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山西 胡常珍‖一道狭小门缝,感知世间冷暖。

文化   文化   2024-08-30 18:49   山东  


一道狭小门缝,感知世间冷暖。

文/胡常珍

风很轻很柔,窗纱在浮光掠影中摇曳。窗里窗外寂静无声,粉红的云彩薄薄地在树梢洒下了几朵娇羞,就像红装待嫁的少女。调皮的星星追逐着穿透云层的飞机,发着微光。望着远处的层峦叠嶂,近处的袅袅炊烟,以及路边传来的“沙沙”声,心里有种阔别已久的温暖。我与环卫工人,烟火与晨曦,在这此刻都像命运共同体,紧紧拥着清晨第一缕微澜奔赴远方。        

每个星期六和星期日是我最繁忙的时光。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不足以形容我的劳碌与兵荒马乱。我要先把屋子打扫干净,把自己倒饬利索,上街买女儿爱吃的菜。接下来按部就班洗菜,切菜,把葱、姜、蒜等配料切成片、丝、末三种不同样子,方便中午炒菜用。差不多七点半一切安排好,就投喂自己一盒奶,一块面包,偶尔也蒸点红薯、南瓜,手忙脚乱一通,静心再把备好的课程重新浏览一遍。       

时间在星期六、日的早上显然是不经用的,悄无声息就到了八点。前来辅导作文的孩子络绎不绝来到我的小区。事实上,进我家门是有难度的。我家门铃自我买房到现在都是坏的,联系物业,说是登记好了,会派人来修的,但猴年马月来检修不得而知。一个孩子来,开一次楼道的门,任凭腿脚再好的人,上来下去,折腾个几回,身体也累得够呛。起初,我怕打扰到邻居生活,每到这个时候,像“门神”一般伫立在楼道口,等着孩子们相继登堂入室。楼道的人见了,会心一笑。一个中年女人,手里捧起的不只是自己吃饭的碗,还有对父母的孝道,还有对家庭的帮扶,对孩子的道可道。当没有固定工作支撑柴米油盐,又无力改变半死不活的僵局,势必找一个出口,让自己活出尊严,活出价值。       

经过深思熟虑,我干起了老本行——辅导作业。虽然小打小闹,挣得不多,但终归是正经营生,自己不仅可以把写作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还可以强化自身素质,可谓是两全其美。开门,关门,成了循环往复的镣铐。可为了碎银,跑上跑下是必然的流程。       

一日,孩子们到齐,我们的课已上到一半,一个家长要过来听我讲课。我无法拒绝这样的要求,必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也曾如我般强烈。当我急匆匆下楼,楼道门已开了,门缝上夹着一块大约长10厘米,宽五六厘米左右的铁皮。就是这块小小的铁皮,给家长开了方便之门,给我的心里开了温暖之门。我的心亮起了一道光。       

从此以后,我不再担心孩子们进不来了。丈夫在家的情况居多,他会在上班前把门打开一道缝,或者找轻便的东西把门支开。有时邻居不小心合上了,我才会再次上来下去开门、关门忙乎。随着时间推移,一个楼道的邻居摸熟了我的工作规律,每逢星期六、日早上自动会把门留一道缝,或者找一块铁皮,甚至废书本支在门上,方便孩子们出入。我由原来的不好意思,习惯了他们的特殊看顾,从这条门缝,我看到了为了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也看到了为了进步,前来充电提升学习成绩的孩子们;更看到了邻居们的包容以及慈悲。真正应验了妈妈在世说的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们都是普通人,他们用朴素的行动,为我永远留了一道阳光透进来的缝隙。       

我问丈夫是谁在帮咱们,他说不清楚。或许心怀善意的人,都愿意给别人留一条“活路”。   

2022年冬季,新冠疫情铺天盖地席卷了全国各地,我们小区也实行了足不出户的管控措施。控人控物不控嘴,控行控疫不控情。面临严峻的考验,人人岌岌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所在的楼道,甚至小区,冒出一个“小羊人”。可学习、工作、生活哪一样都不能落下,年后参加中高考的孩子箭在弦上,网课亦一如既往,孩子们有刷题的作业,必须去外边复印材料。管理小区的志愿者也好,社区领导也罢,不允许居民随意出来进去。除了排队做核酸,邻居们才会像囚在家的犯人一般得到特赦,可以放会儿风。邻居远远和我打招呼,诉说困窘。在那一刹,我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往昔,曾为了孩子上学苦苦哀求朋友、亲人、同事,不知度过了多少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的日子。那个时候,哪怕一个陌生人投来一个微笑,都是对我的救赎。人之所以时常感动无能为力,是愧对父母,愧对孩子。很明显,此刻他们窝在家里,无法与外界取得有效的联系,异常敏敏的时期,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老人们常说:烧香得寻着庙门。他们算是找对了人,远亲不如近邻,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我自告奋勇,揽下复印资料的活儿。       

每次邻居们以敲门为号,把装有A4纸的袋子挂在我家门把上,我听到动静,放下手里的活儿,迅速取回A4纸,一张一张复印好,再分类整理好放进袋子,打一通电话或发一条信息告诉他们来取卷子。就这样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彼此不碰面,全靠一道门缝传递情谊。那个时候,我只知道做了能做到的事情,心里十分畅快。而每次做核酸时遇到他们,他们都是十分不好意思,说着感谢我的话语。我是简单的人,也是直白的人,让他们放宽心,只要我能帮到的,一定帮忙,不要有心理负担,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他们浅浅一笑,像是冬天里盛开的雪梅。     

人生路上,帮助别人,即使没有即时的回报,我相信我的善举会在未来某一天为我带来好运和成功。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能慰藉一切困难与孤寒。在疫情管控期间,通过门缝表达关心之情的人还有我的朋友。他们为我送药,送绿豆,送口罩,像一道道驱逐病魔恐惧的阳光。我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寒冬里的温暖,也因为他们相信在困境中不离不弃的情谊是永恒的记忆。

有一天晚上,我莫名感到喉咙疼痛,吞咽唾沫都困难,身上疲惫无力,总感觉自己有点冷,量体温正常,可就是说不出的难受,想喝点药睡一觉,找了半天,只发现了过期的诺美氟沙星胶囊,儿子和女儿急得团团转,熬了一上午,症状丝毫未减轻,儿子决定出去找社区的人帮助,我生怕孩子出去问题没解决还无辜感染上病毒,恐惧像毒蛇缠绕在我心头,因此坚决不同意他冒险。嗓子越来越痛,还伴有零星咳嗽,胸口憋闷,无法抑制的痛苦让我叫感受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白色恐惧。

我窝在床上在朋友圈发了条信息:嗓子像卡了鱼刺。没过一会儿,关心我的朋友相继发来问候,还告诉我如何防疫、如何用药,当他们知道我缺药,说可以下去找楼长说明情况,或者悄悄把药送到小区门口,让儿子出去取。家里的空气异常紧张,取的话,会不会给朋友带来灾难,不去取的话,自己会不会倒下去,人在病痛中是极其渴望关爱的,哪怕是微光,无奈之下我和楼长通过微信沟通好,让儿子在小区门口的一条缝隙里慢慢取回了朋友送来的药。喝了两次药,我的身体就恢复如初了。再后来我还收到了朋友送来的绿豆、口罩。

那个时候我在想,这疫情可真是一场奇妙的遇见,见识了人性的善良,也尝到了彼此关爱的幸福。奔跑在脑海里的浪花一朵朵,荡起了圈圈涟漪。一条门缝,一段时光,在人生旅程刻上了无法磨灭的印迹,斑驳陆离,沁人心脾!小小的门缝,解燃眉之急,除疫联谊,生命之花绚丽!小小的门缝,见众生见自己,我们都是平凡人,也更明白托举一个家的重量需要载体。对于我这个没有工作的人,我通过一道门,拓宽了知名度,实现了自我价值,同时为求知若渴的孩子们打开了一道通往文学世界的门,也为他们打开了塑造自信,强大自己的希望之门!

作者简介:胡常珍,笔名诗在火山,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人。大同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诗歌、散文见于《山西日报》《大雅散文》《齐鲁文学》《青年诗人》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平台。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