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西植入人工心脏瓣膜两年后,男子登上珠峰大本营

文摘   2024-07-31 08:00   美国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日报、成都日报


两年前,邓先生被确诊为主动脉瓣重度病变,并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连走路都感到吃力。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就诊后,华西医院副院长、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医师郭应强教授带领的微创瓣膜团队为他进行了经心尖穿刺导管内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令人惊讶的是,两年后,邓先生竟然做出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登上珠峰大本营。

今天,《我与国学巷37号》就给大家带来患者邓先生的故事。



01








“谢谢你们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力量”


我叫邓少云,家住四川什邡。六年前,我时有心慌心悸的情况出现,找过很多中医西医看诊,服药后都无济于事。后来自己不得不重视了,就去当地医院检查,初步判断为遗传性心脏瓣膜关闭不严,而且是中度偏重度。医生明确告诉我必须重视,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时都有猝死的风险。

一向要强的我真不能接受这样的诊断。那时,我事业规模不大但也顺当,妻贤子孝,要我和这一切准备说再见,理智上完全不能接受。我一度极度消极抗拒,想的是哪一天阖然离世也是好事,至少没有病痛的折磨。就这样掩耳盗铃地过了一年多,期间又遭遇新冠肆虐,病情加重。家人对我自己漠然的治疗态度也到了愤怒的程度。这个时候,我才不得不查阅资料准备就医。

好在我幸运地遇到了郭应强教授,郭教授及其团队如同一缕温暖的阳光,穿透了我心中的阴霾。2022年国庆节,他们为我做了经心尖穿刺导管内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付出,为我驱散了病痛,带来了生命的希望。术后,我康复并回归了正常生活。

但坦率地说,肉体上的康复并没有驱散我心理上的阴影,我依然不能接受“残缺”的自己。直到今年三月底,接受邀请参加了华西医院主办的“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10周年瓣友会”,我才彻底释然。




那一天,医生们忙上忙下,还不时和熟悉的患者交谈寒暄,不少患者都在急切和医生诉说自己的开心和感激,活动还没开始气氛已经被烘托得暖意洋洋。活动中,我看到了十年前第一例瓣友的由衷感激,也有最高手术年龄患友的达观陈词,尤其是郭应强教授的发言,让我知道了华西郭教授团队从零开始到全国领先的不易;十年初心不改专注于医学禁区的可贵;科研医疗团队的融洽和人才辈出的可喜;虽然还很年轻但已经是专家级别的医务人员们幽默调侃的可爱。我们患者把生命交给这样的团队是何其有幸、何其放心。



02








“我能来珠峰,是因为一群人在攀登医学的高峰 ”


活动结束了,可温暖一直在继续。我应该把感动变为行为,用自己的方式去证明这个团队的精湛和卓越。不是一直向往西藏的广袤和圣洁,又因为身体的原因未能成行吗?现在,我想应该可以坚定前往了。

从3月开始,我每天负重8公斤走5公里。4月底成功登顶秦岭最高峰,这给了我更大的信心。5月底我开始制定攻略、订票。尽管家人和医生都建议我慎重考虑,但我还是决定迎接这次挑战。

7月,我和友人相约一起从成都到拉萨,第一天有点高反、头晕,还有点流鼻血,睡了一晚,第二天我感觉很好。



终于,我登上了海拔5200米、我梦寐以求的珠峰大本营,以及我向往已久的海拔5600米、需要在平均海拔4800米步行23公里的岗仁布齐止热寺补给站。眼见绝美的风景,我心生感触。“正是有华西这群攀登医学高峰的人,我才有机会攀登珠峰。经过这次登山,无论生命当中发生什么事情,我都能欣然接受。”

我还把登上珠峰大本营的消息,分享给瓣友和手术团队,想激励更多同类患者不恐惧疾病,勇敢生活。
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挑战,都要坚定信念,勇敢前行。疾病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它。让我们携手共进,相互鼓励和支持,在生命的旅途中共同创造更多的奇迹。就如那高原上的格桑花,再艰难,我们也要绽放。



借雄壮的喜马拉雅和挺拔的冈仁波齐,我衷心祈愿:那些勇攀医学高峰的智者们,那些宅心仁厚的仁者们,那些”披肝裂胆赤诚心,敬佑苍生入杏林”的勇者们,医术精湛、誉满神州,生命如歌、吉祥安康!



03








郭应强:“没想到,他能去我不能去的地方”


邓先生此前所接受的是经心尖穿刺导管内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这种术式通过股动脉穿刺,送入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区打开,从而完成人工瓣膜置入。与传统手术相比,TAVR无须开胸,医生可以在大约30分钟内完成以往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的手术,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手术风险。郭应强教授团队还创造性地提出心脏瓣膜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为心脏瓣膜病患者提供全病程的健康管理、心脏瓣膜专病管理师负责随访管理和专业化就医指导,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让他们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没想到,他能去我不能去的地方。”在经心尖穿刺导管内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10周年媒体见面会上,郭应强教授说,希望通过这样一个示例,鼓励更多老年患者,尤其是害怕接受手术的老年患者选择TAVR手术,重新获得健康。

不过郭应强教授也温馨提示,“挑战人生的高度可以,挑战高原还是要慎重。如果有其他患者问我能不能去西藏,我会跟他说不要去。我们所做的努力是不仅希望患者能活下去,更关心患者是否活得久、活得好。对大多数的患者来讲,稳妥为好。”



2014年,郭应强教授团队实施我国首例经心尖穿刺导管内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牵头研发全球首款主动脉瓣反流和狭窄双适应症TAVR产品并获批上市,解决大量不能耐受常规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瓣膜病治疗的难题,成果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包括邓先生在内的患者置换的主动脉瓣,都是郭应强教授团队牵头研发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制造”。


郭应强教授团队合影
左三为邓先生,左四为郭应强教授

截至目前,华西医院累计完成TAVR手术超2000例,手术成功率超99%,手术成功率位居世界领先水平。“医生是在跟死神抢时间,你让病人多等一分钟,死亡率就会增加一分。”郭应强说,“下一个十年,我们希望能将很多大型手术变成‘日间手术’,实现在24小时之内从入院到出院。”


END


我爱瓣膜
聚焦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最新进展,技术动态、行业资讯及相关法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