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了十多个大V,告诉你金融人转型做自媒体怎么入手?

财富   2024-11-27 06:31   北京  

金融行业这两年受到资本市场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严监管、限薪的话题也是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视角。一批高学历、有经验的金融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想着寻找出路,似乎转型做自媒体是很多人选择职业前三的想法。

而自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从公众号到抖音,从小红书到视频号,都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但是传统金融人转型自媒体博主往往也是有一些“障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过于“专业”的视角。自媒体传播途径是大众,语言如何简练接地气是金融行业传统人经常存在的问题。

合规这些思维虽然从监管的角度没有问题,但往往一些语言的限制反而掣肘了视频的传播。比如自媒体经常用的“炸裂”、“怒赚”、“人间清醒”、“翻倍揭秘”、“只讲一遍”,这些词汇对于传统机构往往不太愿意使用。

之前某财商教育写“如何通过打理财富,从月薪三千到月入过万”这种没底线的事情,正规机构的人绝对干不出来。虽然这个例子极端,但是互联网有时吃这个路数,这也是很多专业文章只能小众的原因。

第二是面子。放下面子在聚光灯前,这个事是最难的事情。毕竟以前的金融白领,开始在屏幕前“宠粉”,说着容易,动作上会变形。

都想站着把钱赚了,但实际上并非那么容易。你看看券商出身宏观经济的任泽平直播卖生发液,就知道这个赛道还是不容易。原来都自称“金融民工”自嘲,但真从零开始做自媒体,不少人这个身段还放不下去。

第三是兼职的心态。真正做自媒体是要破釜沉舟,体操冠军吴柳芳视频很久也没火,因为被奥运冠军质疑才最后被带了流量。金融人员做自媒体,兼职很多,兼职心态也很多。这样的心态还有一个收入的落差,毕竟刚开始自媒体收入很低,这也是兼职心态的一个原因。

但流量平台发展到当下,不全心投入,随便搞搞就上万粉丝,十万阅读,百万播放的时代早就过去了。不少自媒体人下定这个决心的人没有那么多,不少还想着重回金融机构,做成了一种体验。

说了一堆问题,金融人转型自媒体是不是一条好路呢?如果专心做,仍然还充满着机会。很简单,毕竟金融是有门槛的,毕竟金融需要传播一些正确的财富观。而且金融人有对行业丰富的理解和信息的通道资源,这对于自媒体创造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看到无论是刚说的任泽平、管清友、洪灏,还是一些垂类的七分钟理财、银行螺丝钉、韭圈儿、牛德林奇、金融民工吉胖子、梁狗蛋等其实都取得了很多的成绩。

而且你发现成功金融自媒体吸引的客群学历较高,购买力也是往往相对不错的。所以,如果没有更好的选择,金融人转型自媒体也是一条不错的路。

如果真的想清楚了,怎么入手呢?我们访谈了很多转型成功的大V,可以有一些建议:

1、想清楚商业模式。

金融自媒体有不同的赛道:泛财经、基金、保险、股票、理财技巧、金融人事、八卦、房产等不同的视角,但这些视角背后的收益是不同的。

泛财经容易起号,但是粉丝不够精准,在产品销售能力上非常弱。前一段时间跟一个千万级财经大V团队交流,销售的理财课成交率仅仅千分之二左右。

而基金、保险、股票的客户变现是相对容易的。但这里面股票陪伴的变现能力超强,一个头部的股票大V课程服务销售金额能接近9位数/年。但是这个需要有股票投资咨询牌照,有这个资格的伙伴要考虑这个赛道,这还是熊市的数据。

保险赛道近期我们交流的情况,其实转化率也是很高的,毕竟现在有储蓄险的带动,整体的营销氛围比想象的好。一边很多人在讲“保险是骗人的”,一边是保费逐年提高,财富效应其实就是这么出来的。

基金赛道的变现这两年随着行情不好会差很多,不过前一阶段积累大量粉丝的大V还是有收益,不过收益没有想象的好。比如头部的某大V,有了基金投顾的加持,是可以进行组合销售,但是你这个背后的团队其实就需要好多人,一年下来投顾费用赚不了多少钱。这部分群体都在等牛市,也许会好一点。

还有期望通过基金类账号自己成立私募,也是一个变现途径,比如“*俊杰”等,规模很大但是赔钱可能是另外一个范畴的事情了

理财技巧类的账号基本上涉及到存款、信用卡之类的,薅羊毛的偏多,转化也是不错,但是随着利率下行,银行利差缩小,也都在谋求转型。

想清楚方向,然后想清楚后面的商业模式,是卖课还是卖产品还是投顾,这块可能要很清晰。

2、有配合而不是单打独斗

不少刚转型自媒体的金融人,总想着靠“酒香不怕巷子深”,这事情绝对是扯淡,还不少幻想“悄悄惊艳所有人”,这事来说不能说没有,但比基金经理创造长期阿尔法还小概率。

外部背靠平台或者组成自己的小团队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可以让优质的内容获得系统化的传播路径,一方面可以有分工有协作,做擅长的事情。团队也可以让这个组织不懈怠,不至于有惰性的产生,可以不断地进行学习。自媒体有时候拼的是学习力,而不是学历。

关于运营转化这个事情,是很多金融人缺失的,自我转化真的非常不容易,这块也是非常耗费精力的,很多做电商的人这方面会有很多的经验。

3、选择合适的自媒体平台和建立风格

我们经常跟很多金融人现在起号不太建议抖音平台,因为抖音的大格局已经定了,你再想不投流就能够爆火的希望真的很渺茫。不信试一试,哪怕是一个大Xiong妹子去分析美联储降息对美债的影响,基本上也很难破圈。

而且你要是一定的粉丝量,抖音也是要钱的、要投流的,财经大V也是在抖音有刚性的支出的。

笔者有三个平台和方式入手的建议:

第一是视频号,这是腾讯这两年重点搞的项目,还在不断地爆发期,要搞的话抓紧,估计也就一年的红利期。在这里你还是能够获得免费的流量的。

第二是长视频,与其在短视频这个赛道上竞争,不如好好地发挥金融人的优势,说说长视频。这个赛道是吃专业的,避免和一些流量写手竞争。我们发现一位财经媒体小姐姐在B站做经济方面的长视频(搞点基金文学),一个月可能产生一篇,但是质量超高,不但可以收获高点赞,而且还会有很多社会效益。做这个b格是能上去的。

第三是微信公众号。公众号是最传统的自媒体,从成熟期开始走下坡路,受到短视频冲击很大。但是,公众号改了流量池的规则,越来越多的推送出现了,这是让微信公众号的内容有了生机。

公众号消息+朋友圈+推荐+聊天会话+搜一搜+公众号主页+朋友在看+其他,这是阅读的来源。现在“推荐”非常重要,推荐这是有流量池的,进入流量池就容易起飞。

微信公众号也是能够让人沉下心阅读,注册简单,同时符合金融人初步转型的调性的,毕竟可以慢慢思考,不需要面对聚光灯,入门门槛简单。

除了上面三个建议之外,可以看看“小宇宙”和“喜马拉雅”两个声音平台和“小红书”的知识整理分享,这个也是能够满足一些场景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微博这样的自媒体被关注的已经是越来越少。

定位+日更+数据+标题+内容;这几个要在做号的时候经常分析。

4、增加交流范围和频率

如果专职做自媒体,一定不是闭门造车,反而更要利用之前的资源,与传统金融机构对接。更多的对接可以是获得更多的行业信息和关注,这样才能始终给粉丝呈现最新的行业方向;另外自媒体也是媒体,可以获得一些来自金融机构的商业机会。

有一位转型自媒体的朋友,专门租了一个地方用来喝茶掼蛋,链接金融圈的朋友,加上对于金融敏感性的把握,挖掘了很多内容。原来在机构不好写的东西,现在也容易写了。

销售有道也做了金融人自媒体圈,虽然群内未必是专职做自媒体的人员,但是通过讨论和一些专案的分析,对提高和获客有很多的帮助。

对于金融机构零售体系分支部门出来做自媒体,需要借着自媒体打破之前的微观壁垒,更多的是建立“记者”的视角,挖掘颗粒度很细的实用内容,容易获客。比如从“哪里薅到较高存款的羊毛”,“特别国债要不要买”等选题都是不错的选题。

5、运营与科技

自媒体运营选择好平台后,运营有很多的技巧。所以对于平台流量池规则、视频剪辑、公众号排版、播发节奏、私域转化最好都能够亲自走一遍。金融人学历一般比较高,其实亲自走一遍差不多就清晰很多。

关于科技这个事情,那是等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需要有科技进行加持和沉淀。金融人+科技,还是有很大的效能产生。现在似乎“金融科技”是一个贬义词,但是你发现,像韭圈儿、笨嘴财经这些做的小程序都是不错的。这些人本身就曾经在基金公司工作。

另外,学会使用AI进行创作辅助,也是一个省力的方式,不过现在AI还比较初级,从语言风格和错误情况来看,还有很多提升空间,使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一般豆包这样的工具已经够用了。

通过访谈,了解到一批金融金融高管也都开始往自媒体尝试,恒泰证券的牛德林奇、建行的马美芹、天风证券的梁金鑫、瑞达基金夏萌、中大期货景川、同泰孙万龙这个名单其实很长。

一方面金融机构的卷和自媒体的松弛形成对比,一方面合规的压力和自媒体一定的自由度都是对金融人进入自媒体的驱动力。不过能不能做起来,这也是要有网感的,不是金融做成功就能驾驭互联网的,需要磨合与等待。光鲜大V的背后都是苦逼的坚持和SB的执念。

或者一部分金融人本身的家底厚实就是做自媒体的底气。自媒体是一份自由的职业,但真的不自由。

如果愿意深入探讨的读者,可以扫码加微信,有一些对接的资源,比如“获认证”、“课程及其他变现”的一些对流量加持的方式可以私下介绍。

说了这么多,《道德经·第四十一章》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想好的就去做,而不是一味地准备。自媒体不易,可能比金融更难,适合有表达、有想法和有那么点情怀的人来做这个事情。祝文章爆款,粉丝暴增。


作者:三文
编辑:优点
深入探讨交流或入群,扫码,与万名金融从业者同行


销售有道
销售有技巧,优秀的技巧能够提升营销效率。\x0d\x0a销售没有技巧,尽心、信心、勤奋则让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