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郁金香】打开新年的方式

健康   2025-01-27 19:20   浙江  
本篇作者 | 安住当下

本篇编辑 | 猫须


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地地拯救自己于人间水火。

——《请你千万次拯救自己》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4日下午两点半,珠海郁金香恒爱青少年成长中心,温馨、温暖、温情,一缕冬日暖阳温柔地透过窗户,洒一地明亮。专门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及父母的《请你千万次拯救自己》读书会不期而至。

这是一个小而美的读书会,只有8个人参加,用时两个小时,由珠海郁金香陪伴长康康老师主持,珠海郁金香陪伴者马龙老师带领,郁金香家长学堂一阶三年的辅导员老师安住当下辅助。

读书会分为两部分:上半场是轮流朗读上册第二组家长视角《装病的儿子》。下半场是针对“三不”原则展开讨论,慢慢渗透,内化于心。
第二组家长视角《装病的儿子》作者岁月弦歌,是一位教计算机语言的大学老师。作为父亲,他有着极强的控制欲,对孩子要求高、指责多,共情少,说较多。当孩子出现各种各样躯体症状而无法上学后,跟几乎所有家长一样,认为自己是对的,孩子是在装病,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共情他的感受,而是觉得,出问题了,那永远都是孩子的错。就连精神科医生说“你们要放下”时,这位爸爸听不懂,更不愿意去听懂:放下什么?怎么放下?

幸运的是,在绝望之际,这位爸爸遇到了郁金香。怀着一丝希望关注了郁金香陪伴公众号,加了郁金香小编微信,进了郁金香家长群,参加了郁金香家长成长学堂......终于在黑暗中看见了灯塔,看见了方向,也清醒地认识到:孩子出问题,是家庭、外部环境有问题,父母不是要改变孩子,而是要改变自己。

当父母把目光从孩子身上移开,开始检视自己的问题、夫妻关系的问题、家庭的问题、时代和社会的问题,才会逐渐看到:在表象下面,是孩子那颗长期没有受到爱的滋养、伤痕累累的心,孩子的精神体,也因缺少心理养分而无法健康成长。这就需要父母狠下心来,在自己身上“动刀子”,不破不立。

孩子生病,对家长来说真的是一个破茧重生的机会。

首先,改变认知。对之前观念中的是非、对错、好坏、看得惯看不惯的、喜好的厌恶的,全部打破,然后重塑。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艰难。父母破的决心越彻底,改变的速度就越快。如果没有破的意识和决心,即使学习,也无法真正学进去,只会选择性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或者认为是对的东西,潜意识里还是老方法,那么孩子的情况,也谈不上会有多大的改善。

其次,关注自己,改善关系。做父母的,把关注点放到自己身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努力学习,成长自己;做观呼吸稳定情绪,带动家庭氛围逐渐变暖;收回埋怨,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克制住责备的心,及时发现捕捉孩子的闪光点,找到契合点,改善亲子关系。

第三,给足孩子安全感。放下担心,放下期待,放手给他自由,给他欣赏和祝福,给他做决定的权力,满足他玩乐的需求。孩子之所以沉迷于网络游戏,是因为他玩乐的需求从未被满足过。就像饥饿的人才会渴求馒头与白米饭一样,未通关的游戏才有吸引力。当家长真正放开,深入了解之后,没有哪个游戏的深度、广度能及现实世界的万分之一。如果孩子对现实世界的探索能得到比较好的支持,那么虚拟世界的吸引力就会大大下降,变成饱汉眼中的馒头。

第二组家长视角《装病的儿子》一共有五个章节,每个章节读完,马老师都会做一个简短的总结。马老师谆谆告诫家长们:对于有情绪障碍的孩子,不到迫不得已,不建议休学,因为一旦休学,复学会更难。家长要把精力放在能量提升上、社会功能恢复上。对已经休学在家的孩子,家长要做最坏的打算,朝最好的方向努力。让父母感觉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件的看法。要相信孩子本自具足,只要有能量,自然会走出来。
读书会的下半场,是对“三不”的继续渗透与讨论。

马老师先带领大家回顾了“三不”理念,就“大三不”(不期待、不迁就、不担心)与“小三不”(不要求、不指导、不鼓励)做了详细的解读。

这次,家长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不能鼓励生病休学在家的孩子了,因为鼓励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与伤害。

说教也是父母的期待,是虚无缥缈的爱、是遥不可及的爱,孩子从父母的说教里感受不到爱,只会被消耗掉能量。父母做到止语,控制住自己的说教,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不管他表现得好不好,父母都是爱他的。爱是在当下发生的,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他就会被爱所滋养,生发能量,茁壮成长。

一个妈妈问:女儿想养狗,但自己体质过敏不能领养该怎么处理?大家踊跃发言支招,一个单亲妈妈分享到:她女儿也很想养猫,但家里条件不允许,在关照女儿的情绪、跟女儿充分沟通之后,决定在小区里喂养被遗弃的流浪猫,这个做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马老师总结到:孩子喜欢而求不得,感觉会很痛苦,家长此时不要压制孩子的情绪,不要说教,而是通过共情,舒缓情绪,做到包容、理解、爱和尊重,确保孩子在情绪稳定的状态下,做出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个妈妈特别能干,是单位的二把手,诉说孩子因厌学、自觉在学校里没有归属感,目前请假在家。刚开始妈妈不能接受,现在虽然能够接受,但角色转换依然做得不够好。孩子经常会在晚上说次日去上学,结果第二天却去不了。妈妈感觉孩子不诚实,内心很是焦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辅导员安住当下回应说:昼重夜轻是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特点。这是因为,人体的压力激素皮质醇分泌规律是早上最高、午后逐渐降低、晚上最低。由此导致的血清素(5-羟色胺)的分泌早上最低、从早到晚逐渐升高。早晨,过高浓度的皮质醇加重了抑郁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晚上,皮质醇水平逐渐趋于正常,抑郁症状也就有所缓解。同理,过高的皮质醇会抑制血清素(5-羟色胺)的分泌。早晨,5-羟色胺的分泌量相对较低,抑郁情绪比较明显,患者感到心情极度低落、焦虑不安,甚至对生活丧失信心,很多患者早上起不来或者不愿意起来。而到了晚上,5-羟色胺的分泌逐渐增加,大脑开始活跃并忙碌起来,抑郁症状也就逐渐减轻,患者能感受到舒适与平静。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渴望回到学校里正常上课。当孩子晚上状态好能量高的时候,他就感觉自己能够去上学了,因为回归学校,不仅是父母的期待,更是他自己的愿望。但是,一觉醒来,他感觉自己又被打回了原形,能量低,状态差,去上学的事便无法成行。孩子去不了学校,他自己其实也很难受。

这个时候,做家长的,一定要接纳孩子的现状,允许孩子晚上说好了要去上学、第二天一早醒来却又去不了。允许一切的发生,改变才会开始。允许,就是接纳、理解、包容、臣服一切事情的发生,才不会在能量层面跟孩子对撞,才会真正赋能给到孩子。不仅如此,家长更要同理孩子、共情孩子、倾听孩子,把内心的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祝福。

另一个单亲妈妈说:女儿从小跟随爸爸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对女儿说了很多妈妈的坏话,导致女儿跟妈妈之间的亲子关系不好,除了要钱,什么事情也不愿意跟妈妈说。

康康老师回应说:单亲家庭,过早的分离,在女儿幼年最需要妈妈陪伴时,在建立母女“相依相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因妈妈角色的缺失,导致女儿对妈妈的疏远与不亲近。这样的孩子,在幼年时期,往往不被肯定、缺乏安全感、缺少价值感,妈妈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更大的爱心,重新把女儿爱回来。建议每天早晚做投射与感赏练习,聚焦自己想要的结果,观想女儿向妈妈诉说、母女其乐融融的场面......
最后,马老师总结了这次读书会。对于青少年抑郁症群体,关键在于社会功能的恢复,而社交能力的提升、跟同学之间的交往、跟老师之间的交往,做家长的,着力点还是在自己身上,向内看,往内挖,刮骨疗伤,劫后重生。
2025年,让我们一起相约读书。


如果你也想参加郁金香的线上线下活动

欢迎加入城市郁金香群

微信扫码下方小程序码

活动公益,欢迎在文末打赏

鼓励支持郁金香的爱心陪伴活动




猜你还想看——12月精选 
跨越2024,2025年我们携手再出发
13岁孩子厌学躺平,我用3个月扭转乾坤
重度抑郁焦虑的我,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孩子厌学沉迷游戏,我做的是不是他们需要的
走下神坛,放过自己,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父母
因着自己内心的改变,我们家的冰山开始融化
23岁走过5年的艰难治疗路,是我的“心”生病了
结束让我挣扎沉沦婚姻后,终于找到了自己
抑郁过后,琴棋书画诗酒茶成了人生的主旋律
31岁双相,婚姻破裂,去遇见美好的自己
25岁的我,抑郁8年后,重新将自己养了一遍
用3年的陪伴,助力孩子重新启程
孩子彻底康复,我做对了什么?
经历10年躁郁,我重塑人际关系、走出情感孤岛
从小莫名多病的女儿,在高三忽然爆发抑郁
别让焦虑一步步拖累人生 | 专业焦虑测评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专业抑郁测评

郁金香陪伴
民间抗郁引领者,由爱心人士爱咪及志愿者们发起,专注“抑郁康复、心理健康”,致力于搭建互助平台,通过康复监测、心理疗愈、文体活动、关爱帮助、家庭支持、就业指导等,陪伴与助力抑郁康复之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