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标签职业打假趋势
近年来食品标签问题打假形势呈上升趋势,打假案件数量增多,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针对食品标签问题的打假案件逐渐增加。职业打假人在其中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他们熟悉相关法规,善于寻找标签漏洞,使得食品标签问题更容易被曝光和追究 .
职业打假人通常关注的食品标签的几个方面
一、基本信息标注问题
食品名称
• 名称应能反映食品的真实属性。例如,如果产品主要成分是牛奶,但名称却写得很模糊或者容易误导消费者,像“乳味饮料”写成“牛奶”,就会成为打假目标。
• 对于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中规定了食品的名称,应使用其规范的名称。如酱油不能标注为“老抽汁”之类不符合标准的名称,特别关注GB 25190及GB 19645中关于鲜牛奶、纯牛奶及复原乳的标注要求。
•如果使用任何新创名称等应在相邻位置使用同样高度及颜色的字体进行属性名称的标注,比如**红烧牛肉面(油炸型方便面),可乐(可乐型汽水),冰红茶(柠檬味茶饮料)。
配料表
• 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配料量小于2%的可以不按顺序)。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标注,比如把含量较少的成分排在前面,就不符合要求。
•配料表中的原物料名称应符合GB7718标准中食品名称标注的要求。
• 食品添加剂应按GB 2760中规范的名称进行标注,如甜味剂阿斯巴甜不能写成其他未经许可的名称。也可以标注其在国家标准中的功能类别名称,如“着色剂(焦糖色)”。
•关注复合配料,复合配料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且其加入量小于食品总量的 25%时,不需要标示复合配料的原始配料。其配方中的食品添加剂应符合带入原则,且当其在最终产品中起功能作用时应具体标注添加剂名称,如复合调味料(含山梨酸钾)。
• 应特别注意配料表定量标注的符合性,如特别强调了美国杏仁等有价值的配料,则应在配料表中标注相应含量。
净含量和规格
• 净含量的标注必须准确,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 规格的标注也应清晰明确,对于不同包装形式和规格组合的产品,要准确说明,避免含糊不清。
二、日期和保质期相关问题
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 生产日期必须如实标注,禁止模糊标注日期范围或者伪造生产日期。禁止把过期产品重新标注生产日期后销售。
• 保质期的标注要符合产品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对于保质期较短的食品,如新鲜豆腐,标注的保质期过长就可能存在问题。
• 同时,要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标注位置是否明显,易于消费者查看。
贮存条件
• 贮存条件应根据产品特性进行准确标注。比如,需要冷藏保存的食品,如果没有标注冷藏要求或者标注的贮存条件无法保证产品在保质期内的质量,就容易被投诉。
三、生产者和经销商信息
生产者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
• 这些信息必须完整、准确地标注依法登记注册、能够承担产品安全质量责任的。建议按注册的营业执照信息准确标注,如果标注的地址不存在或者联系电话是空号,就不符合规定。
• 对于委托加工的食品,要按照相关规定标注委托方和受委托方的信息,注意地方要求,比如上海需要同时标准委托及受委托方信息。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和产品标准代号
• 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并且与产品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
• 产品标准代号要标注产品所执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者企业标准的代号,不能随意编造或者不标注,特别注意不能执行失效的产品标准,产品标准代号可以不也建议标注年号。
四、特殊食品标准要求
保健食品
• 保健食品标签必须有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并且标注的保健功能必须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功能,不能随意夸大或者编造保健功能。
• 还需要标注不适宜人群等信息,如含有褪黑素的保健食品,要标注不适宜青少年、孕妇等人群。
婴幼儿配方食品
• 标签应标注产品类别(如婴儿配方乳粉、较大婴儿配方乳粉等)、适用年龄范围等关键信息。
• 对配料表中的成分有严格要求,比如要按照规定标注乳糖、蔗糖等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等
职业打假人通常会对以下食品标签的虚假宣传点进行举报:
一、营养成分相关
• 夸大营养成分含量
• 如果食品标签中某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声称不符合含量声称的要求或者检测量远低于声称量就属于虚假宣传。
• 没有使用GB 28050中营养功能声称的标准术语,且对营养成分的功效进行夸大,比如声称某种食品中的钙能“在一周内显著增强骨骼密度”,这种不符合科学常识的表述很容易被盯上。
• 虚假的“零添加”或“纯天然”宣传
• “零添加”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很多企业宣传产品无添加防腐剂、色素等,但实际上其所宣称的某些食品添加剂本身不被允许在本产品使用或者添加了其他标准允许添加但未明确标注的物质,就会被认为是虚假宣传且违反相关法规要求。同时依据零添加标注要求其含量应为0,标注零添加的同时应标注此添加剂含量为零,此时如果存在本底及带入原则也将被判定为不符合。
• “纯天然”的说法也容易引发争议,因为在现代食品加工过程中,很难保证完全没有人工合成物质的参与,而且对于“纯天然”并没有严格的法规定义,如果随意标注,容易被举报。
一、功能声称
• 疾病治疗和预防功能声称
• 食品标签绝对不允许宣传可以治疗或者预防疾病。例如,声称某款食品“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或者“预防胃癌”,这明显违反了食品标签的规定,是打假人重点关注的内容。
• 即使是比较隐晦的表述,如“对糖尿病有辅助改善作用”也可能存在风险,除非该食品是经过严格审批的保健食品,并且宣传内容符合其批准的保健功能范围。
• 不符合实际的保健功能声称
• 对于保健食品,其保健功能声称必须是经过国家批准的。如果标签宣传的保健功能不在批准范围内,比如一款仅批准了“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保健食品,却宣传“改善记忆力”,就属于虚假宣传
一、原料与产地相关
• 虚假的原料来源声称
• 当食品标签声称原料来自特定的优质产地,如“采用来自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制作”,但实际原料产地并非如此,就会遭到举报。
• 对原料的品质声称也可能存在问题,例如声称使用的是“有机原料”,但没有相应的有机认证,或者声称原料是“特级品”,却不符合特级品的行业标准。
• 产地混淆误导消费者
• 有些产品会把产地标注得让人产生误解。比如,产品实际是在国内某个小工厂加工,只是使用了部分进口原料,却在标签上突出显示外国地名,给消费者造成产品是进口产品的错觉,这也是打假人关注的虚假宣传点。
来源:知食观
欢迎扫码关注!
把“市监长缨”微信号设为星标,
每次看完后点“赞”、“在看”和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