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个教师节遐想

文化   2024-09-10 00:00   上海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第40个教师节已经在眼前了。还清清楚楚在记得第1个教师节设立时的情景,我当时任教的学校是个职工子弟中学,工厂主管部门给每个老师发了6元钱,以示祝贺。我以此写了篇短篇小小说,说是有位老教师去市里参加表彰大会,家里人为可能获得的资金做了种种的打算,以为家里添置些什么重大用品,结果老教师只拿回来8元,大家的各种打算都落了空,还是老教师觉悟高,称8元钱正“预示着教育革命大发展”。我有意将老教师奖金提到了8元,是想让这篇带有嘲讽性质的小小说带上些光明的色彩,有向上的能量。

其实于我来说,走上教师的岗位,纯属阴差阳错。我们家好几辈子也没出过老师,我也打心眼里没想过要当老师。下乡时,连队曾推荐我去小学校当老师,后来因有人反对,没有成功。因为我父亲在那场“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自身都要好好被教育的,怎能去教育贫下中农的子女呢?听到这消息我一点儿也没感到遗憾和愤慨,因为我压根就没有当老师的打算。后来又让我担任连队的统计员,虽然这工作春需凭两腿丈量土地,夏要扛锄与农工排一起下大田,秋则需跟随康拜因(苏式联合收割机)站积草车,冬也要上场院扛大包装车送粮,我却乐此不疲,因为它可以使我学到很多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本领,同时又可以和知青及老职工们打成一片,实在是欢乐多于劳累的工作,远比什么当老师来得实惠。

到了1970年代初,大学开始重新招生了,要在工农兵中招收学员,众多知青开始心动,我也同样。对于一个刚刚念完初中便下乡的知青来说,兵团的四五年的实践生活,我深感自己知识和学识的不足,尤其是当统计员的这些年,向往着重新走进课堂去吸收养料。再加上“9.13”事件后,受“批林批孔批周公”三箭齐发的妖风影响,连队里本存在的派系斗争愈发严重,竟然发生了指导员利用一些无知青年去抄连长家的事,让我心灰意冷,更有了离开连队的想法,而团里多次调我都因父亲的问题而无法实现,更加重了我要上学的念头。

1973年,我被全连一致通过推荐为上学的人选。那年上大学经邓小平同志主持是需要考试的,所以比例为31,即根据考试成绩3个里走1个。记得那天大家集中在团部学校参加了考试,我信心百倍地完成了考试,自认为考得不错,便准备随时离开连队去上学。不料那年出了个“白卷先生”张铁生,考试作废,我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落了榜,平生第一次失了眠。

转瞬到了1974年,我再次被推荐。这次是11,肯定能走了,却不料别人拿到的是大学录取通知书,我的却是中专,属于捡漏一类,而且偏偏是我根本不想去的师范学校,心中的失落是可想而知的。但我那时是不得不走了,一方面我不能辜负连队知青和老职工的两次推荐,更重要的是这个连队我已经不能再待下去了。那年春天一个大雪纷飞的上午,我把私拉连队土豆种子的副指导员父亲的牛车拦在了路上,还与副指导员展开了舌战,我以他当初交代我当统计员时的一句“种子是受法律保护”话驳得他哑口无言,只好在远处指导员的下,把土豆种子拉回了仓库。虽然最后是成功了,我却从此得罪了连队的权贵,已经就没有好果子吃。那年我是这样带着“要加强组织观念,要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鉴定阴差阳错地走进了齐齐哈尔师范学校大门,两年后又阴差阳错地踏上了教师的岗位,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踏上了从“无奈到热爱,从热爱到深入”的教书育人的征程。

回想起来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转变,首先是师范学校的老师们一丝不苟的精神的感召,他们为我打下了终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扎实基础。在那个思想培受禁锢的年代,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尽一切可能地教会了我们诗词格律,教会了我们语法修辞,教会了我们文艺欣赏,教会了我们阅读古文,更言传身教地教会了我们如何当好一名优秀教师。

两年后,我被分配到铁道部属下的齐齐哈尔车辆厂职工子弟二中,担任新初一的班主任,并任三个班的语文课。不久,“四人帮”倒台,百废待兴,教育迎来了复兴的好时光,我一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一方面探索教改的方法,同时又争得领导和家长的支持,勇敢进行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工厂教育系统和工房区内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多次获得教学竞赛的奖励,先后带了五届学生,有初中也有高中,有从起始班带的也有中途接班的,有普通班也有重点班,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答卷,那年带的那个初中重点班,三年后在高考中考上高校的人数是4个重点班中最多的。

                2008年回农场时在自己曾经用脚丈量过的土地前

1983年底,为解决两地生活的困难,我商调到了同系统的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职工子弟中学。从北国“鹤乡”到江南“龙城”,不仅是地理位置的变化,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变化。学校先安排我教了两年的初中,这期间,我顺利完成了在电大中文系的学习,拿到了毕业证书,得到了升华,而学生在中考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送走他们后,学校批准了我上高中的要求,从1986年到2008年我先后带了8届学生,我立足课堂先后进行了“高中生说话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思维过程训练”“作文教学的减负增效”等课题研究,提出了“从教材到教案,从教案到教学,从教学到反思”的“三个创造”理论,甘愿做教学改革路上的“一块铺路石”,做教学工作的“一头老黄牛”,耕耘于三尺讲台。总结了教育教学经验的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教育教学研讨会和省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获奖和发表,有的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基础教育论文集》收录所任教班级学生语文成绩在高考中先后从超市均3分到超省均7分,再到超13、4分,成为了地区的名师。在任校教导主任期间,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我传承老一辈教师的优秀传统,带领全体老师摆脱80年代初“五朵金花”(仅考取五个女生)的困境,一年一个台阶,高考本科率逐年上升,2022年更是达到了72%,多次被市教委受到“普通中不普通”的赞誉,使学校在铁道部和常州市都有了声誉。

                 发表论文的部分杂志和书籍

为提升全体教师的学术水平,在担任校教科室主任期间,我亲自为老师们开设样本教研活动,带领他们立足课堂搞科研,培养出了一批教学、科研双优秀的教师,我本人也被常州市戚墅堰区两级教研室聘为高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在市教研员蒋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全市性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课题,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省教研室定为一级课题,我为此做了社会是课堂 生活是课本的专题汇报,并由南京师大出版社出版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一书。作为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参与了常州市高中教学和高考的指导工作,在全市高中教师培训中做《2007年高考语文研究及2008年高考展望》《“后话题作文”时期的作文应试策略》《解读文本,从教师开始》等讲座,为常州市高考始终处于江苏省的领先地位奉献了绵薄之力,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欢迎,被选为常州市中语会副秘书长,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升华。

在领导的支持、同事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下,1999年第15个教师节来临之前被评为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04年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获常州市华英基金设立的“华英奖”。这些都是对我近三十年教学工作的肯定,此后的2006年我从教三十年时,学校和教研组特地为我召开了从教三十年教研庆祝会,我曾写过一首七律道出我的心声:“半路出家三十载,杏林采撷不思归。功名权作浮云过,毁誉理当人口碑。着意年年朝稼去,等闲日日暮耕回。已临花甲难言老,满目青松映日晖。”这期间有过升任厂教育中心普教科科长和小学校长的诱惑,也有过“莫须有”罪名而撤去教导主任的打击,我都一笑了之,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直到2008年秋退居二线,因为唯有课堂才是我的用武之地。

2010年1月,我退休了,学校为我举行了隆重的退休仪式,市区两级教研室领导和教研员、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教研组新老教师都到会予以祝贺,给予我很高的评价,年轻老师还为我献上了鲜花,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退休后,我回到了离别四十多年的故乡上海,拍拍照片,爬爬格子,逛逛公园,外出旅游,照看第三代,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成了我退休生活的主旋律。2021年搬来华泾镇,与女儿离得更近了,相互照顾方便多了。华泾镇社区(老年)学校知我来此地,特邀我去学校开设《中国古代诗歌赏析》的课程,让我重新登上讲台,重温教学的乐趣。看着讲台下那些已经满头白发的学员,由衷感到新时期的老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那份求知欲望,更从学员群中他们的交流感受到那份对老师的真切。

哦,第40个教师节,竟让我洋洋洒洒有了那么多的遐想。

教师节哟,我爱你!公众号编辑:周培兴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
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本着\x26quot;研究知青历史,传承知青文化,弘扬知青精神\x26quot;的宗旨,坚定知青历史文化研究的正确方向,积极开展各种知青历史文化研究活动。本会在较高层次上开展知青历史文化学术研究和文化活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