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3.11.008
印度陆军对主战坦克一贯重视,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其装甲部队接收了上千辆T-90S,但考虑到仍有1000多辆已经落后于时代的T-72M1系列主战坦克,所以对主战坦克换装的热情仍然高涨。不过,由于国产“阿琼”主战坦克尚不成器,作为T-90MS的近亲,T-90M又在俄乌冲突中暴露出了很多“不堪”,印度装甲部队针对T-72M1车队的换装计划正在陷入深深的烦恼中。
当前,印度武装部队装备有大约1700辆T-72M1系列主战坦克,是印度装甲部队的主体性装备,随着这些坦克的日渐老旧,为满足未来冲突中在半沙漠/沙漠地形和高海拔地区作战的需求,印度计划用更加现代化的坦克取而代之。印度陆军原先的计划是通过自产一部分“阿琼”MK2/MK1A主战坦克,并引进一部分俄制T-90MS主战坦克(整车进口+许可证生产),来整体替代已经过时的T-72M1车队。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印度陆军主战坦克换代计划存在不少的问题,一方面是印度陆军对“阿琼”MK2/MK1A主战坦克并不买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T-90M在俄乌战场上令人意外的拉胯,以至于印度对订购的T-90MS也产生了不信任。
不容乐观的印军T-72M1车队
印度陆军兵力人数在110万~120万之间,论规模大小,在全球毫无疑问排在前列。保有这么多陆军,主要目的是应对边境摩擦,印度历届政府在国防定位上,都把巴基斯坦视为主要陆上安全威胁,对印度而言,确实需要建设一支强大的装甲部队,才能和邻国的陆军实力保持平衡。为此,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印度陆军就引进了英制“百人队长”主战坦克;60年代,印度引进了英国维克斯公司专为印度设计的“胜利”主战坦克,并对该型坦克进行了国产化改造,使自己跻身坦克生产国行列。1971年印巴爆发第三次战争,“胜利”坦克表现不尽如人意,于是1972年,印度提出要自行研制和生产一种先进的新型坦克。这年8月,印度战车研究发展局就开始了新型坦克的预研工作。1973年5月,印度国防部长在印度议会上公布了新型主战坦克的名字——“印度豹”,并强调印度将自行研制。但是印度的技术和基础力量确实满足不了自行研制的要求,于是只好寻求外部力量帮助,最终是与“豹”2坦克制造商KMW等多家德国公司合作。“印度豹”最初还有另外一个名字——MBT-80,1985年最终定名为“阿琼”主战坦克。
同年,巴基斯坦得知“阿琼”坦克即将装备印度陆军,开始请求中国协助其研制第三代主战坦克。但真实情况是,“阿琼”离装备部队形成战斗力还有相当一段时间。为了防止在陆军主战装备上出现重大落后的局面,印度决定向苏联采购T-72M1主战坦克,最初的数字是200辆。后来,在1987~1994年,印度一共根据生产许可证生产了1100辆T-72M1,加上同期向苏联购买的整车,印度T-72M1系列坦克保有量超过1700辆。不过,此后由于苏联解体及印度债务问题等影响,印度陆军T-72M1坦克的维修保养出现了很大困难,特别是使用国产零配件的T-72M1坦克性能不稳定,成为令印度陆军十分忧虑的一件事情。因此印度陆军并没有扩大T-72M1的生产,而是转向俄罗斯采购了更新型的T-90S来代替老旧的“胜利”主战坦克。1997~2001年,印俄围绕T-90S坦克技术指标和采购合同细节等问题进行了多轮谈判。谈判期间,印度代表团参观了T-90S的火力演示和防护性能展示,印代表团感到满意,很快与俄罗斯签订了采购合同,首批就以7亿美元采购了310辆,并保留引进生产线生产1000辆的意向。2004年,双方正式签署引进生产线的协议,印度获得了自行组装1000辆T-90S的权利。2007年11月,印度再次订购124辆T-90S整车和223套组件。就这样,到2016年左右,随着T-90S车队规模的扩大,“胜利”及其他老式主战坦克退役后留下的战力空白终于被完全填补了。
然而,此时又出现了新问题,即冷战末期采购的T-72M1已经进入了服役中期,必须开始考虑如何在十几年后对其进行换代的问题,况且T-72M1的表现在海湾战争中一塌糊涂。T-72坦克在苏联时代的军火贸易中是一张响亮的名片,T-72G/M/M1坦克曾大量出口东德、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叙利亚、伊拉克、印度等国,为苏联赚取了巨大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但不幸的是,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的表现彻底毁了T-72坦克的名声。在地面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3个全部由T-72武装起来的装甲师在美军M1A1主战坦克的炮火下悉数被毁。在此后的一系列武装冲突中,T-72的战场表现也不甚理想。所以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印度陆军打算替换掉老旧且声誉不佳的T-72M1车队的心情是迫切的。
被放弃的方案——增产T-90S
对于印度陆军来讲,替换T-72M1车队的意图是明确的,但如何替换的问题却是复杂的。比如增加T-90S坦克采购量来实现T-72M1车队替换的方案曾在2011年左右被提出,但几年后就被抛之脑后。T-90本质上是T-72系列的一员。其研制要追溯到T-72B坦克的改进。当时,乌拉尔机车车辆厂设计局负责对T-72B坦克进行现代化改进,主要是安装第二代反应装甲,提高坦克抵抗聚能弹药和次口径穿甲弹攻击的能力,改进后的坦克称为T-72BM坦克。乌拉尔机车车辆厂设计局总设计师波特金非常看好T-72BM坦克,他认为T-72BM坦克和西方更先进的坦克相比,主要是火控系统过时,因此决定对T-72BM坦克进行改进。为此,波特金将T-80UD坦克上的1A45火控系统进行必要的改进和完善后,加装到了T-72BM坦克上,这就出现了所谓的“188工程”。1989年,“188工程”样车进行了交付试验。海湾战争后,针对T-72坦克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弱点,乌拉尔机车车辆厂设计局又从提高坦克防护能力的角度,为“188工程”加装了能有效抗击最现代反坦克弹药攻击的“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并对样车进行了补充试验。1992年10月5日,俄罗斯联邦政府决定将“188工程”坦克装备俄军,根据俄罗斯官方正式文件《T-72B坦克的现代化改进》,“188工程”坦克的名称应为T-72BU主战坦克,但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却下令授予该车T-90主战坦克的名称(目的是消除海湾战争后T-72不佳声誉的影响)。同时叶利钦还决定在“188工程”基础上,展开“188S工程”研制,以针对外销市场。这就是专供印度的T-90S。
至2022年,印度陆军装备的T-90S已经超过1000辆,占其主战坦克装备总量的30%。与俄军自用的T-90相比,出口印度的T-90S的区别主要有两点:一是在火控系统上,T-90S安装的是俄罗斯1A45T型火控系统,但是系统中的两个核心部件却并不是俄制原装产品。其中,热像仪是法国泰利斯光电系统公司提供的“凯瑟琳”热像仪,激光测距仪是白俄罗斯匹林英光电系统公司提供的IG-46激光测距仪。其中,“凯瑟琳”热像仪黑夜捕捉作战目标的距离不低于3000米。整个1A45T型火控系统可确保坦克在行进中对动态作战目标的反应时间不高于10秒。二是“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被取消。“窗帘”1由2台红外干扰机、2组6具烟幕弹发射器和1组激光告警装置及其系统控制装置组成,据说能有效干扰光电制导的各种智能反坦克武器。不过,在印度采购的T-90S上并没有安装“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这一是因为印度军费不足,所以进行减配,也与“标枪”等第四代反坦克导弹普遍采用焦平面凝视成像制导技术,“窗帘”1光电干扰系统的作用不大有关。不过,由于T-90S本质上是T-72BU的老底子,印军始终将T-90S作为国产“阿琼”主战坦克成熟前的过渡性装备看待。再加上在2017年“坦克两项”比赛中,印军派出的3辆T-90S参赛坦克在半决赛中,先后出现趴窝和火炮故障等现象,令印军脸面无光,这最终打消了印度陆军增购(产)更多T-90S来替代T-72M1车队的想法。
不让人放心的“阿琼”
替代T-72M1车队的另一个选择是印度国产的“阿琼”,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印度陆军的坦克部队现代化计划重心,就始终是围绕“阿琼”坦克进行的。但“阿琼”却从来不是一个争气的“孩子”,在20世纪70年代的设计蓝图中,印度的“阿琼”对标的是当时西德的“豹”2坦克,当时印度军方的要求是“阿琼”要在彻底国产化的基础上拥有超越“豹”2的性能。然而在漫长的研发过程中,“阿琼”却因技术问题频发、经费持续超标等问题,导致研制周期拉长,期待变成了失望。期间,印度陆军一度要求中止“阿琼”计划,认为这款坦克“不适宜上战场”,并两次以俄制主战坦克作为“阿琼”迟迟不能量产的过渡——即T-72M1和T-90S。
第一代“阿琼”坦克直到1996年才决定量产,不过由于性能不足等原因,直到2010年印度陆军才订购了124辆,整个过程耗时近37年,可谓是一款“鸡肋”产品。但由于“阿琼”早已是印度的国家级战略工程,所以仅仅以124辆的采购量就宣告终结显然是无法搪塞的。所以,印度决意将不堪用的第一代“阿琼”坦克,向第二代“阿琼”坦克发展,也就是所谓的“阿琼”MK2坦克。相比于“阿琼”MK1,MK2进行了一系列全方位升级,这些升级主要包括针对远程目标的导弹发射能力和具有夜视功能的全景瞄准镜进行了升级,使MK2可在夜间有效地与目标交战;实现弹药集装箱化,并拥有了可与直升机结合的先进防空炮、先进的陆地导航系统和警告系统、先进的液压气动悬挂系统以及数字化控制系统等。而且为了避免“阿琼”MK2的研发周期过长,T-72M1车队又日渐老旧亟待更替,以至于出现装备、战力缺口的问题,印度先研发了一个过渡性的“阿琼”MK1A。公开资料显示“阿琼”MK1A作战重量68吨,乘员4人,能以58千米/小时的最大道路速度或40千米/小时的越野速度行驶,最大行程为500千米,涉水深1.4米。主要武器包括一门120毫米线膛炮,能够发射全射程弹药,以及1挺7.62毫米MAG机枪、一挺12.7毫米NSVT机枪和8个81毫米榴弹发射器。该坦克还装备了先进火控系统,具有行动间射击能力。“阿琼”MK1A将遥控武器站、机枪手的视觉和目标自动跟踪系统都集成到了火控系统以提高杀伤力,升级了全景瞄准系统、激光告警与对抗装置、通信系统和动力系统,并对液压气动悬挂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以提高敏捷性、舒适性。国外制造的进口零部件占全部零部件的比例也从63%减少到59%。
但作为预定要取代T-72M1的国产坦克,印度国内对“阿琼”MK1A的评价褒贬不一。有观点认为,MK1A型号的“阿琼”还凑合,基本能用,算是跟上了现代坦克的步伐,可以开足生产线全面替代T-72M1。但也有观点认为,“阿琼”MK1A能否跟上现代坦克的步伐,就现在而言还为时过早,毕竟“阿琼”MK1A还有59%以上零部件依赖进口。59%的零部件进口率说明其维护保养比较难,而俄制坦克的零部件只要从俄罗斯进口就可以,不至于受制于多个国家。再有,“阿琼”MK1A坦克将其他相关系统集成到火控系统等,说明它操作起来是不够方便的。打个比方说,射手目标数据如果还要靠手工输入,就显得比现代火控系统“一键到位”麻烦得多。更大的问题是,68吨的超重问题让“阿琼”MK1A坦克被认为不适合现代战争环境,将引起一系列可靠性、后勤方面的问题,特别是无法部署在所谓高寒高海拔的“拉达克”地区是印度陆军特别在意的。在此前的中印边境对峙中,尽管也颇费周折,但战斗全重不到50吨的T-72M1和T-90S毕竟还是能够被拉到前线,而68吨的“阿琼”MK1A基本没有这个可能,其作战区域只限于西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所以在这种担忧下,印度陆军将目光瞄向了俄罗斯最新一代的T-90MS主战坦克,寄希望通过这种过渡性坦克的引进,在15年内完成对T-72M1车队的替换。
被T-90M拉低声誉的T-90MS
并非巧合的是,出于替换T-72M1的目的,印度政府和军方在与中国开始新一轮边境军事摩擦的2016~2017年前后,与俄罗斯敲定了引进新一代T-90MS(亦有资料称为T-90SM)的相关协议。相比于T-90S,T-90MS基于T-90AM经历了重大的重新设计,在外观上的最大区别就是重新设计了显著放大的带尾舱的碟形炮塔。T-90MS坦克最初是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在“突破”2试验性研制项目的框架内主动研制的,目的是与鄂木斯克设计局开展的“纤夫”试验性研制项目展开竞争。“纤夫”试验性研制项目首先预定为T-90/T-72坦克改进研制通用标准化战斗室(大型尾舱式炮塔)。同时,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这种坦克的研制工作,通常是用于T-90主战坦克结构完善和T-72主战坦克现代化改进。似乎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应该从事这项研制工作,但是“纤夫”试验性研制项目却交给了鄂木斯克运输车辆设计局,该设计局拥有很好的技术工艺,但创新性设计能力较弱,更为重要的是,鄂木斯克运输车辆设计局与T-90坦克没有任何关系。据某些资料说,鄂木斯克运输车辆设计局不能将自己研制的战斗室用于T-90坦克,只能给予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技术帮助,而且该局研制的通用标准化战斗室的重量过重,即使像T-90坦克的行动部分也难以承载,结果花费在“纤夫”项目上的资金就白白浪费了。随后,在“突破”2试验性研制项目(2004~2011年)的框架内,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为T-90坦克重新设计了大型焊接炮塔,被认为能够配置更多的额外设备,并改善车辆的技术稳定性。为此,“突破”2试验性研制项目在战斗室安装了带热成像通道的现代化车长周视瞄准镜、宽幅显示器、车长环视工作位置进行了重新布局。高射机枪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佩彻涅格人”7.62毫米车长机枪。
此外,T-90MS坦克安装了新型安全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配备了一体化指挥自动化系统。该型坦克车体防护有以下几个显著改进:车体正面上装甲板上安装了第三代模块化“化石”爆炸反应装甲,加强了车顶部的防护能力,尤其是加强了驾驶员舱口部位的防护能力,车体侧面覆盖有“化石”通用模块化爆炸反应装甲和格栅装甲。同时,根据订货方的要求,可为车体侧部提供额外的能防串联式战斗部攻击的爆炸反应装甲模块。在坦克上除安装了现代的防火系统外,车内用“凯夫拉”耐火防弹材料替代了内衬材料,降低了火灾风险。为了提高坦克的使用性能,乌拉尔运输车辆设计局与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共同研制了功率为832千瓦的V-93新型多燃料发动机,配备能手动换挡的自动变速器和方向盘。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战场生存力,T-90MS利用战斗室重新设计的契机,对弹药的储放布局也进行了重置。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M1“艾布拉姆斯”坦克弹药尾舱(弹药尾舱位于与战斗室中乘员中分隔开的炮塔的尾部,而且设有爆炸冲击波排放板)被击毁时,几乎全部与车体分开。因此,为确保坦克拥有更好的生存性,坦克炮弹基数应该放置在坦克车体底部,此处是被毁概率最低的区域。为此,T-90现代化改进型坦克的弹药基数分为3组放置。这里应该指出的是,乌拉尔坦克设计师原计划放弃在非机械化弹药架中放置弹药基数,仅在自动装弹机旋转输弹机中配置弹药基数。
一方面,减少坦克携带弹药基数的方案是令多数人反对的,另一方面,必须考虑提高武器的威力,特别是要提高火控系统的性能,以保证坦克炮首发,只有在不损失战斗效能的前提下才能采用这种方案。“实战经验与专门研究表明,T-72坦克耗尽携带的40发弹药(包括炮射反坦克导弹)能够摧毁14~17个目标,经过现代化改进的T-90A坦克用22发弹药能够摧毁20~21个装甲目标,更重要的是摧毁目标的时间更短。但与此同时,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却坚持认为,T-72/T-90坦克携带的弹药基数不能少于40发。因此,在炮塔尾舱能增设第3个附加装甲弹箱是必要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弹药基数——带有发射药的半可燃药筒放置在坦克车体中部战斗室的装甲箱内,降低了战斗室弹药发生火灾的风险。战斗室在结构设计上很有特色:带有发射药的药筒垂直放置在钢制盒内,钢制盒放置在装弹槽内,装弹槽依次放置在装甲箱内,弹药可以实现有障碍物隔离的分散配置。在战斗情况下,钢制盒之间的空隙可以加满液态物质、凝胶状或颗粒状惰性物质,或者灭火剂。炮塔尾舱装甲弹箱盖固定点也考虑了爆炸冲击波排放问题,当余压参数达到规定值时,箱盖的固定点就会断开,箱盖就成为爆炸冲击波排放板。考虑到既有技术传承性,又经历了较大幅度的重新设计,“突破”2项目框架下的T-90MS似乎是印度陆军替代基T-72M1车队的理想选择。
然而,乌克兰战场上俄军T-90M坦克的表现,却浇了印度人一头凉水。俄军自用型T-90M出现时间比印度订购的T-90MS要晚,一般认为在2019年才正式定型列装,实际上是利用印度预付的T-90MS货款,在“突破”3项目框架下进行改进设计的版本。理论上来讲,T-90M要比T-90MS具备更好的综合战斗性能,是红场阅兵式上俄装甲部队的门面,仅次于“阿玛塔”主战坦克,也是俄军投入乌克兰战场的最先进主战坦克之一。然而乌克兰方面对缴获的T-90M进行了一番拆解研究后,人们对T-90M的美好印象似乎破灭了。2023年3月初,乌克兰搞了一个“俄军最新型坦克性能新闻发布会”,当然全程是没什么好话的。这不难理解,从T-90M前往乌克兰前线至今,已经有15辆损失掉了(其中有2辆被缴获)。纵览整个发布会,除去情绪化的表述,乌克兰人发现的有关这辆俄军最先进主战坦克存在的几个关键问题,还是很尖锐的:
一是发动机非极端战场环境下工作不稳定,可靠性不佳。乌克兰人指出T-90M的V-92S2F发动机是T-34坦克V-2发动机的后代,可靠性相当低。虽然乌克兰人表示“在乌克兰的夏季气候条件下,V-92S2F发动机的功率下降了1/3”,但一来没有指出相应的工作温度和湿度,而且测试用的坦克是缴获自俄军抛弃,所以很可能在此之前发动机就存在故障。但不管怎么说,仅仅是非极端工作环境功率就下降得这么厉害还是比较少见的。
二是装甲布局的问题,这一点乌克兰人并没有说得很细,只是提到整体的设计布局和强度指标与T-72类似(难以界定是哪一款T-72,不过一般猜测是T-72B3M)。发布会上乌克兰军方说T-90M相对成功的设计是侧面的“化石”反应装甲,但这降低了坦克的机动性。不过,这也可以理解为一句反话,因为在乌克兰战场上第一辆损失的T-90M就是被乌克兰领土防卫部队用“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从侧面击毁的,“化石”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T-90M再一个令人难堪的问题是电子设备的糟糕状况。乌克兰军方在拆解后发现,除了火控设备上的俄文铭牌是俄罗斯自产的以外,几乎全部原件都是购自国外,而且绝大部分来自欧洲国家,比如德国和法国。这确实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在离开了欧洲的高新电子设备供应后,俄罗斯装甲工业已经无法自产“符合时代性能要求”的火控设备了(比如热像仪)。
但发布会上的另一个要点却真正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乌克兰人表示在缴获T-90M之前,他们一直困惑于俄军装甲兵声称的“通讯问题”,即数辆坦克之间无法完成有效的通讯协作,在21世纪的现代战争中,这几乎是无法想象的。在深入研究T-90M之后,他们发现了原因——通信电台的电子零件不仅是商用级别的,更是裸露在外部的。在夏季作战时,封闭的坦克内部湿度较大,湿气在电子设备上凝结,导致这些“70年代样式”的电子零件出现各种问题。
最后是弹药和装弹机的问题,乌克兰人提到的“自动装弹机可靠性不佳”的缺陷姑且不提,因为要证明这一点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弹射击测试。但另外两个要点却非常重要:乌克兰提到坦克总备弹为22+18发,但前文提到过T-90M的设计指标之一就是提高战场生存性。为了做到这一点,应该将战斗室内的油箱和非机械化弹药架移除,除了战斗室弹药架,它处在车底的位置,横向投影非常小,所以很难被击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应该保留车底输弹机储弹架。随着现代火控系统的发展和乘员训练水平的提升,这些弹药(32发)完全可以完成与以前40~45发的弹药相同的任务。但是俄军方高层显然不能理解这一点,因此他们坚持要求坦克的总弹药量不低于40发。所以不得已在车底储弹架后面又强行加了一个8发的弹药架,而且由于空间问题,必须摞起来放置,导致整个塞进去的弹药架高度偏高又无法像输弹机储弹架那样布置更好的装甲,成为最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在打完22发的待发弹药架之后,T-90M的坦克乘员是无法在车内为弹盘装填弹药的,必须得在车外才能补充弹药,因为无论是8发弹药架还是炮塔后部的10发弹药架都不和乘员舱相连,这同样极大地限制了战场条件下车辆的战斗力。
俄军自用型T-90M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特别是乌克兰方面对战利品T-90M的评价,自然影响到了印度陆军对T-90MS的信心。正如前所述的那样,俄军自用型T-90M的综合性能,被认为要高于印度订购的T-90MS。况且,由于深陷与乌克兰的军事冲突,俄罗斯的军事工业正在全力满足本国军事需求,向印度交付T-90MS的计划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事实上,目前已经有消息表明,俄罗斯为印度生产的T-90S都被俄军扣下,送上了乌克兰战场。这预示着T-90MS也很难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真正进入印度陆军服役。
效果有限的B计划
对于整体日益老朽的T-72M1车队替代问题,印度陆军正在陷入心绪复杂的焦虑,毕竟巴基斯坦陆军正在接收最新一代的VT-4主战坦克,并在积极推进这种先进主战坦克的国产化工作。当然,如果“阿琼”MK1A与T-90MS最后都被证明,不是替代T-72M1的良好选择,那么印度陆军可能还有一个B计划。那就是对现有T-72M1车队进行升级延寿。作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坦克,T-72在国际市场上并不缺乏各种改装套件,俄罗斯的、乌克兰的、以色列的、波兰的,各有各的优势,价格也不算贵。这些改装套件安装后即可使用,几乎不用付出额外的再培训成本,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切实提高占据印度装甲部队“半壁江山”的T-72M1坦克的性能。
目前,已经有一些针对印度T-72M1的升级方案被推出。比如一种改进方案被称为T-72M1“阿杰亚”Mk2。“阿杰亚”Mk2的最大改进应该就是反应装甲,从布置上看,应该是效法T-90S上的“接触”5反应装甲布局,特征是炮塔布置相当整齐,侧面也有。这能极大地提高T-72M1的防护能力。同时“阿杰亚”Mk2也去掉了红外大灯,升级了夜视能力。至于其他的内部改进,比如发动机和炮弹不得而知,考虑到成本可能性不大。不过即便如此,印军T-72M1的防护力也至少能提高到600毫米,足够抵御一些早期的125毫米穿甲弹和105毫米穿甲弹,同时较先进夜视设备的采用也让T-72M1在夜间有了一战之力。
有意思的是,印军T-72M1的改装方案还不止“阿杰亚”Mk2这一种。印军在2021年6月21日发布的宣传图中,展示了另一种改进型T-72M1坦克。这种T-72M1坦克炮塔左侧的炮长瞄准镜尺寸明显增大了,并且不再是两个分开,而是集成为一个整体。有消息灵通人士称,这些T-72M1是采用了埃尔比特公司提供的TIFCS热成像炮长瞄具,从而对T-72M1的火控系统进行了升级,提高了其作战能力。印军T-72M1由于采购时间较早,火控系统水平很差,属于扰动式火控。射击时炮手需要先用激光测距仪测距,待火控计算机算出参数后,还需要炮手手动输入参数,再对准瞄准镜才能射击。某种程度上,这算瞄准两次,激光测距仪一次,炮镜一次,反应速度较慢,而且需要低速或停车射击。以色列的TIFCS热成像炮长瞄具是上反稳像瞄准镜,集成了高清白光CCD通道、热像通道和激光测距通道,并具备激光测距能力,具有较强的夜战能力。夜间对坦克的识别距离达到2.5千米,白天对坦克的识别距离3.5千米,内部还有液晶显示屏,坦克炮长可以直接使用液晶显示屏进行图像瞄准。不过,印度总共进口了1000部TIFCS改进型火控,这个数量不足以升级全部的T-72M1,这很可能是一部分车况过于糟糕的T-72M1已经被放弃,被认为没有升级价值了。况且,就算是按照T-90S的方案加装了反应装甲和TIFCS热成像炮长瞄具,这对于有些过度陈旧的T-72M1来说也不过是些许补课而已。相对于巴基斯坦陆军大量装备的MBT-2000主战坦克,升级后的T-72M1在综合技术战术性能上仍然处于下风,所以这个所谓的B计划,效果其实有限。
结语
印度长期以来奉行的都是进攻性军事学说,因此形成了强大的组织偏好。印度军队在确定军事学说时的战略基础是增强威慑,要让对手确信如果损害了印度的国家利益,便会受到印度军队的报复。印度的进攻性军事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便已成型,印度军队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中获得胜利更让其坚信进攻性军事学说的正确性。之后的几十年中,印度军事学说在细节上历经了多次变化,但其核心战略内涵却没有变。然而,印度天然是一个海权型国家,在陆权事业上进行投入实属迫不得已。这决定了印度陆军建设上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好大喜功,建设目标好高骛远,但另一方面,又囿于资源的不足。当下,印度陆军替换其T-72M1车队时的种种烦恼,其根源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