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户型产品的品质提升尝试—提升空间功能 发掘空间潜力

企业   房产   2024-08-30 17:30   北京  

导 读NO.271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背景下,如何在小户型产品中实现居住品质与功能性的双重提升,成为了房企和购房者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深入剖析市场上的成功案例,揭示了在有限空间内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奥秘。从最大化居室数量到巧妙利用每一寸空间,再到预留可变条件以适应不同生活阶段的需求,本文将为您展示一系列经过市场考验的“解题思路”,希望能为大家带来灵感与方向。

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契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成为房企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到高品质的住宅,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更大的面积和更多的房间,而被贴上刚需标签的紧凑型、小户型产品,却容易被人们忽视。

对于小面积段的产品来讲,提升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更多的功能。这需要建筑师物尽其用,充分挖掘每一寸空间的价值潜力。小户型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空间有限,常常面临功能的取舍和各类因素的掣肘。为了探索如何在户型设计中解决这类问题,本文通过对市场现有的经济型产品进行研究,总结了几种解题手法,希望能为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路。

01






强调户型居住属性,力求居室最大化
居住属性是住宅产品最为主要的属性。对于首次置业、异乡安家的客群来说,居室数量最大化是此类人群最主要的诉求。对这类客群,面积越小,居室越多,性价比越高。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合理布局各功能空间。常见的手法有:大空间满足品质,小空间满足基本尺度,公区空间共享,集约化交通空间。

大公区满足品质这一手法在小户型中,体现在提升公区餐客厅的空间品质。这部分的提升能够有效提升户型产品品质的上限,最为直接的手段就是采用横厅布局。

图1  横厅户型示例

横厅曾经是豪宅的符号,宽阔的客厅容纳一家人的日常起居,是一种美好生活的象征。从功能角度,餐客厅合一的横厅能够在同一空间满足公区会客的所有需求,整体性好;从空间角度,宽敞的横厅占据了更大的采光面,采光和通风的效果都更加优越。

当大公区为产品挣得了"面子"后,户内空间作为相对的“里子”也要有品质、有质量的满足业主的生活起居,保证户型产品品质的下限。这需要卧室、厨卫等空间满足基本尺度。

图2 功能空间基础尺度示例

居室的基本尺度以人体尺度和管线尺寸为根基,是户型设计的基础语汇。在小户型的产品中,需要建筑师依据开间进深尺度客群使用特点,灵活选用适合的厨卫布局形式。

图3 厨卫布局选用形式示例
在小户型产品中,面积小居住人口多,为避免高峰时段家庭成员使用卫生间造成的相互干扰,可以设置干湿分离或三分离卫生间,提升户型使用便利性,从而提升产品品质。

图4 公区空间共享—LDKB一体化示例

LDKB一体化在目前的市场上,已是常用的公区空间共享手法。对于小户型产品来讲,这种手法可以模糊各部分功能空间的界限,忽视有限的面积带来的空间逼仄感受。上图的户型采用LDKB一体,公区在室内的部分比例整体呈方形,面宽进深比例协调。各个功能空间,包括从厨房内向外,都能够很好的形成视线与流线的交汇,能够给业主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大面宽阳台延伸至临门次卧处,进一步勾连空间,拓展整体活动范围。

图5 集约化交通空间利用三分离卫生间组织流线

在小户型的流线与空间设计中,集约化交通空间能够减少过长的走道带来的空间浪费,同时尽量让交通空间也承载居室的使用功能。在上图示例中,次卧入口借用了三分离卫生间的干区,开在洗手池的背侧,将交通空间与卫生间功能合并交融,提升了这部分面积的使用效率。

02






熟悉各地规范,因地制宜,物尽其用
在户型设计中,需要充分解读当地住宅规范,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做到面积赠送最大化,利用赠送面积补足居室所需基本空间,从而规划出更多的居室,提升产品功能性。

图6  重庆山语桃源99㎡洋房产品户型图

(黄色部分计半面积,蓝色部分不计面积)

本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规范要求,利用开敞阳台与飘窗的面积计算原则,做满居室内飘窗全面积赠送,拓展各居室空间,从而在99㎡的建面中做出了完整四房产品,做到居室数量最大化和高得房率。

图7  某85㎡高层产品面积赠送示意

上图项目中利用了当地飘窗与阳台面积计算原则,设置阳改房,增加居室数量;做满全屋飘窗,提升居室舒适度;配合上置的空调机位设置与户内地面平齐的飘窗,相比常规假飘窗下的空调机位,居室内能够利用的空间更多。

03






预留户型可变条件,适应发展变化的居住需求

家庭作为购房的一大主力群体,在二人世界、三口之家、多孩家庭、三代同堂等不同的生命阶段,有着各不相同的生活重心和空间需求。为了适应发展变化的生活需求,需要在户型设计过程中为这些生活场景变化所带来的功能空间的增减留有一定可变化、可调整的余地,主要的实现手段体现为通过结构墙体的合理布局。


图8  适应各种家庭人口结构的户型改造样例

在上图户型设计中,与公区相邻的墙体都设置为可拆改的隔墙,为户内空间的功能的重分配提供了更多可能:对于两口之家,与客厅相邻的居室空间可以并入客厅中改造成采光通风效果更加的宽厅,有效提升居住品质;对三口之家与三代同堂,可以依据户型结构和居室功能灵活规划动静分区;对于两孩+老人,家庭人口较多的情况,在保证餐厅基础功能的前提下适当压缩空间,将空间给到儿童房区域,满足居住基础需求。

其中对于三口之家和多孩家庭,儿童房的改造潜力备受这部分客群的重视。在静区次卧设计中,从结构上应避免在两卧室之间设置结构墙体,预留改造条件;从空间尺度上应尽量让两卧室进深相近,总和的空间形态规整。

图9  某项目平面改造示意

在上图户型的改造样例中,次卧区域的空间整体呈现矩形,利于空间分割改造。在几种改造的意向当中,对于独生子女,合并两房空间后,可以在内部规划动静分区;对于多子女,可根据两个子女的年龄段等因素灵活设置:儿童阶段可以合并为一个大空间兼顾居住和玩乐,或是采用大型储物柜对空间进行软分隔;学生阶段设置隔墙,改回两间独立卧室,避免相互干扰,保证隐私。

04






 隐形空间再利用:通过S形墙体实现空间拆借

在小户型产品中,缺乏储物空间是影响此类户型使用体验的重要原因之一。S形墙体这一手法通过巧妙借用邻户空间,营造出了更深的空间用于储藏功能,将使用体验转劣为优。
图10 S形状墙体改造效果示例


图11
 S形状墙体楼栋平面拼合效果示例


图户型为T4小高层户型,面积段较小,各部分空间尺度较小。此户型示例在公区分户墙处左右错动,在原本平直的墙面上划分出进深较浅的玄关柜、电视柜部位和进深较深的冰箱放置位。这种方式从空间的角度,在保证户内墙面平整的情况下,将一部分宽而浅的空间重新组织成为一段进深适合、易于利用的空间,化零为整。从功能的角度,这种方式将冰箱放置位从厨房移动到公区,一方面释放了厨房内空间,增大操作面;也从空间和视线沟通的角度塑造餐厨空间一体化;从流线的角度上,这种布局优化了公区的日常使用流线,客厅使用者无需走进厨房,就可以更快的拿取饮料、零食等物品,更贴合目前大众的使用习惯。

图12 S形状墙使用案例
除了放置冰箱,解放餐厨空间以外,S形墙体在其余的功能空间中也大有可为:

当S形墙体出现入户门附近,与核心筒、玄关、居室交汇时,玄关作为面积需求较小,需求量较为固定的空间,可优先处理。在左图的S墙空间的组织中,先满足了玄关所需的最小深度后,将剩余可组织的空间交给了居室,拓展居室储藏。在右图户型中,家政区作为相对于书房的次要空间,通过S形墙体的使用,为书房提供了进深更大的置物空间,拓展书房的实际使用面积。
S形墙体出现在户内各功能房间的隔墙上时,创造的空间可用于放置各自空间随用随取的物品:在左图户型中,主卧与儿童房之间的S形墙体为儿童房带来了床头储物空间,主卫和主卧之间的S墙体给床头书桌旁和主卫各自带来了必要的储物空间。在右图户型中,S形墙体在保留临近餐桌的储物空间时,将难以利用的空间分给主卫储物,变废为宝。

05






黑空间功能转化,化不利为有利
出于节地、楼栋平面拼合等原因,户型空间中可能会出现且无法提供采光和通风的黑空间或是一些空间的小额余量。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应当结合这些空间出现的位置,为其指定适合其空间尺度和位置的新功能,提升户型产品的功能性。转化的方向有以下几种:
  • “800”库
图13 S户型空间示意与800库实拍效果

800库是一个进深800mm,宽度在1200mm左右的储物间,通常位于入口玄关处。这种手法能将不易利用的空间转化成为储物空间,有效的解决了紧凑户型产品缺乏储物空间的痛点,方便业主日常使用。

  • 进深方向空间上移

图14 S形状墙使用案例
面宽受限时,如果遇到户配中需要增加面积的情况,只能在进深上拓展。右侧户型将增加的面积交到公区,分配给餐厅。这种手法吸纳了交通流线空间,变相拓展了餐厅区域的面宽。从功能上,餐桌功能扩展,可放置小岛台;从空间上,这种布局可以让公区显大,使用感受更好。

  • 巧妙利用门后空间

图15 门后储藏室空间使用示例

在常规的设计当中,门通常开在房间角落处,门后的空间通常被认为不可用。而在样例户型当中,卫生间和各居室的门都向房间的中心位置移动,为门后预留一部分空间用于储物。这部分储物空间并不会很大,但是胜在隐形、不杂乱。这种方式适合运用在一些进深和面宽有所冗余,没有极限限制的楼栋户型产品中。



通过精心设计的户型布局、灵活的空间利用以及前瞻性的居住需求规划,即使在有限的面积内也能创造出功能齐全、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这不仅是对建筑设计智慧的展现,更是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住房需求的积极回应。在未来的房地产市场中,期待这些成功经验能够为设计师们开拓思路,促进创新,为购房者提供更多高品质住宅产品,在市场的考验中交出高分答卷。
  


注: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版权归铁建地产营造社所有,未经授权请勿随意转载
转载注明出处铁建地产营造社(CRCCREDC-YZS) 多谢配合。




往期精彩推荐 -




配套的地理分步


铁建地产营造社
中国铁建地产倾力打造的资源整合平台、产品研发平台、业内交流平台,致力发展成为集团产品研发中心、技术创新中心、人才培养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