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环境育人】幼小衔接进行时,演马在行动——社会准备篇

文摘   2024-12-11 20:00   山东  

幼儿园到小学,

不是翻山越岭,

不是跳跃大沟深壑,

也不是进入天壤之别的生活,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

自然延伸和过渡。

---虞永平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到:“幼儿入学准备教育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注重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几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不应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准备,更不应用小学知识技能的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替代全面准备。”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大转折。其中,社会准备是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是儿童能否完全融入小学生活的前提。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幼儿顺利、平稳地过渡到小学生活?

     让我们一起走进幼小衔接——社会准备篇



    社会准备,是指幼儿需要为适应小学特点的团队生活做好相应的准备,主要包括:交往合作、诚实守规、任务意识、热爱集体等。



本期导读

1

家长谈:幼小衔接中的焦虑

2

专家谈:深度剖析社会性交往

3

老师谈:落到实处如何应用

家长谈


槐荫区演马佳苑幼儿园     熙熙妈妈


    比较焦虑的是,从幼儿园自由散漫习惯了,上了小学能否适应,能不能跟上老师的节奏,担心和同学们处不好关系。

槐荫区演马佳苑幼儿园     阳阳爸爸


    我比较焦虑的是孩子跟小朋友和老师之间的相处,对陌生的新环境适应能力。首先具备自理能力,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能力。希望孩子能有一个愉快多彩的小学生活。

槐荫区演马佳苑幼儿园     乐乐妈妈


    孩子进入小学,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遵守学校规定和行为准则,有时间观念,按时起床、吃饭、上课、放学,先做完作业才能玩耍,在规定的时间能完成作业,不拖拉。



为什么要关注幼儿社会性交往呢?


     幼儿社会性交往是幼儿之间为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评价等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交往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社会性交往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一种精神需要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初步形成对人、对事、对集体的积极稳定的态度,克服任性、自我中心等不利于交往的行为。






幼儿社会交往都有哪些内容呢?





1.具有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交往活动,幼儿的交往态度经历了从不知所措到作出积极的反应,从作出积极的反应到在交往活动中主动地、积极地发起交往,幼儿在从不敢交往到乐于交往这一变化过程中。逐步掌握了社会规范,认识了社会角色。

2.获得一定的交往技能和策略     

    社交技能如何对社会交往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获得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策略,是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证。

3.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是儿童之间在共同活动中建立的一种人际关系,同伴交往让幼儿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活动,学会合作与解决冲突,从而使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不断提高。

4.养成积极、友好的交往行为       

    良好的交往行为是指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养成的礼貌、尊重、谅解、分享、助人、谦让等行为。



小编的思考

    以上三位家长都提到孩子进入小学的社会性问题,幼小衔接不仅是家长所关注的,也是专家和老师长期关注的重点事情。那我们来看一下专家对此有什么见解呢?

第二部分 专家谈



       请家长务必多动脑筋,疏导孩子的入学紧张,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为孩子入学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比如,可以对孩子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还可以给孩子聊聊您上学时的趣事和遇到的老师,带孩子到小学参观等,让孩子尽可能多地了解小学。这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唤起孩子对新生活的向往之情。
    在孩子入学后,也请家长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成绩和分数上,这会给孩子带紧张和压力。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学校、新老师和新朋友,听听孩子在学校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表现出对孩子新环境的兴趣和赞赏,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引导他尽快适应和喜欢新的小学生活。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刘云艳教授


         对于家长来说,要在幼儿园的指导下学习和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要切实理解和践行科学育儿的理念,不要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鼓动者和胁迫者;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正常的衔接教育,努力做小学零起点教育的支持者和监督者。家长要在与儿童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多陪伴,多鼓励,多讨论,让孩子带着对小学的憧憬和向往,愉快、积极地融入小学生活。                   
                       ——南京师范大学 虞永平教授



思考

       专家们从各个角度为我们讲解了幼小衔接,但关键是老师和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那老师会怎么做呢?

第三部分 老师谈




    《教育部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关于幼儿的社会准备是这样描述的:

    幼儿社会性交往是幼儿之间为交流各自的生活经验和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评价等信息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依托《3到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这样做:

老师方面

01

    丰富的环境,是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最好的刺激。走出家门,让孩子能主动和陌生人去进行一定的接触,让他们对于整个社会有一个基本的接触。观看一些优秀的电影、戏剧,孩子们也一样能在模仿影视角色的过程中,去学会人际交往需要的一些沟通技巧、肢体界限等等,都是很不错的学习来源。全称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02

     让幼儿获得一定的交往技能和策略。交往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往过中所运用的交往策略、交往技能以及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幼儿交往的技能主要包括合作、分享、轮流、遵守规则、解决冲突等方面的技能。社交技能如何对社会交往的质量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获得一定的交往技能,学会与同伴合作和交往的策略。是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保证。


03

    帮孩子提早认识“情感类词汇”,描述感受很关键。表达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感受,是我们很多人忽视的一个重要的沟通技巧。在交往遇到困难时,孩子能够很清楚地在不同条件下去描述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他们就能在自己情绪受挫时,及时保护自己,向旁人明确表达出自己的情绪需求。老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词汇。


04

     教给学会欣赏别人,为孩子搭建学习、欣赏的平台。这一点对很多孩子非常重要,只因我们现在很多家庭的孩子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往往在娇生惯养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赞美,却忽略了如何去欣赏别人。在园期间,老师组织丰富的活动,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能,在展示中锻炼自己。




家园共育

01

    建议家长多和幼儿探讨家庭劳动分工内容,以及各自承担的部分,关键在于爸爸妈妈要积极、坚持参与,按商定计划和分工完成任务,并按照计划鼓励、支持孩子积极参与到家务中来,为孩子营造积极和谐的家庭氛围。

02

    家长应鼓励孩子主动与老师、好朋友交流沟通,增强幼儿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氛围,倾听并支持幼儿的合理想法、需要和建议。



03

    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制定家庭作息规则或是某项活动的相关规则,并鼓励幼儿遵守规则。以一定时间段为期,如幼儿表现好,家长可进行适当奖励,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04

    家长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务,并放手让孩子独立去完成,提高他们的独立能力。可以增设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衣柜,要到某个好朋友的联系方式等。





绘本分享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换个学校而已,对于孩子们来讲,其中还包含着人际交往环境与方式的转变,在孩子眼中,这其实是一道难关,如果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这一关则会顺利许多。     

    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孩子进入一年级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后,还是叫不出同班同学的姓名。新学校要认识新朋友啦,要怎么和新朋友相处呢?通过绘本故事学一学吧!

推荐理由

      艾拉是一只害羞的小象,面对新学校新环境以及不怎么友好的新同学,艾拉以善意化解了新学校的新问题,其他同学们都变得美好起来。   

       确实在刚进入新环境时,孩子们可能面临多种问题,但是待人真诚、热情、宽容和与人为善的孩子总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其他书目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积极学习关于幼小衔接方面的知识,做智慧型、学习型家长。







    幼儿在社会准备方面的各项核心素养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模仿、同化、强化、体验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让我们在“幼小衔接”这座通往小学的桥梁上持之以恒,帮助孩子以积极良好的状态去迎接小学生活!




图文编辑:禚悦

初审初校:赵  静、房  鑫

复审复校:韩路红

终审终校:王振国


济南市槐荫区演马幼教集团
本公众号原名:槐荫区演马佳苑幼儿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