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信号!国央企又开始拿地了

文摘   2024-11-05 18:00   广东  


楼市低迷三年有余,土地市场也低位运行。


今年已过去四分之三,土地出让规模继续创新低,不出意外,今年土拍的成绩也不会太好看。随着供需关系逆转,土拍市场也进入买方时代。


不同于前些年大热的行情,如今的土拍市场,无论是土地资质,还是供地程序都对房企空前友好。


一是土地出让条件不断放宽,优质地块的供应量大大增加,房企有更多“猎物”可供选择;


二是供需双方的姿态逆转,土地出让方更深入考虑“客户们”的需求,努力做好前置服务,简化土地出让流程,千方百计的为房企提供便利和支持。


在这个土拍规则极其宽松的时代,还有条件参与土拍的房企,可以说是很幸运的。


而且,最近一线城市的成交明显回暖,房企在投资端的信心也开始回升。


据攸克地产报道,某头部房企已接到集团通知,要求在北京、上海、杭州等热点城市加大投资力度,甚至口头下达了指标。未经证实的消息说,其投资同比增幅要超过30%。在北京,今年四季度新增投资额度是200亿元。


土地供应“减量提质”
豪宅化趋势愈演愈烈  
 

土地市场的分化仍在加剧,甚至到了冰火两重天的程度。

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土地成交规模较去年同期再度下降20%,创下2010年以来全国土地交易规模的新低。

与此同时,各地“地王”频出,苏州、宁波、厦门、上海、杭州、合肥等地都诞生了新“地王”,地价天花板不断被刺破,与整体行情形成极大反差。


这背后,是政府供地策略的全面调整。


一方面,加大优质宅地的投放力度,纷纷拿出了城市核心地段且配套成熟、资源丰富的压箱底好地;


另一方面,各地的地块出让条件放宽,下调容积率,提高拓展面积比例,鼓励四代住宅开发等举措,为产品设计研发提供了更多发挥空间。


此外,土拍限价在全国大范围取消,市场回归到“价高者得”,使得优质土地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掘。

1、计容规则放宽,支持提高户型实用性


计容规则调整之后,各地新出让的土地,对于阳台、飘窗等空间的限制不断放宽。在最新出让的地块里面,阳台的面积占比最高已经可以达到套内建面的30%。


就在10月9日,广州挂牌了两宗宅地,出让条件中有一条规定:阳台面积占比可以达到30%。


广州现行的计容规则,是2023年11月发布的《广州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办法》,新规将阳台最高面积占比从原来的15%提高到20%。套内建面100㎡的住宅,可以做20㎡的阳台,而且只算一半的面积。


而从今年新供的宅地来看,阳台面积占比的上限仍在进一步突破。


8月份召开的秋季土地推荐会提出,20%并非绝对标准,对于“高品质生活区的住宅,上限还可以适当提高”。随后出让的白云区怡新路地块,阳台占比扩大到25%。天河区挂牌的一宗地块,作为“高品质住宅”的首个试点项目,阳台面积占比更是突破性的扩大到了30%。不计容的公共开放开间面积,也从5%扩大到10%”。


算上最新挂牌的两宗地,广州目前已有三宗地块阳台占比达到30%。加上飘窗不计容,将赠送和半赠送面积都做满的话,预计这三个项目的得房率可以轻松达到130%!

更重要的是,按照这个趋势来看,“30%阳台占比”有大面铺开的趋势。其他的城市,虽然不及广州这样宽松,却也都出台了放宽赠送面积的措施。


如今,飘窗、设备平台不计容,封闭阳台半计容等已成为标配。成都、长沙、福州、合肥等地纷纷将阳台占比上限提高到了套内建面的20%。后面上市的新房,得房率超过100%将成为家常便饭。


2、调整供地结构,供地全面趋于低密化

今年以来,容积率持续走低,容积率1.5以下地块的供应已成常态。


以苏州为例,今年苏州拟出让的地块中,有超过一半容积率在1.5以下,部分地块容积率甚至低至0.6;上海也在7月底推出了三宗容积率在0.8-1.0的低密地块。这也是去年限墅令解除以来,一线城市首次推出容积率低于1.0的地块。

低密的地块供应量大增,不是个别行为,而是普遍现象。


克而瑞的监测数据就显示,今年以来供应的宅地,优质低密地块供应占比明显增加。其中8月新增供应经营性用地平均容积率仅为1.94,较上月下降0.12,其中,容积率在1.5及以下的宅地成交数量占比已超过20%。


我们知道,容积率对于住宅产品的形态有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独栋别墅的容积率在0.2-0.5之间,联排0.4-0.7,叠拼0.8-1.2,洋房则要到1.5-2.0。


与此同时,住宅限高趋严,以往高差悬殊的高低配模式将受到限制,随着低容积率地块不断增加,接下来将带动市场上洋房和叠墅供应上量。


这两年备受追捧的四代住宅,将会在各地全面开花。这其实也是相应中央打造“好房子”的号召,通过提升住宅产品品质,更好的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我们也知道,这两年二手房成交热度高于新房,一定程度上分流了新房的客户,加剧新房的去化难度。戳此了解,让抖音流量变楼盘销量


而新供宅地的得房率大幅提高,有利于新房与市面上的二手房、次新房将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强化新房的竞争力,驱动更多改善乃至豪宅客群进入新房市场。


优化土地出让规则
为企业拿地提供便利

为了提高企业拿地的积极性,政府正多举齐下,通过降低拿地门槛,优化拿地流程等措施,为企业创造拿地便利,降低拿地成本。

1、降低拿地资金成本,减轻企业拿地压力


一是降低拿地资金门槛。例如青岛最新的土地出让规则中,住宅用地出让竞买保证金可以按最低比例,也就是出让起始价的20%缴纳,同时延长土地出让价款分期缴纳时限,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后1个月内缴纳出让价款的50%即可,剩余的土地出让金缴纳期限可延长至1年。


二是允许用电子保函替代现金。目前,包括杭州、广州等热点城市,都已增加“见索即付”方式,也就是企业参拍可以先不交现金,而是以银行保函作为替代的履约保证方式。


三是加快拿地保证金退还速度。杭州推出了“竞买保证金一键退付”措施,确保那些没拿到地的房企能够快速拿回竞拍保证金。竞拍结束后,只需要在浙江省自然资源智慧交易服务平台发起退款申请,最快几分钟,最迟几小时内竞拍保证金就能退付到账。


广州也提出,指出未竞得土地的企业,保证金将在竞拍流程完成后的次日退回。这一举措,更好的保障了参拍房企资金流动性。


2、简化审批程序,最快可达到“拿地即开工”

广州还提出,为房企提供“全链条保姆式”的土地出让服务,通过优化供地程序,让房企实现“拍地即进场”、“拿地即开工”。


首先,在地块公告阶段就同步提供“用地清单”,项目建设后期环节原则上不再增加清单外的事项;同时,为企业免费提供9种专项评估,简化企业的手续审批流程。


其次,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编制前置,缩短规划许可证的核发周期。规划和自然资源部为拿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并出具技术审查意见,建设单位可凭该意见开展施工图设计审查等工作,等企业正式完善用地手续后,可3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管好进度、质量、安全,项目开发更有序,戳此了解


在过去,由于审批流程问题,房企“拿地即开工”往往是违规操作。而今官方亲自拍板,将这一操作合规化。这对于企业来说,无疑也是实打实的利好。


类似的举措,在其他城市也能找到相应文件。例如的南京市九月份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优化土地市场服务管理的通知》中就指出,提高土地开发速度。房企可凭土地出让合同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且经申请之后,凭合同可提前进场开展土地勘察、施工等工作。


青岛分别于今年3月、9月先后出台了两则《关于优化居住用地供应和规划管理措施》。其中就包含提前交地的流程支持。


按照原来的工作流程,招拍挂的土地,必须缴清土地出让金才能进场开工建设。而新出台的措施提到,受让人只需要缴纳50%出让价款且承诺在6个月内开工建设,就可以进场开展施工前期工作。


交地时间节点提前,有利于项目提前达到预售条件,减轻房企的资金压力。


此外,各地也在努力加大土地信息公开力度,为企业能够及时准确了解地块信息。例如青岛在商品住宅用地清单发布后,回通过土地推介会、企业座谈会等渠道,宣传推介地块优势和价值潜力。同时,丰富地块信息公开内容,及时公布地块周边交通、教育、医疗等现状和规划情况。


这些举措促进了土地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房企更高效精准的制定买地决策。


打通闲置土地盘活路径
房企拿地积极性有所回升

近期,救市政策接连出台,为地产行业注入了新的动力。土拍市场虽然仍整体偏冷,但其中出现的一些积极信号,值得我们关注。

1、中央出手,支持地方政府用专项债回收土地


土储对房企来说,可以代表着潜力,也可以代表累赘。后者在这两年表现尤为明显。楼市持续下行,一批房企先后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变卖资产,断臂求生,成了很多房企的最后退路。然而,当大家都在“卖卖卖”的时候,“谁来买”便成了最大的问题。一些房企虽然有土储,却苦于没有买主,只能干着急。


同样着急的,还有前些年“追高”拿地的房企。这些地块要么溢价过高,要么资质一般、开发条件苛刻。


无论哪一种,在当前都是烫手山芋,开发出来面临着去化难题,拿在手里每年都白搭进去一笔利息。5.17救市政策首提允许地方政府通过专项债券回收土地,为房企盘活闲置土地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助力国央企打造可知、可见、可控的资产管理体系,点击了解


而在10月1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再次重申了这一政策:“考虑到当前各地闲置未开发土地相对较多,支持地方政府使用专项债券回收符合条件的闲置存量土地,确有需要的地区也可以用于新增土地储备项目。”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在近期陆续推出一揽子有针对性增量政策举措。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回收土地这一举措,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手头还有土储的房企,将获得一次难得“回血”机会。


事实上,下半年以来已陆续有一些地区试水回购土地,其中广州已回收了四宗土地,福州、温州、西安等地也有房企向政府提出退地申请。广州回购土地给的不是现金,而是等值的应付票据,房企可以用于购买指定区域内的地块。


接下来其他地区是否跟进暂未可知。显然,退地的房企必然要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但这仍不失为房企资产变现最快的办法之一。闲置土地多一条退出路径,也是给房企吃一颗定心丸,让那些还在观望的房企多了几份信心。


2、拿地积极性回升,多个民企下场拿地了

最近三年,各地土拍基本都是国央企城投“包场”,城投托底拿地更是司空见惯。


今年以来政策频频发力,近期中央更是直言要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信心比黄金更珍贵。


各地近期陆续开始有民企下场拿地。比如广西南宁九月份出让了两宗商住地块,竞得者分别为广西凯誉汇以及恒力集团,两者均为深耕广西本土民企。杭州9月份第二批宅地出让,两宗宅地也都是由本土民企拿下。


而且据媒体统计,今年杭州五批次宅地供应中,拿地主力都是民企,其次才是混合所有制房企及国央企。


来源:浙里地产

西安10月10日-12日最新土拍共卖出了5宗宅地,有4宗由民企获得,其中,本土房企盛合伟置业就占了两宗。


徐州10月份首场土拍于11日举行,共推出了两宗宅地,其中一宗由本土房企摘得。


而在上个月,来自云南的一家民企吉云(海南)投资刚刚拿下徐州首幅官方认定的第四代住宅地块,打破了徐州今年民企零拿地的记录。

成都最近的2场土拍中,不仅有越秀、招商蛇口、建发、绿城等国央企,润达丰、远达、万华、锦安善造等为代表的本土品牌房企也纷纷下场,贝壳继西安拿地之后,在成都也斩获一宗宅地。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这场土拍中,天府新区成功转让了今年首宗宅地。该宗地块刷新了天府新区的“地王”记录,单价首度突破2万大关。这宗地块吸引了10家房企参拍,经过114轮竞价,最终被本土民企润达丰以楼面价24300元/㎡竞得,溢价率高达86.90%。同时,这也是天府新区首宗第四代住宅用地。


种种信号显示,土拍规则持续优化,叠加中央政策的强力支持,房企的信心和积极性已有所回升,土拍市场也在悄然升温。


而随着优质地块持续供应,住宅市场将迎来产品品质的全面跃升。地产行业的良性循环,开始了。


文章来源:明源地产研究院:作者:若可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专注不动产领域发展趋势和创新模式的战略研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