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临安及明清杭州道教宫观

财富   2024-08-01 00:01   上海  

中图分类号:B957.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46(2005)06-0042-05

宫观是道教存在的标志和根本活动据点;其地理分布和创建的数量、审批程序、资金来源等问题,是认识道教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视点。 

一 南宋临安道教宫观考

南宋建国后,京城临安建宫观甚多,虽然绝对数与佛教寺院相比“十不及一”,但宫观无论是与主流社会的紧密关系,还是在宫观殿宇的规模格局上,多胜于佛教寺庙。 

(一)南宋临安大兴宫观的政治背景

南宋王朝将道教作为皇室保护神崇祀,如“崔府君”禋祀即是典例。“崔府君”是高宗赵构的保护神,又是孝宗赵慎诞生的护佑神,被敕封为“护国显应兴圣普佑真君”,得南宋累朝帝室崇祀。高宗初即位,即在京城建显应观,专禋“崔府君”。显应观建成后高宗赵构“亲书殿匾,且揭以御名,昭其敬也”,后历代皇帝多有赐额。显应观是南渡后大兴土木兴建宫观之始,原建于城南,后在西湖之滨佛教寺院灵芝寺基础上重建新观,规模宏丽。

(二)京师临安的重要宫观

南宋临安有“十三大宫观”之称,皆属皇朝中央,规模宏大,地位显赫。其中位处皇城及西湖左近者十二:西太乙宫、东太乙宫、万寿观、德寿宫、景灵宫、佑圣观、显应观、四圣延祥观、三茅宁寿观、开元宫、龙翔宫、宗阳宫,另在临安附近的余杭大涤山者一:洞霄宫。

以规模及在皇室祠祀活动中的重要性而言,“十三大宫观”中以东西太乙宫和万寿观居首;同时,十三宫观皆规模可观。南宋诗人陆游作《行在宁寿观碑》曰:“伏观寿观,实居七宝山之麓。表里湖江,拱辅宫阙,前带驰道,后枕崇阜,尽得都邑之胜。广殿中峙,修廊外翼,云章宝室,签帙富丽,浩浩乎道山蓬莱之藏也。钟经二楼,翚飞霄汉,飘飘乎化人中天之居也。”记载了宁寿观盛况。 

此外,临安城内还有不少重要宫观,如位于天庆坊的天庆宫、观桥南面的报恩观、丰乐桥东北的旌忠观;城内吴山脚下有灵应、至德、崇应等六个宫观;还有位于俞家园的鹤林观、新门外的景隆观、清水闸的净鉴观、钱王庙旁的玉虚观和表忠观、大和寺后的真武观、葛岭山下的玉清宫、苏堤先贤堂后的旌德观;在雷锋塔寺之后有云涛、上清两宫,城郊履泰乡有冲虚观,龙井山有太清宫,临平岳庙之侧有景星观,汤镇岳宫之旁有顺济宫。在城中及近廓尚有女冠宫观,重要者有九。临安还有较重要的道堂二十余处,著名者有位于西湖畔的崇真道院、灵应道堂、希真道堂等。

(三)创建南宋宫观的资金问题

创建南宋宫观的资金,一是由中央政府财政赐拨或由中央直接主持创建宫观。高宗仿汴京宫观,重要者复造于临安,又诏天下建报恩光孝观。从高宗开始,南宋宫观创建的范围由京城而扩至名山洞府,再扩大到乡村旷野。理宗时也由中央财政创建扩修宫观,如铸洞霄宫之钟,“币出内帑,工择国良,赐度牒以资其费”;理宗重修龙翔宫也是官方主持之例。二是由社会“集资”形式获得宫观创建资金。如东阳县元宝观宣和年间毁于兵火,当地官户陈君严及陈仕澄出资巨万重建,其后仕澄子德佐及诸弟“捐金合百万”重修德佐弟德光、德高“自取用财合一千万役人之力凡万五千”,耗时三年,扩修成“宏伟壮丽”道观。三是由道冠化缘自筹经费解决宫观创建资金。如嘉泰元年(1201)道士包道成在临安募建道庵,后来发展成中兴观。

二 明代杭州的道教宫观

元明时杭州的道观数量与南宋相比有所不及,但仍然可观规模也不小。 

(一)南宋遗留的重要宫观

南宋临安的“十三宫观”在明代仍存世者至少有八个,以下据明人史籍中的记载做一些讨论。

东太乙宫。明人记载该宫两庑绘三皇、五帝、日月、星辰、岳渎、九宫贵神。虎林山在其后圃。

万寿观。景定间,建晨华馆于千佛阁之东,命羽流主之。万寿观东,有回龙桥。

三茅宁寿观。此观曾毁于元至元辛巳年,明代洪武初年重建。明成化十年,扩建昊宝阁,栋宇翚飞,金碧腾焕。这是明代杭州城内最具规模的道观之一。 

宗阳宫。地处吴山东北约五百步,新宫桥之东,三圣庙桥之左,其规模宏丽,宫内有众多殿、楼、堂、斋、亭等,花卉森茂。元初毁。明代延祐年间,道士杜道坚重建。从明人赋诗来看,仍有一定规模。 

龙翔宫。原处后市街,元代至元年间,乃改建在清湖桥西,规制宏丽,视旧益加。元统间毁,住持史景仁又重建。元末,张士诚占为军器局,明朝初年,住持毛继祖请於朝,得以恢复。

佑圣观。在兴礼坊内,宋孝宗潜邸,光宗、宁宗皆诞于此。南宋淳熙三年,改为道观,专祀北极佑圣真君。元大德年,原观毁,逾年重建,改为佑圣观。元季兵火,此观独存。明代洪武十五年,置道纪司于观中,是明代政府道教管理机构所在地。 

开元宫。原址在泰和坊秘书省之左,后废。南宋宁宗即位,诏以嘉邸改开元宫,建明离殿,以立夏日祀之。元以秘书省为行中书省,至元二十八年大火,省、宫俱毁,因兼宫地作省,明代为市政司是也。至治初毁,粹德真人王寿衍与其徒张伯雨重建。观中有清风、曼硕、介春诸堂,多有文人题记。 

此外,明代杭州城里南宋临安留下来的重要宫观还有: 

东岳中兴观。宋大观年间建,初名东岳行祠,理宗书赐“东岳之殿”额,毁于元代,明朝景泰年间重建,明成化十年又全毁于火。明嘉靖十一年道士徐水源重建,侍郎江晓撰文为记,题《重建东岳中兴观记》。明代对正殿、左右庑、重楼、山门、牌坊等都进行了修葺,终于“美哉轮焉美哉奂焉”,“赫哉仪象”。

至德观。在宋浑仪台侧,南宋绍兴间建,南宋端平三年,理宗书额“至德之观”。元至正间毁,浑仪无存。行省丞相达识帖木儿重建,俗称星宿阁,元末毁。明代天顺六年,道士吴志中重建。据明人史继辰《重修吴山至德观记》,明代曾对至德观重修。 

玄妙观。在石龟巷,唐末为紫极宫。梁开平二年改真圣观。宋天禧中,理宗书“天庆之观”以赐。内有真宗赐王钦若诗,高宗书《道德经》石刻。元时改玄妙观,寻毁。明代洪武年间,道士俞复中得到一位名叫陈四的道教信奉者捐赠,重新拓建,恢复旧貌。

通玄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内侍刘敖入道修真结庵于此,高宗御书“通玄”二字榜之,赐名能真。内有寿域楼、万玉轩、望鹤亭、谒斗坛、白鹤泉、鹿泉。明朝嘉靖年间,道士徐道彰重修。

紫阳庵。宋嘉定间杭州人胡杰建,初名集庆堂。元代至元年间,道士徐洞阳扩建,并改名为紫阳庵。

灵顺观。在板儿巷旱河头,旧名宝山院。宋嘉泰间建,丞相郑清之修。明正统年间道士澹然改宫名为“灵顺”。

景隆观。在保民坊板儿巷,宋嘉定十四年诏以旧修内司改建,名通玄庵;在新门外,宁宗书“景命力年阁”。元末筑城,移入城内,寻毁于兵。明成化八年,史志中重建。

此外还有真济院(在梅东桥东)、上真院(在装驾桥西南)、白马庙(在七宝山东麓)、元真观和洞真院(在褚家塘)等。

(二)元代遗存宫观

杭州城中初建于元代的宫观可考者如下:

玄同观。在奎辛街;元至元间,都道录郎如山建,大德间赐额,不久毁损。明朝宣德二年,道士殷大宗重建。

紫琼观。在盐桥南荷地上;元代延祐年间,道士吴全节建。

长春庵。在相安巷;元代延祐年间有姚姓钱唐人,家业温饱,与其妻蔡氏共欲脱俗修真,因入道修真不宜夫妇同处,夫妇各建一庵于西城下,夫庵在妙心寺北,曰长生;妻庵在洪福桥西,曰长春;时谓之双修。凝真庵。在忠清里内;元至元庚子,杭州大疫,里人马均礼延紫阳庵道士姚懒朴作法治之,境内以安,里人共购地结庵以奉懒朴。洪武十八年徐道真等、正统二年萧自然等、成化十年屠宗善等相继重修。

玄真院。在双茶坊巷内;元至正间建,寻毁。明洪武二十九年重建,观内有来翠楼、方井丈等。纯阳庵。在忠清里小巷;元代至正间建,明代弘治三年,道士姚德恂重修。

洞玄院。在惠民坊北;元延祐间建。

崇善院。在淳祐桥侧;元延祐间建。

(三)明代所建宫观

以下宫观可能初建于明代:

玉枢道院,俗称神霄雷院。天顺六年,道士吴志中建。

玉阳庵,在马市巷。

奉真院,在下马坡巷。明代洪武十六年道士李道椿建,明代景泰初年毁,后重建。

显真院,在庆春门内。

水府净鉴院。在嘉会门外桐木园,乃马自然修真之所。龙德三年,钱氏号水府院。天圣四年,改水府净鉴院。乾道四年,安抚周淙建扶桑大帝殿。 

(四)民间神祗宫观

明代杭州城中除了道观以外,还有不少祀奉各类民间神祗的宫观。较重要者如下:

华光庙,在普济桥上,也是南宋临安时期留下来的。此观名庙,实际上既非正规道观,亦非佛寺,祀奉的对象是民间信仰的“五显神”。华光庙本名宝山院,原建于北宋嘉泰年间。南宋绍兴初年丞相郑清之重修,以奉五显之神。五显神,亦曰五通、五圣。长江以南,当时无不奉之,而杭州尤盛。明代,在杭州丰乐桥畔,还有另一处华光庙。关于五显神的由来,田汝成曰:“五显者,五行之佐也,无姓氏可考。宋时赐号,一曰显圣孚顺福善王,二曰显明昭圣孚义福顺王,三曰显正昭圣孚智福应王,四曰显直昭圣孚爱福惠王,五曰显德昭圣孚智福庆王。五王封号,皆有显字,故谓之五显庙云。”

顺济宫,在清泰门外东里隅。旧在汤镇、赫山之间,曰三龙王庙。宋绍熙四年,旱,祷而雨,改赐今额。永乐间,江潮击之,徙建今所。

宝极观,在报恩坊内。旧玄元庵,元延祐五年道士章无为建。明永乐间,有道士周思德,操行雅洁,精五雷法,成祖闻其名,如试称旨,建天将庙居之。景泰初,归老故庵。成化间,其徒昌道亨得宠宪宗,诏徙玄元庵于思德墓左,而改其故居为宝极观。

天妃宫,在孩儿巷北,以祀水神,洪武初建。神号不见经史。窃意宇宙间至尊者天,有帝象焉;地为之配,有后象焉;其次,水为大,有妃象焉。故崇其号曰天妃,而军营漕运之所,江海河汉之滨,悉崇奉之。

石姥庙,在德胜坝。其神石瑰,唐代长庆间,江涛为患,神竭家资,筑堤捍之,竟死于事。屡见灵异,守臣上之,咸通中,封潮王,故俗称潮王庙。

五界庙,在归锦桥西。洪武三年建。印侯庙,在观音桥西。庙后有印墓。

晏公庙,在夹城寓崇果寺内。周显德二年,吴越王建。旧名罗汉院,洪武初,改奉晏公,相传为水神也,故军营、漕运之所,往往立庙。 

三 清代杭州的道教宫观

清代杭州城内的道教宫观比明代少得多,但还有南宋遗存的重要宫观。一些后来兴建的宫观多规模较小,影响也不很大。

(一)南宋遗留宫观

三茅观。清代杭州城中重要名胜。当时民间流传一些与三茅观有关的传说,如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位姓凌医者以针炙术施人而不为利,后得仙人之助,清代时其后裔仍以针炙名世。元明清三代尚有多种有关三茅观的诗文流于世,如明林应禧《三茅观事迹记》、元代诗人萨都刺《三茅观》诗、明代徐渭《三茅观观潮》等诗文。

佑圣观。清顺治年间,曾有人造火药于观后,工人不慎,药发震天,死者甚众。有舆夫者,闲坐观门,偶画一招财于墻左,戏祝有应,于是穷乡委巷,一时相效。建庙数百,谓观中殇鬼为神,故来受祀……一时相效者复若祀招财时……今颓垣荒树之中,模糊袍带之形,支离介胃之像犹存一二云。

宗阳宫,清时主要祀玉帝,并奉雷公、电母,似乎已经不复旧观。显应观。清时已经不存,但在原址附近建了一个聚景园,清时仍存世。

开元宫。明代旧址“在布政司内”。清时该宫已圮,清代学者提到有《开元宫图》一卷,元泰定二年柳贯为序,见载《柳待制集》。

雷峰塔北面的上清宫,原是南宋时有名的一处宫观,至“清时已久圮”不知湮于何时。 

(二)民间神祗宫观

承天观,向祀水府三官。每岁正月望为上元,七月望为中元,十月望为下元,俗传乃三圣降辰,当此则有数目,即有进香者,至十四日大盛。有焚香跪诵圣号,匍匐上山者,谓之拜愿。有结坛张灯烹茗以饮渴者,谓之茶社。有是夜住殿通宵不返者,谓之宿山。灯火往来,游人如织,官府差委文武员弁在山弹压。 

(三)清代“吴山十景”与道观

清代杭城有“吴山十景”之说,其中多为道观名胜,值得一提。

名列十景第一的“金地笙歌”地处“城隍庙前”,这值得注意。此前未见杭城有城隍庙一说,清时已经成为重要名胜。杭州的城隍,非为泛指,而是实有被祀者:“杭郡城隍,南海周公讳新者,浙江观察也。”此公在明代“永乐时屡断奇狱,不殊包孝肃,当时即好生城隍,朝野有冷面寒铁之誉”。后世城隍成为民间祀奉最要之神。十景第三名“紫阳秋月”。吴山紫阳庵,南宋嘉定年间杭州胡杰建,元代至元年间,道士徐洞阳扩建并改名为紫阳庵。元至元庚子时杭州大疫,杭州人马均礼请紫阳庵的一位姚道士“作法治之”“境内以安”。宋时紫阳洞是杭城名观,清代仍是吴山名胜。清代著名易学家毛奇龄作《同云间吴山人沈翰林游紫阳洞》诗,著名学者厉鹗作《岁除日同江声东壁瓯亭游紫阳庵》。还需要提及,玉皇山从清代起成为杭城一处道教名胜。清人梁章钜记载:余谓玉皇山即是育王山。《大清一统志》言育王山,即龙山峰之最高者,有登云台……其前有龟山,亦宋郊坛也。岭有玉皇庙,故称玉皇山,亦曰育王山。《杭州府志》云龙山者,钱氏郊天之所,释老之谈,或云阿育王,或云玉皇,皆祀天遗意也。今庙外设七星缸,满贮水其中,盖地据城最高处,以水制火,亦厌胜之义耳。“育王”者即阿育王,佛教称谓也,“钱氏郊天之所”不知何据。曰当时“庙外设七星缸,满贮水其中,盖地据城最高处,以水制火,亦厌胜之义”则知其当时已是道教场所。 

四 补论:杭州现存道教宫观

杭州现存道教宫观实际上仅两处,即葛岭的抱朴道院和玉皇山福星观。

抱朴道院在西湖葛岭,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曾在此结庐炼丹。据说最早在唐代,为纪念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在此建“葛仙祠”,元代遭兵火被毁,明代重建,改称“玛瑙山居”,清代复修葺,称“抱朴道院”。道院内有葛仙庵碑,立于明代。葛岭顶端有初阳台,是观赏日出之处,元代为钱塘十景之一。近年,抱朴道院的殿宇亭台均经修葺,道徒数十在此清修。

玉皇山福星观,据称是全真道著名十方丛林,又称杭州三大道教福地(葛岭抱朴道院、玉皇山福星观、黄龙洞)之一。玉皇山位于西湖之南,海拔237米。唐称玉柱峰,五代改名育王山,宋代名玉龙山、卧龙山、龙华山、天真山,晋代郭璞诗句“龙飞凤舞到钱塘”指此。明代山下建福星观,又名玉皇宫,是道教供玉皇大帝的场所,晚清成为“西湖三大道观”之一,得名玉皇山。山间古迹名胜众多,有慈云岭佛教造像、紫云洞、八卦田、七星亭,山腰有紫来洞、慈云洞,山顶福星观后有皇坛、藏经阁、天一池、白玉蟾井等。山顶最高处新建望湖楼、登云阁,是杭城赏景佳地。 

杭城黄龙洞道院和市郊余杭大涤山的洞霄宫道观,现已不存。黄龙洞原为南宋临安佛教名胜,淳佑五年(1245)南宋抗金名将孟珙在钱塘门外建护国仁王禅寺。寺院建成后孟珙特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黄龙寺请名僧慧开法师来杭主持此寺这是“黄龙禅寺”之名由来。黄龙禅寺后成为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黄龙宗发源地。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记载黄龙洞“有洞空洞,深杳莫测,水泉甘凛,旱不缩而潦不盈,有龙踞焉”。南宋以来黄龙洞是湖上五大祀龙点之一晚清时辟为道观;清代杭州二十四景中有一处“黄龙积翠”即此处。1985年杭州市评新西湖十景时“黄龙吐翠”被列为其中之一。黄龙洞道院早已不存景区在若干年前被辟为民俗旅游园。 

洞霄宫,位于杭州余杭区西南面大涤山。宋《咸淳临安志》卷24《大涤山洞天》条云:“或言此山清幽,大可以洗涤尘心,故名。”唐代起大涤山道教兴盛,叶法善、司马承祯等游历此山,住山道士亦多著名。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改称洞霄宫。洞霄宫在清乾隆时已颓废。

阿隆随录
我 所 说 的 , 是 我 不 明 白 的 。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