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枇|杷|
嘿~枇杷熟了
春去夏至,
随着天气越来越暖,
幼儿园里黄澄澄的枇杷已挂满枝头,
瞧!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与枇杷之间的故事正在悄然发生······
01/
遇.枇杷
一次午后散步,孩子们发现枇杷树上的枇杷变黄了、高兴的围在枇杷树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
哇
!
枇
杷
“哇,树上的枇杷熟了耶!好想摘了尝一尝。”
我吃过枇杷,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吃。
我也吃过,枇杷里还有核子呢。
我咳嗽的时候,妈妈会煮冰糖枇杷水给我喝。
我的口水都要淌下来了。
老师,我们可以采摘枇杷吃吗?
教师的思考:
从孩子们的交流中发现,对于枇杷孩子们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的。孩子们的已有经验:认识枇杷,知道枇杷的外形特征以及了解枇杷的味道。孩子们既然已经表露出想要摘枇杷的欲望,何不充分利用枇杷树这一自然资源,满足幼儿的好奇和探索需求,于是我们与枇杷的故事就此拉开了序幕……
02/
谋.枇杷
吃果子容易,摘果子难。枇杷树那么高,我们要怎么采摘呢?没有经历过摘果子的孩子们,望着高高的枇杷树,思绪万千……
办法总比困难多,小小难题丝毫阻挡不了孩子们想要摘枇杷的热情,回到班级,孩子们针对怎么样才能摘更多的枇杷行了讨论。
于是孩子们开始了奇思妙想,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想到了办法。一份份有趣的计划书也就此产生。
我们可以用梯子,站在梯子上面去摘枇杷。
够不着的地方我们可以搬桌子,椅子,站在上面摘。
我们可以学小猴子,爬到树上去摘。
可以找长长的棍子去摘枇杷。
可以请老师把我抱起来,这样就可以摘到枇杷了。
可以用力的去摇枇杷树,就可以把快要成熟的枇杷掉下来。
可以站在大型玩具上去够枇杷。
教师推进:
实践是检验所有办法最有效的途径,《指南》中提出:我们要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孩子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孩子们的想法各有千秋,于是我们准备按照孩子们讨论出来的方法尝试进行采摘。
第一步:寻找工具
孩子们分组寻找不同的摘枇杷工具。有的在班级里找到了剪刀,有的在幼儿园美术室的附近找到了长长的棍子,还有的在小仓库里搬来了梯子。
这些都可以派上用场
采摘工具准备好了,出发,摘枇杷了!
第二步:验证方法
孩子们合作搬来梯子,分工合作,一组负责接枇杷,一组负责扶梯子。在老师的协助下,开始采摘枇杷。
孩子们从班级搬来桌子站上去,伸手够枇杷,但是只能够到矮一些的枇杷,摘到的枇杷并不多。
孩子们拿着棍子,瞄准枇杷,可是奈何个子太小,够不着树上的枇杷,费力好大的力气,只打下一两个。
身手敏捷的孩子爬上了枇杷树,但是只能爬到半中间,只能伸手够到下面的枇杷。
孩子们一起用力摇晃枇杷树,摇晃了好一会枇杷树纹丝不动,也没有枇杷被摇下来,最终也没有收获枇杷。
孩子们爬上靠近枇杷树旁的大型玩具上,爬到了最高点,他们互相合作,有的负责摘枇杷,有的责接枇杷。
孩子们请老师帮忙,在老师的帮助下也摘到了枇杷。
摘枇杷咯
采摘活动复盘
采摘结束后我们和孩子进行了一次复盘,帮助幼儿回顾、反思这次的采摘活动。孩子们介绍了自己的采摘情况以及采摘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复盘,孩子们发现借助梯子的方法是采摘最多的,其次是玩具攀爬法和叠罗汉的小朋友。没有摘到枇杷的小组是爬树组以及摇树组。
只能爬到半中间,高度不够,很难摘到,还很危险。
树太粗太重,根本摇不动。
桌子高度不够,只能摘到低一些的枇杷。
棍子的长度不够,只能够到低的枇杷,而且打下来的枇杷还容易坏。
利用棍子采摘的方法虽然能用棍子将枇杷打下来,但是枇杷容易损坏,显然棍子这一工具似乎也不太合适。
这时候安锦说家里有一个摘果子神器,应该派得上用场。
第二天,安锦带来了网兜,大家一起又来到枇杷树下。
第二次采摘
这个工具真不错,这样枇杷就能被勾下来,然后直接掉入袋子中了!
那我们一起去试试看吧!
我们再搬张桌子吧!
够不着的还请老师一起帮忙。
第一次成功地体验到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摘枇杷,孩子们都摘得不亦乐乎。他们使出浑身解数,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收获满满的果实。完成采摘后,孩子们愉悦地端着、抬着大大黄黄的枇杷回到了教室。
教师的思考:
“做”是孩子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形成世界观的方式。在摘枇杷的过程中,教师营造宽松的探索氛围,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各种摘枇杷的方式,孩子们在这一过程中勇于尝试,多次探索。在摘枇杷过程中尝试选择不同的辅助工具, 知道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复盘能够尝试分析采摘成功和失败的原因,让幼儿成为反思性学习者。
03/
享.枇杷
回到班级后,孩子们围着枇杷讨论了起来,一会闻一闻、一会摸一摸,对这黄澄澄的枇杷好奇极了。这么多枇杷,该怎么吃呢?
我想直接吃,我家里就是这样吃的。
可以煮来吃,枇杷糖水,可好吃啦。
可以煮枇杷膏,妈妈说吃了就不会咳嗽。
枇杷这么多,我想分点给弟弟妹妹们。
教师的思考:
枇杷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为了让每个孩子拥有更丰富的食用体验,我们决定把枇杷一分为二,一部分直接吃,一部分做成美味的枇杷膏。
吃法一:枇杷水果
剥皮品尝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剥完皮、品味着自己通过努力摘下的枇杷,不由地分享着自己吃出的味道。
吃法二:美味枇杷膏
1清洗
小手搓一搓
清洗干净
2剥皮/去核
3制作“甜蜜”
在锅里面放入剥好的枇杷、再加冰糖,搅一搅,哇,好香呀!
搅拌翻炒
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的枇杷膏出炉啦。
4品尝美味
制作好了各种口味的枇杷膏后,纷纷拿起了自己的小水杯,品尝起自己的劳动成果!
干了这杯甜甜的夏日枇杷糖水吧!
总结与分析:
孩子们通过洗—剥皮、去核,处理食材—熬煮—装瓶、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制作枇杷膏的乐趣,也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5分享时刻
这么好喝枇杷糖水怎么能独享呢,孩子们决定给跟隔壁班的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乐在分享
教师的思考:
在这次枇杷分享活动中,小朋友们都特别的开心,懂得和别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分享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很多的快乐。在分享的过程中,增进了与他人的互动,也会扩大朋友圈,赢得更多的玩伴,消退自我中心的心态,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促进了每个孩子健康和谐发展。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小小的他们身上体现的恰到好处!
04/
乐.枇杷
在观察、采摘、品尝完枇杷后,孩子们对枇杷似乎还意犹未尽,枇杷还可以怎么玩呢?于是小朋友你一言他一语的讨论了起来......
我想在美工区里画枇杷。
我们剥出来的枇杷核,我想跟它做游戏。
我想去阅读区里看高高的枇杷树!
我们剥出来的枇杷核,我想跟它在游戏。
于是围绕“枇杷”的一系列活动就此展开......
通过前期采摘、品尝,幼儿对枇杷已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和接触,在美工区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创作了不同的枇杷作品。
拓印枇杷
泥塑枇杷
为了让幼儿更加了解“枇杷树”丰富生活经验,阅读区中教师带领幼儿一起阅读绘本《高高的枇杷树》。
生活区里,小朋友正在用枇杷核喂小动物吃“食物”,玩起了“喂小动物吃饭”的游戏。
我是用筷子夹的哦
孩子们将枇杷核投放在班级的自然拼搭区里,变成拼搭材料,小小的枇杷核孩子们会怎么拼搭呢?快来体验不一样的拼搭之旅......
玩转枇杷核
枇杷的核种到地里会长出新的枇杷树吗?怀揣着美好的心愿,孩子们拿来起小铲子、小水壶,翻土、下种、浇水,孩子们播种了枇杷,也播种了希望。
挖个坑
放种子,埋上土
我们给枇杷种子浇浇水,希望它快快发芽、长大。
春实夏熟是枇杷成长的过程,
幼儿也在与枇杷的亲密接触中,
一起探究、一起行动、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体验劳动和分享带来的收获与快乐。
一个自然主题体验活动的结束,
并不是完全的结束。
大自然的精彩是等待发现的,
追随幼儿的脚步,
和幼儿一起走近自然,
继续探索,共享收获。
-END-
本期小编:张老师
华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