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2024年的故事们吗?
这个属于郁友的小小的、我们用心打理的平台,已经收获了来自郁友和家人们的信任,这里,也许真的已经成为了伙伴们的一个心灵家园、暖心树洞。
如今一年时光过去,有越来越多的伙伴来到了这里,用心书写下了他们各自的人生故事诶!而且,我们的群体正在不断壮大,不仅越来越有爱、越来越温暖,更是越来越有力量了!
一年间,有非常非常多的伙伴在书写自己的故事中照见了真正的自己,慢慢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今年2025年,我们继续延续这个主题——【真相,让我们重拾自由】,希望更多的伙伴找回真正正确的自己,重拾自由,复乐人生。为什么是这个主题呢?这真的是说来话长呀,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也和我6年来的观察有关。自2018年担任郁金香原创故事的编辑,6年来,我阅读过数不胜数的郁友故事,也可以说,我看到了无数个有着不同版本和情节的受苦受难的人生。我最初的感觉,是好像大家都在受苦,每个陷入抑郁的人,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受害者”。好像每个人不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就是社会阴暗面的受害者,不是在校园里被他人伤害,就是走上社会后生存压力所压垮,在亲密关系里受折磨等等.....最初的我,是带着极大的同情心去阅读和编辑这些故事的,我甚至还有点共情,因为我总是能在别人身上,看到曾经那个抑郁的我自己。(这里补充一下,我曾经是一名经历过青春期抑郁和成年后再次复发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对抑郁症这种疾病,我曾有过极致的体验。)
最开始两年,当我阅读郁友故事时,我的内心OS大体上是:“你看,都是因为XXX这样,我们才抑郁的。”我心里总是有一个指责的手,随着我和作者的共情,一齐指向外在。但随着我个人的经历和成长,或者可以浅浅地说,自我意识的觉醒,我的视角转变了。因为我开始不断看到我给我自己编写的人生剧本,同时也看见自己在这个受苦剧本中的沉浸式体验,就好像一个做梦的人,她忽然苏醒过来了。然后,我渐渐总结出一个结论,暂且可以说是我的观察体验所得——
抑郁是我们自己无意识的创造,或者说,抑郁症,实际上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体验。如果你被抑郁击中了,我想给你一个新的看待视角:【我不是受害者,我是创造者。】如果你对这种说法感到一头雾水,也许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启发。简单概括一下,我跌入抑郁的这个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顺应着我当时的思想体系、认知体系,无觉知自动化运行和反应的必然创造结果。并不是外在的人事物把我“害”成了那样,诚然,我的原生家庭有很多问题,社会环境有很多问题,但那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里,在那些发生在我身上所有的事件中,我偏偏选择了从负面的那一面去定义我自己、去解读事件,并深信不疑。我否定自己、贬低自己,总是从消极的一面看待事物,并不断地通过我的思想言语行动这些创造工具,强化我对我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最终制造出抑郁这种体验。这些导致我生病的最关键的过程,都是在我的内在完成的,不在外面。而我们身处的这个宇宙,正是被设计成会永远给到我们符合我们存在状态、身份定义和思想的东西,分毫不差。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在这个现实世界中,切身体会到自己的想法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但当时的自己毫无觉知,我并不知道自己的选择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我只是顺应着自己的思维体系自动化运行着,结果最后,我真的体验到了那种自己毫无价值、万念俱灰、生无可恋、世界糟糕透顶的感觉。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浪费资源,我觉得自己是个废物,我认为这个世界是毫无希望的,除了离开人世,我想不到任何别的东西。记得当时,我认为我吃进去的每一口食物都是有毒的,我认为我呼吸进的每一口空气也都是有毒的,而周遭的每个人都有恶意。但这是世界真实的模样吗?显然不是,我现在所体验到的世界,是美好、喜悦、欣欣向荣的,是每个人都充满着善意的,我现在居住的世界,是我所热爱的。那世界变了吗?实际上,世界并没有变,是我变了,是我清醒了过来,是我看到了我自己曾经的选择为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我吃了一个大苦头、栽了一个大跟头。所以,我重新选择了我的身份和视角,我选择带着觉知,从积极的视角看待自己、看待一切,我也就重新创造、改变了自己的体验。所以伙伴们!当我们体验到了痛苦,那就是宇宙在提醒我们:我们坚信不疑的某一个想法或者潜意识中的某个信念,对我们无益,我们需要将它转化成一个对自己更有益的看法。这是我认为抑郁症的到来,所要向我们传达的真正的讯息。你看,我从一个对自己的负面思维出发,让这个最开始只在虚空中存在的思维,一步步在现实世界中显化为一种痛苦的体验,甚至一个疾病,我难道不是一个最强有力的创造者吗?被抑郁困扰的伙伴们,难道我们不是一个最强有力的创造者吗?只是,我们把自己的这股精神力量,用在了对自己无益的、错误的方向上而已。所以,试着别再将自己定义为受害者,而是看到自己一个强有力的创造者,你一直都是,你一直都有自由意志和选择。所以,归根结底,是我创造了自己的精神疾病,它是一个我从自己身上观察到的真相,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能发现这一点,甚至,我刻意回避去看见这一点。起先,我把自己的疾病归咎于原生家庭的缺爱,后来,我又归咎于学业压力和外部环境的不友好,再后来,我归咎于我脑部分泌激素和生化指标的不平衡、我的天生体弱、阳气不足....总之,我独独不愿意相信抑郁症是我自己的创造,我始终不愿意去看向自己,而一直在外在寻求解决之道,我一直在逃避、寻求某种安慰。直到我苏醒过来,我才发现,是我自己书写了这个受害者模式的人生剧本,并不断丰富这个剧本的情节和观点,是我自己选择了那些视角和思想,并深入体验了它们。我为什么一直不愿意面对真相?我想那是因为,真正为自己担责是困难的,而指责别人总是容易的。我们已经习惯了从外界身上找原因,而不愿意看向自己,这是人性的弱点,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克服的地方。
就像拿破仑曾说,战胜自我的人,比攻克一座城池的将军还要伟大。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社会系统的支持,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才能让我在状态平稳之后产生一些新的思考,所以,这些外部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如果抑郁症是一个深坑,那么是我们自己——在毫无觉知的情况下,一凿子一凿子挖出了这个坑洞,最终将我们自己困在了其中。当我们猛然惊觉的时候,我们发现自己已然无力重回地面。于是我们哀嚎、我们哭泣,我们绝望,但我们丝毫不知道,我们自己被困在了一个亲手缔造的黑暗牢笼中,依旧没有苏醒过来的我们,还在不断乞求别人来拯救自己。你能意识到,真正能让我们重见蓝天的,永远,都只有我们自己吗?只有我们自己,知晓关于这个深坑的一切细节,它的每一处坑洼不平,都是我们自己亲手开凿的,你还记得吗?如果你想开启自己新的人生、重新找回自己喜悦和平的自然状态,而不仅仅是临床意义上的康复,那么,你需要踩着那些让自己跌落的脚印,一步一步原路返回。这条路并不容易,但如果你真的想重获自由,你就需要去攀登。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或者说,你已经受够了抑郁这份体验,那么我想邀请你,去直面关于自己的一切真相,去发现关于自己的真相,去说出关于自己的真相。这个写作主题,它不是一种要求、一种命令,只是一份来自我诚意的邀请。我想邀请你,带着完全诚实的心,找出那些捆绑自己许久的限制性信念,挖掘出那些对自己无益、导致自己痛苦的错误思想,不再把自己受苦的原因推到别人头上,而是真正的为自己的人生体验担责。当你真正完成这一步,你会发现,你又重拾了自由,你不再会被过往阴影的鬼魂反复纠缠,你开启了一个全新版本的自己。你的生命就像是一块尘封许久的石门,终于在一场大雨的洗涤下,褪尽了所有包裹它的泥垢尘埃,阳光雨露终于可以穿透它的表面,石板缝里渐渐生出了小草、苔藓,终有一天,那道石门会绿意葱葱、藤蔓上开满鲜花。如果你还没有准备好,那么,请允许自己慢慢来,始终给到自己一份爱的抱持。在这样语境下的书写,我们不是用文字来重复自己的受害者故事,完善自己的受害经历,不断丰富情节和细节、添油加醋,将自己受苦受难的矛头归因于外在,我们也不是用文字来怨天尤人、发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你要看到,那样的书写,只能不断强化自己的受害者认知,对自己其实并没有助力。我们而是用文字来和自我进行对话,我们视文字为一种工具,一种我们用来深入内在的工具。我们正是在书写中,检视自己的思维世界、认知观念、信念体统,甚至潜意识,在书写中,我们去回忆、回溯、探测、寻找、挖掘那些让我们不断受苦的根源思维,然后接纳、正视、承认,用爱抱持自己。这也许不会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因为,你需要深入那份你不愿意去面对的黑暗和脆弱,你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才能承认自己是一切的源头,才能真正为自己的人生担责。但你也并不会是一个人,因为在这个平台中,我和许多其他的伙伴,都和你一起走在这条路上,我们可以彼此照看、鼓励。2023年的感恩节,我还发起了一个回应天使计划,一直到现在。招募了一群有爱的“天使”伙伴们,我们正在学习如何给到投稿的伙伴们一份给爱的目光和注视,我们也很乐意去看见你的故事。只有真相才能让我们重拾自由,只有承认事实,事情才能重新开始。新的2025,让我们继续收回那个向外指责的手,去和真正的自己对话吧。不知道该如何开始没关系,你可以先阅读我们平台其他伙伴写的文字(可点击公众号#郁友故事、#家长成长、#青少年成长查看),你也可以先为自己种下这样一个念头,也许到了某个时刻,一切自然而然就会启动、发生。在2024年,郁金香平台一共收到各类投稿261篇,陪伴者投稿40篇,合计344篇,其中平台入选并发表了152篇,发放稿费22238元。其中更收到了来自家长成长学堂父母的学习心得10万余字。感谢蓝乐集团对郁金香2024年的公益稿酬支出。2023年3月,我们上线了特约作者计划(可点击下方图片回顾),首批特约作者21位。2024年有5位小伙伴成为特约作者。特约作者不仅能获得由我们平台颁发的专属认证证书,获得推文专属个性化名片,除基本稿费外,还将获得该文的全部打赏。今年,又有6位小伙伴成为了我们的特约作者,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我很欣喜地看到,不仅有越来越多的伙伴加入了写作疗愈的行列,养成了用文字持续记录自己生活各个阶段的习惯,让文字见证着自己一步步的成长,也有更多的伙伴,开启了内在探索的新世界。在这一年时光中,我们的投稿中涌现出了非常多有着深刻看见的内在书写,我们也在此遇见和见证了许多生命的觉醒和突破。这些小伙伴们,勇敢穿越层层黑暗与痛苦,深入自己的内在,用文字和真实的自己进行了对话,并发现了那些捆绑自己的限制性信念,他们都是榜样的力量!●拼死对抗抑郁6年,却依旧煎熬迷茫,直到我终于找到根本原因。
入选理由:这篇文章,是1位被困在抑郁中6年的女孩,经历了无数的探索、尝试、努力、走过了种种弯路之后,终于发现的关于自己疾病的一个真相。她的书写没有一个字的“废话”,而是充满了直击问题核心、不回避不躲闪的勇气,她的文字,读起来更有一种拨开云雾终于见到光明的力量感。这位女孩的真实经历也再次验证了一个真相:当我们被黑暗包围时,我们无法去消灭黑暗,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光带进来。●我从来都不知道,我深深背叛了自己。当抑郁再度袭来,我在痛苦中看到真相。
入选理由:这是一位29岁女孩,在抑郁再次袭来之际,所书写的一份深深的内在探索,她看到,自己抑郁的根本原因其实无关他人,而是她一直在无意识地伤害自己、否定自己、打压自己、讨厌自己,甚至为了满足父母的愿望而分离自己,抛弃自己的幸福,而这是一份对自我深深的背叛。终于她发现,原来她永远都可以选择无条件地爱并接纳自己,坚定地和自己站在一起。这一份直面伤痛的勇敢,这一份对自己清明的看见,这一股为自己找寻出路的勇气,这一次自我疗愈的完成,都是对郁友伙伴的启发。●抗郁6年后,我给15岁抑郁的自己写了一封信。爱现在的自己,也爱过去的自己。
入选理由:这是一封22岁女孩写给15岁抑郁时期自己的信,也是一份充满爱和温暖的书写,它能让读者直观的看见,原来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深深的疗愈自己,原来属于我们最好的疗愈师,也就是我们自己。深深的爱并接纳每一个时空的自己,就是一份极大的疗愈之力,而你,有多久没有给全部的自己一个无条件的拥抱了呢?这份真挚的书写恰恰能够提醒你,停一停脚步,回望过去的自己,然后给ta无条件的接纳和抱持吧。●6年和抑郁相伴,我才发现它是爱的信使,当我开始正视它的讯息,它成了我特殊的朋友。
入选理由:这是一份温柔的自我探索书写,阅读她的文字,你会有一种安定、安心的感觉,好像可以允许自己停下来了,允许自己去关爱自己了,不再对自己那么苛刻了。经由她的讲述,你会感到,喔,原来抑郁症的到来不是为了惩罚我,它只是爱的另一种展现方式。作者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内在探索旅程,而这份唤醒了自爱的温暖,也通过这些文字传递给了读者们,去激发我们深入看见抑郁症背后的讯息。●高中被造谣而抑郁,整整3年我走不出来。停止向外归因,我的人生重新启程。
入选理由:走出抑郁的旅途,是属于勇敢者的征程,这份勇敢在于,你需要真正决定为自己的生命担责,停止向外归因,转而看向自己,不再逃避痛苦,而是去链接痛苦产生的源头,那里才是希望的所在之地。这篇文章的书写者,便用文字完整展现了这段冒险旅途,从最初自怨自艾的受害者心态,转而开始面对,到最后真正为自己的人生担责,并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她展现出的榜样力量,会照亮更多前行中伙伴的路途。●32岁经历4次复发,当我停止努力后,我迎来了第一个平稳度过的春天。
入选理由:这位作者,在经历了4次复发和持续不断的探索、觉察、记录后,终于摸索出了让自己平稳度过春天的方式,而她最终的发现,也是抑郁康复的关键——接纳,接纳全部的自己,不再对抗、否定任何部分的自我。这份接纳对于她,并非书本上的某个道理,而是切切实实自己亲身的体会,是自己在历经痛苦之后的体悟,她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完整记录,她从执着走向放下的这个过程,相信会启迪更多伙伴:一切,唯有接纳。●从小委屈、感到不被爱,15岁确诊双相,5年住院6次,20岁的我终于找到了光明之路。
入选理由:许多经历过抑郁的伙伴,尤其是女性,经常会感受到一种委屈、不被爱的感觉,这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中一段被忽视、情感需要未被满足的儿时经历,很多伙伴会卡在对过往的执着中而一直无法前进。而这位20岁女孩的书写,却用她的经历,发出这样一种觉醒的声音:与其期待父母改变、期待他人给出自己渴求的爱,不如自己做自己的依靠,接受当下自己的一切,不再执着于某些不可改变的事实,真正找回对自己的无条件的爱。相信这样一份有力量的书写,会启迪更多生命。●14岁重度抑郁,18岁康复被心理专业录取,历经4年探索,我终于逃出苦难,走向春山。
入选理由:这是一篇长文,它是一个年幼的生命穿越重重苦难,终于自我疗愈、重新绽放的故事。作者娓娓道来自己从14岁到18岁这4年间的经历,记录自己成长路上的种种辛酸、痛苦、挑战、转机、惊喜,读这篇文章,你会感觉自己仿佛跟随着作者的脚步,进行着一场名为“逃出苦难向春山”的人生试炼,并最终顺利迎来通过关卡的喜悦。读她的故事,也会给与你一份面对苦难的希望和勇气。●今年郁友节最年轻的康复分享者:13岁重度抑郁,历经6次住院,如今18岁绽放如花。
入选理由: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一篇“文字”,它更像是一个年轻生命,在走出黑暗、觉醒绽放后的阶段性记录。因此,这可以说是一份极其宝贵的成长书写,作者娓娓道来自己从13岁到18岁的一段艰难的经历,黑暗的降临、过程中的挣扎、煎熬与放弃,自救意识的萌发,生之力量的抵达,如今的喜悦与感慨,都一一展现,相信晓芃的重生故事,会激励鼓舞到更多有相似遭遇的青少年伙伴和家庭,给予我们所有人一份希望的曙光。●双相17年,婚姻破裂、收入锐减、大脑受损。面对如此人生“惨状”,我却尊重和感恩。
入选理由:这是一个关乎接纳自己、接纳人生所有安排的故事。31岁的作者,刚刚经历过一次离婚,大脑也因为病情反复波动以及药物的原因,有明显受损,而她目前的工作,收入和待遇也可以算得上是她参加工作以来的最低。然而面对如此人生现状,她的内心却充满了尊重和感恩。在经历了漫长的在双相中十几年的折腾与折磨,她终于走上了这条“觉察自己、尊重自己、接纳自己”的道路。这篇文章,就记录了作者在自我接纳这条道路上所做的努力与尝试。●自初中起5年抑郁,我终于意识到,抑郁,是我的心在告诉我:我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
入选理由:一位19岁抑郁休学的女孩,写下了自己成长以来一路的故事,来自老师无故的暴力对待,来自父母那一声声“废物”的贬斥、高期待、不理解,为她的心灵制造一道道伤口。她重新审视和面对自己,直面伤痕,自我觉醒。“我生来就是值得的,我的生命,不因别人的认同才有意义。”●从小莫名多病的女儿,在高三忽然爆发抑郁。终于明白孩子的生病是提醒——这个家病了。
入选理由:这个家庭中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莫名生病,又查不出什么具体的器质性疾病,直到在高三那年爆发了抑郁症,孩子有了不想活的念头,才让家人在震惊之余反思背后的原因。率先醒悟、学习、改变的母亲意识到,原来孩子是用生病来提醒全家人,这个家生病了,而当这位妈妈开始走上爱自己的道路,也带动了爸爸的反思和改变,家庭氛围好转了,孩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这个故事让更多父母和家庭看见孩子生病的真相,聆听抑郁孩子背后的心声。这些小伙伴的书写,对广大郁友来说,就是一份力量和希望。不仅如此,属于郁金香作者的小群,也已经成为了我们作者的一个大家庭,群友们因为共同的经历、通过文字来到这里,彼此结识,学习着积极回应、绝对接纳、真诚表达与理解共情。我曾说,郁金香公众号的原创故事栏目,是目前全中国汇集最多抗郁生命故事的地方。
到今天,我还是想说,我们也必将成为——全中国最有质量和力量的抗郁生命故事记录平台。最后,愿你我都能活出真正喜悦的自己,在阳光下彼此拥抱!1、稿费维持上涨,稿酬由原来的100元封顶上涨到300元封顶
2、每月由编辑部评选一次优质原创文章,优质文章将以双倍方式计算稿酬,特约作者额外获得文章打赏收入
3、拓宽征稿内容,无论是否康复,都欢迎你分享抗郁路上真实的故事
4、继续开放视频投稿渠道,除了文字,你也可以拍小视频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记录自己的生活喔
在此,特别感谢蓝乐集团赞助24000元用于郁金香2024年的公益稿酬支出。
1、给自己一个静下来的机会,梳理自己的心情,回忆过往,总结经验,相信文字有治愈自己的力量
2、通过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经历,为郁友增添力量、为康复提供案例、为民间抗郁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3、通过平台,找到自己的同类和伙伴,还能加入郁金香作者的大家庭,共同进步
4、通过自己的行动赚取稿费、收获点赞和认同,获得一份价值感和成就感,助力康复
内容要求1、文章/视频必须为作者原创
2、文章/视频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的首发平台必须在郁金香阳光会
3、文字投稿不限字数,建议字数在2000-4000字,主题明确、段落清晰、有小标题总结的文章,更容易通过喔
4、视频投稿建议时长超过90秒,画面清晰,剪辑有逻辑,配有字幕
5、所有来稿,内容默认为可以公开
1、稿费计算方式:公益稿酬=阅读量*0.05元(阅读量计算:文章发布后次月14日24点最终文章的阅读量),300元封顶,次月15日派发。
优质文章将以阅读量*0.1元的标准计算稿费
2、发表频率:文字稿件正常情况下一周3篇,在每周一、周三、周五19:20推送头条;视频稿件不定期择优发表
3、投稿方式:关注本公众号,在菜单栏【爱心陪伴】中点击【我要来投稿】,进入投稿小程序,填写相关内容。
4、发表平台:除了郁金香公众号和视频号,你的稿件一经采用,还会由志愿者相继发表在今日头条、微博、一点资讯、豆瓣、百家号、知乎、网易号、抖音、快手、B站等近20个自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看见
备注:
■文字投稿切勿上传以图片格式记录的文字
■如若退稿,十五个工作日内会以短信方式告知
■投稿或有问题咨询,可加小编微信:cjwcjwcjw1019,加时注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