见收集站”,将儿童的建议融入城市规划。
在国内,深圳在儿童友好实践中走在全国前列。福田区通过设立儿童议事组织,让儿童直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讨论,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儿童的参与感,也增强了政策的针对性。区妇联出台《儿童参与工作规范》《儿童议事会活动规范》不仅成为福田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中的特色亮点,更为全国儿童友好软性公共服务提供了“福田样本”。[3]
三、家庭友好:多代共融的社会支持网络
家庭友好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政策和服务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履行育儿、工作和生活责任。[4]与生育友好、儿童友好相比,家庭友好的范畴更为广泛,涵盖了从老年人护理到亲子互动的多种需求。
1. 家庭友好的实践维度
(1)职场友好:提供灵活工作时间和远程办公选项,帮助父母更好地平衡工作与家庭责任。
(2)社区支持:通过社区活动和资源共享,促进代际互动和家庭成员的情感联系。
(3)心理健康支持:设立家庭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家庭成员应对情感压力和冲突。
(4)老年与儿童的双重关怀:通过提供老年日托中心和儿童托管服务,缓解“双重抚养压力”。
2. 国内外的家庭友好案例
瑞典通过多项政策推动家庭友好化。例如,其性别中立育儿假政策允许父母共享育儿假期,显著提高了男性在育儿中的参与度。瑞典的家庭中心(Family Centers)也提供从产后护理到心理支持的全方位服务,成为家庭支持的核心枢纽。
在国内,上海许多社区建立了“家庭支持中心”,为不同家庭成员提供针对性服务。年轻父母可以在这里参加育儿课程,老年人则可以享受日托服务。同时,社区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和代际交流活动,为家庭成员创造更多互动机会。[5]
四、三者的协同:构建包容与可持续的社会
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三者之间相辅相成,构成了支持家庭发展的完整体系。在推动社会包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中,它们分别发挥了基础、核心和纽带的作用。
1. 三者的关系
(1)生育友好是基础:生育友好为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是构建其他友好体系的起点。通过缓解育龄人群的经济、心理和时间压力,生育友好能够帮助家庭克服因生育而面临的种种挑战,使生育不再成为沉重的负担。这一支持不仅直接影响生育意愿,也为家庭友好和儿童友好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2)儿童友好是核心:儿童友好的建设是家庭幸福感提升的关键所在。一个满足儿童需求、保障儿童权利的社会环境,不仅直接惠及儿童,也间接减轻了家庭的育儿压力,从而增强社会的包容性与幸福感。例如,通过完善教育资源和优化社区设施,儿童友好能够为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支持,使每个家庭成员都从中受益。
(3)家庭友好是纽带:家庭友好是将生育友好与儿童友好整合为有机整体的关键纽带。它通过职场支持、社区服务和心理健康帮助,连接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例如,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使育儿与职业发展能够更好地平衡,而社区活动则增强了家庭内部与外部的连接感,使家庭在社会体系中更具韧性。
2. 三者的协同路径
要实现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的协同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政策整合:跨部门协作是实现三者协同的关键。通过将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的目标纳入国家和地方政策框架,可以在医疗、教育、住房和就业等领域形成更全面的支持体系。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兼顾孕产妇的便捷服务、儿童的公共活动空间和家庭整体的宜居环境设计,有助于实现多方需求的统筹。
(2)社会宣传:公众认知的提升是推动社会支持政策的重要前提。通过教育和媒体宣传,可以让更多人认识到家庭支持和儿童权利的重要性。例如,利用社区讲座、公共广告和社交媒体普及家庭友好理念,倡导男性更多参与育儿,形成全社会的友好氛围。
(3)多元参与:在实现友好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吸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多方力量。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支持提供资源保障;企业可通过实施职场友好政策和开发适合家庭的产品与服务来助力;社会组织则能够通过社区活动和公益项目推动公众参与。
生育友好、儿童友好和家庭友好的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不仅提升了包括儿童在内的广大群众的幸福感,也为构建包容、和谐、美好与可持续的社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未来,推动三者的深度融合,需要更加注重本土化实践与研究。一方面,通过探索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创新性地设计适合本土需求的政策和服务;另一方面,通过结合国际先进经验,提升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效果。同时,多元主体的参与不可或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需要共同努力,推动政策从理念到现实的转化。
参考文献
[1]杭州日报:《民生为先 暖心助孕托起生育希望 杭州创新生育关怀服务打造“善育高地”》[DB/OL],2024年10月28日,https://www.hzzx.gov.cn/cshz/content/2024-10/28/content_8805879.htm,访问日期:2024年12月12日。
[2]UNICEF, The Child-Friendly Cities Initiative: Creating Cities Fit for Children [M],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 1996.
[3]深圳门户:《“童”参与,共治理!“儿童议事会”打造儿童友好城市的“福田品牌”》[DB/OL],2021年10月15日,https://www.dutenews.com/n/article/5998818,访问日期:2024年12月12日。
[4]World Bank, Family-Friendly Policies for a Better Work-Life Balance [M],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2021.
[5]杨浦融媒:《全市首个困难家庭支持中心再添新功能 四年惠及近10万人次》[DB/OL],2023年4月14日,https://www.shyp.gov.cn/shypq/xwzx-jzdt/20230414/426112.html,访问日期:2024年12月12日。
编辑:丛丛|审校:Tratra Du
终审:史路引
投稿邮箱:ccfu@ccfu.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