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民生、高天:宋代军服色彩及其特点|202411-48(总第2898期)

学术   2024-11-12 18:00   河南  

感谢程民生老师赐稿 

原文载《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第10期

引用时请注明出处



宋代军服色彩及其特点


文 / 程民生  高天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


摘   要:军装是军容军貌的重要体现,颜色作为军装表现形式之一,是军容军貌最直观的表达。宋代军服经历了从朴素到美观、从颜色单一到色彩丰富的发展过程。皇帝作为最高军事长官,北宋时并无配套军装,宋孝宗时金装甲、红窄衣成为皇帝出席军事场合所穿的戎服。高级军事将领对自己军服色彩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中下级将领军服以紫色为主,文武官员等充任地方统兵官时无配套军服及固定服色,系临时制造,出入军事场合可不穿军服。士兵军服颜色较为丰富,宋太祖朝以褐色为主,自宋太宗朝开始改为较为美观的紫色,宋仁宗朝出现红色军装。后红、紫二色成为军装的基本配色,使用较为广泛,此外尚有黑、白、黄、绿、青等颜色,这与军队数量增多,需要不同颜色的军装区分士兵所属军号有关。从彩色军装的使用地域来看,京师地区的军装多为紫、红、黑、黄四色,材质多为䌷、絁、罗、绢。地方军队的军服以褐、红、黄、绿为主,材质以布为主。宋代军装色彩较少考虑隐蔽性,甚至突出鲜亮光彩,运用色彩力量,成为宋代军装色彩值得注意的特殊性。

关键词:军服;色彩;宋代;军事色彩学


自然世界色彩斑斓,色彩是万千事物最直观的外在表现。人类自诞生以后,对周围世界的认识逐渐加深,色彩也遵循着这一规律。进入历史时期,军队出现,军服作为军队的外在标志,不同历史时期表现不同。就帝制时期的军服研究而言,有的以军服形制研究为主,较少提到颜色。有的以颜色为线索,或对各个时期的军服色彩做简单勾勒, 或以某一时期为主,详细介绍了该时期的服饰色彩。朱芸《唐宋时期服饰色彩的研究》尚未留意这一时期军服的色彩,甚为可惜。王曾瑜先生曾在《宋朝军制初探》中对宋代军装颜色有一简单论述, 本文拟在其基础上,对宋代军服色彩做一系统论述,作为军事色彩学研究的一个初步开端。


一、皇帝与军事长官的军服色彩及特点


宋代皇帝是最高军事长官,出席重大军事活动时,所穿军装往往凸显罕见与尊贵的特点。其他军事长官既有军职系统内充当统兵之官的现役军官,也有官僚体系之内的文武官员,此外还有宦官和由官方认定的乡兵头目。就与军队的关系而言,军职人员属于全职军事长官,有固定形制的军装。文武官员是地方民政长官,属兼职军事长官,宦官充当军事长官多为临时差遣,军服无定制。乡兵有独立的迁转系统,按功劳迁转,军装多依赖官府衣赐。

1. 皇帝的军装及特点

宋代皇帝军装从无到有,直至南宋时才有固定形制的军装,即金装甲和红窄衣,仅有黄、红两种颜色,色彩较为单一。

宋代皇帝出席不同的场合,需穿着相应的服装,其中御阅服是“天子之戎服”。御阅服“以金装甲,乘马大阅则服之”,是皇帝作为最高军事长官的配套服装,用黄金打造,通体呈黄色。但北宋时,皇帝出席军事场合并无配套的军装,御阅服“中兴之后则有之”, 或由南宋战争频仍所致。检阅《宋会要辑稿》讲武条,自乾道四年(1168)始,皇帝阅兵时有“(全)〔金〕装甲”及“更衣” 的记载,由此可以推测,宋代皇帝军服应始于乾道四年(1168)。

御阅服仅《宋史》有载,但较为简略,皇帝军装是否只有御阅服一种,御阅服是否单指金装甲有待进一步明确。乾道四年(1168),宋孝宗“戎服乘马,宰执、近臣戎服以从”,此时众人所穿皆为戎服。“至候潮门外大教场御幄下马,入幄更衣讫”,“上与庆王、恭王皆易金装甲”,《宋史》《文献通考》载“皇帝被金甲出幄”。随后乘马至滩上教场检阅阵法,此后宋孝宗“入幄更衣”,应是脱下金装甲,换回戎服,随后赐酒食。“更衣”二字表明,戎服与金装甲并非同一形制。淳熙十六年(1189),刚刚即位的宋光宗大阅诸军,以“红窄衣、犀束带、裹头巾”出宫。此次仪制与乾道四年(1168)相同,红窄衣应是前文提到的戎服。此外,红窄衣整套服制与皇帝“便坐视事”的窄袍相似:“皂纱折上巾,通犀金玉环带。”宋高宗在后殿听讲读官早讲时,“服帽子,红袍,玉束带”, 应也是窄袍的一种。由此推测,此前红窄衣可充当皇帝军服。御阅服出现之后,皇帝在乘马及教阅诸军时穿金装甲,剩余时间如赐酒食、赐茶时则更换为红窄衣。要之,皇帝的军装有金装甲和红窄衣两种,颜色分别是黄色和红色。

2. 军职人员的军装及特点

军官服装的颜色也较为单一,宋太祖朝以褐色为主,自宋太宗朝始,军官服装颜色以紫色为主,这在两宋时期较为稳定。高级将领军装似无定制及颜色要求,他们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军服颜色。

北宋自建隆三年(962)始,每年端午、十月一日皆赐“文武群臣将校”时服。当年十月,赏赐军校不同形制的锦袍,其中“六统军、金吾大将军,红锦。诸班及诸军将校,亦赐窄锦袍。” 可以确定的是,宋太祖朝已有红色军装。窄锦袍有7种花纹,具体颜色无法确定。宋太祖规定“军人不得衣皂,但许衣褐”, 统兵官也不例外。可见,宋太祖朝统兵官军服颜色以褐色为主,红色军装数量不多。

太平兴国九年(984)五月,宋太宗“赐臣僚时服,自是岁以为常。”赏赐时服的时间有五月五日、十月一日、皇帝诞辰等,指挥使、都虞候等统兵官衣赐形制较多:紫罗旋襕、紫罗绫襕、紫罗宽衫、紫罗窄衫、紫官絁衫子、紫平絁衫子、紫南䌷衫子(以上系五月五日衣赐)、紫罗绵旋襕、紫乾色大绫绵旋襕、紫夹绫绵旋襕、紫花絁绵旋襕、紫罗大绫绵旋襕、紫小绫绵旋襕(以上系十月一日衣赐)、紫罗宽夹四䙆、紫罗夹旋襕、紫罗窄夹四䙆、紫花絁窄夹四䙆、紫官絁窄夹四䙆、紫南䌷窄四䙆(以上系皇帝诞辰衣赐)。紫色军装开始普及。作为军装的紫衫是“军校服”,一般指紫窄衫,便于奔走、训练、作战,应始自宋太宗朝。雍熙四年(987),“侍卫步军都虞候以上给皂地金线盘花鸳鸯”旋襕,是黑色军装。“诸道衙内指挥使、都虞候入贡辞日,赐紫罗窄衫”, 为紫色军装。熙宁年间(1068—1077)编定的郊祀赏赐,除钱帛外还有少量紫色军装,如殿前指挥使、都虞候、诸班都虞候都赐窄紫罗旋襕。国家举办祀典时,“三衙并带御器械官,皆小帽背子,或紫绣战袍,跨马前导” ,各军事长官多穿紫色军装。南宋官府曾明确规定只有“诸军将校许服紫衫”。可见,宋代军事将领的军装多为紫色。

此外,高级将领军装的颜色似无定制。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兴四将图》记录了南宋四位军事将领——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身穿圆领窄袖衫袍,是戎服,属缺胯衫袍的一种,颜色分别身穿青、朱、绿、蓝。四人军装款式大致相同,但却颜色各异。除绘图者绘画时的色彩考量之外,或与高级将领的服色喜好有关。刘光世曾穿白袍指挥作战,李成“遥见白袍青盖者,曰:‘必大将也。’”可见,此次战役中,白色军装数量极少,在众多士兵中较为显眼。刘光世“以儒服临军”, 显示出高级将领对自己所穿军装及颜色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中兴四将图卷(部分)》


3. 文武臣僚的军装及特点

宋代文武官员并无规定形制的军装。北宋官员就任地方时,朝廷往往会赐予紫色服装,如窄衣、戎服,可视为军装,但朝廷并不强制地方官穿军服主理军事任务。南宋初期,紫窄衫在文武官员中较为普遍。但地方官以军服主政容易引起社会恐慌,故自绍兴九年(1139)开始,宋官府多次禁止地方官员穿戎服。地方官仅发生战争时可穿军服,无颜色、形制要求。

军职之外在中央任职、本官阶是“辅臣、三司使、学士、尚书、侍郎、御史中丞、给舍”的文臣以及“上将军、节度、观察、防御、团练使”等武臣,陪同皇帝阅兵观礼时需穿戎服。如宋真宗咸平二年(999)阅兵时,以上官员“并赐戎服以从” ;《宋史》作“并戎服,赐以窄袍”。可见上述官员的官服中并无军服,需皇帝赐窄袍充当军服以出席军事场合。文武官员在地方任职时,有时也兼领地方军队,如文武官、内职(指宦官)任“知州军、通判、发运、转运使副、提点刑狱、都监、巡检、砦主、军使”等差遣,因属兼职或所掌士兵数量有限,无规定形制的军装,朝辞时所赐紫色窄衣似可作军装。二月之后任职者赐“紫罗衫”,十月后赴任者“给紫欹正绵袄”。元丰三年(1080),宋神宗任命沈括为延州知州,所赐物品中有“戎服紫紧丝陷银线花袄子一领”, 也是紫色军装。地方文武官员出席军事场合时,并无穿军装的规定。如黄庭坚的叔父黄廉曾为文臣统兵官,“提举河东路保甲凡六年”,“虽在团教场,未尝易儒服,故比陕西、河北独不赐战袍。” 从“赐战袍”可以看出,宋代文武官员没有配套的军装,充任统兵官时需要宋官府“赐战袍”,但可以不穿。

南宋初期,战争频仍,士大夫不论“上下大小,例衣紫窄衫”,“以便戎事”。紫窄衫是“戎服”,地方文官服此会造成社会恐慌,南宋官府曾多次禁止文官“以戎服临民”,并明确规定只有“诸军将校许服紫衫”,文官按承平之际“服冠带之制。” 宋官府若想禁止文臣穿紫窄衫,不再赐服即可,多次禁止说明文臣所穿紫窄衫系自制,南宋阅兵时文武官员“并戎服起居”,已不见赐服的记载,或与此有关。嘉定十四年(1221)二月十八日,金军抵达麻城的军报传至蕲州城,蕲州长官开始清点防城器具、团结市兵,以做战前准备。其中“太守与同官皆着绿布袍乘骑出入,独秦倅着白布袍。” 知州与其他官员皆穿绿布袍,无身份等级的区别,可见地方文臣统兵官军装系临时制作,无规定颜色与形制。蕲州失守后,通判秦钜“急令人放火烧诸仓库”,随后自焚,“其时白袍犹未脱体。” 以儒服临军的刘光世,身穿白袍,似可做此解释。武臣统兵官如杭州钤辖欧育,其战袍为“青绫衲衫暖衬甲”, 是青色军服。

4. 乡兵头目的军装及特点

除宋神宗朝推行保甲法期间,宋官府很少向所有乡兵提供统一形制的军装。北宋时,朝廷多赐予部分乡兵头目军装以示激励,这些军装以紫绵袍为主。南宋时,宋官府也向部分乡兵提供军服,但多不载是何色彩。

官员外任时,朝廷每年初冬赐其衣袄,同时也惠及部分乡兵头目,这些军装同样以紫色为主。以荆湖地区义军为例,“皆选自户籍”,内部有一套独立的等级和迁转系统:“其校长则有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军头、头首、采斫招安头首、十将、节级、皆叙功迁补,使相综领。” 太平兴国九年(984)以后,朝廷每年初冬赐衣袄时,荆湖地区的溪洞首领赐“红团花大锦绵旋襕”,溪洞义军指挥使赐“红团花中锦绵旋襕”,义军副指挥使及蛮界边寨指挥使、把截寨将以上赐“紫小绫绵旋襕”;庆历二年(1042),每年赐荆湖路义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锦绵袍,“指挥使、副指挥使给紫大绫绵袍。” 其他如夔州路义军,校长“随州县补置”,各地名称不同,“有功者以次迁。”“职级已上,冬赐绵袍”,“其次紫绫绵袍”,低级校官无衣赐。有些州县乡兵头目并非每年都有衣赐,如渝州怀化军、溱州江津县和巴县,“袄子须三年其地内无寇警乃给,有劳者增之。”嘉祐年间(1056—1063),涪州宾化县如“三年无夷贼警扰,即给正副都头紫小绫绵旋襕一”。军服三年一赐或不赐,可见有些乡兵头目所穿军服系自制,除紫色军装外,应还有其他颜色。咸平初年仲冬,宋真宗赐在秦州极边地区戍守的保毅军“指挥使至副都头紫绫绵袍,十将以下皂绫袍” ,是紫、黑两种颜色的军装。因乡兵训练时间多在冬季,故衣赐往往为绵服,军服颜色以紫色为主。


二、士兵军服的颜色及特点


宋代处于冷热兵器交替使用的时代,火药等爆炸性武器的射程及杀伤力有限,士兵数量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宋代士兵人数越来越多,其军装也越来越丰富多彩。总体而言,宋太祖朝军服以褐色为主,颜色较为单一。宋太宗朝末期,朝廷允许士兵穿紫色军装,自此不同颜色的军装开始踊跃。宋代士兵军装以紫、红为主,此外还有黑色、白色、黄色、绿色、青色等各色军装。百万左右的宋代士兵军装种类多样、色彩丰富,以区分不同的军号,方便管理。

1. 褐色军装

宋初军装以褐色为主,北宋中期的翰林学士张方平曾提到“太祖皇帝训齐诸军,法制甚严。军人不得衣皂,但许衣褐。其制不得过膝,岂有红紫之服”。后来虽然被彩色军装逐渐代替,但南宋时褐色军装依然存在。建炎元年(1127)九月,保安军第七将招募兵士入伍时,发放例物中就有“丝襕茶褐布衫壹领”。明代嘉靖年间所修《惟扬志》保留的宋代扬州武库、备御物库、军需库等记载显示,扬州驻军中仍有褐色军装:莲子褐绵袄、褐团袄、破金褐衲袄、破金褐布衫、破金褐拥顶、破金褐布腿裙等。“破金”二字表明,扬州驻军的褐色军服系南宋时期。宝祐、开庆、景定年间(1254—1261)建康府制造的军需物品中,有大量金褐布衲裙、金丝褐布衲裙、金褐布衲袄、褐绢衲袄等。其中,褐布衲裙的数量较多,开庆之前,褐色衲裙共8599腰, 占衲裙总数的65%。

2. 紫色军装

紫色服装在宋代相当普遍,北宋多为赤紫,南宋多是黑紫。黑紫之色,从宋仁宗朝出现就遭到官方严厉禁止。“中兴以后,驻跸南方,贵贱皆衣黝紫”,南宋时“所服紫谓之黑紫”。最初紫色军装较少,多用作礼服。乾德元年(963)举行南郊礼时,陶谷充任礼仪使,“建议卤簿内金吾及诸卫将军导驾及押仗,旧服紫衣,请依《开元礼》各服本色绣袍。”在此之前,仪仗队穿紫衣,此后仍有紫绣袍、紫絁绣袍等。不过,此时能穿紫袍的还属少数。皇帝巡幸地方时,有一定数量的护卫,宋太祖、宋太宗时无定数,宋真宗咸平年间(998—1003)规定“车驾每出,金吾将军帅士二百人,执挝周绕,谓之禁围,春、夏绯衣,秋、冬紫衣。” 穿紫衣者仅有200人,仅限秋、冬两季。南郊大礼的大驾卤簿中,有车象游街以供时人观赏,游街士兵多穿紫衫:“轻重每车上置旗二口,鼓一面,驾以四马。挟车卫士,皆紫衫帽子。车前数人击鞭。象七头,前列朱旗数十面,铜锣鼙鼓十数面。先击锣二下,鼓急应三下。执旗人紫衫帽子。每一象则一人,裹交脚幞头、紫衫”。紫色军服应是从紫色礼服发展而来。

作为军装的紫衫是“军校服”,在宋代较为常见,一般指紫窄衫,便于奔走、训练、作战。宋代士兵穿着紫色军装应始于宋太宗朝,至道年间(995—997),“胥吏宽衫,与军伍窄衣,皆服紫。” 宋仁宗朝,士兵贩卖紫衫的现象已出现,足以说明紫色军装的普遍程度。天圣七年(1029),“御马直于荣鬻自制紫衫,而开封府以军号法物定罪”,但审刑院认为“紫衫荣所自制,非官给,难以从军号法物定罪。” 紫衫是于荣自制,但形制与军队制服相似,故而才被误认为贩卖军号法物。退而言之,于荣自制紫衫的销售对象很可能就是士兵。出售军装会给间谍可乘之机,最终宋官府规定“将衣赐制造到随身衣物非时破货典卖,即依天禧四年四月二十五日敕,从不应为重杖八十上定断。”此次事件同时也暴露出三衙禁军“并无诸军军号与随身装着名件明文”。审刑院和大理寺统计了三衙诸军兵士的“合属军号与随身装着衣物”,当时军装的惯例为:渤海(隶殿前司)、神卫、神卫水军、奉节、床子弩雄武、飞山雄武(以上隶侍卫步军司)服紫䌷衫;吐浑(隶殿前司)、员僚直、龙卫、云骑、武骑、龙卫带甲剩员(以上隶侍卫马军司)服紫絁衫。由此可见,侍卫步军司和侍卫马军司士兵多穿紫衫。由官方发放的紫衫,各“系军号”,属于“军号法物”不允许贩卖。庆历八年(1048),翰林学士张方平在上朝时发现“诸军帅从卒一例新紫罗衫,红罗抱肚,白绫袴,丝鞋,戴青纱帽,长带绅,鲜华烂然。……盖一卒之服不啻万钱。” 一套紫罗衫颜色搭配丰富,价值不菲。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曹泳提到军人穿绯紫衫,其材质为绢。南宋中期的赵彦卫观察到“今厢、禁军皆衣紫,惟浙漕司兵士独衣绯衲”, 足见紫色军装的普遍程度。

3. 红色军装

红色军装同紫色军装一样,应也是由礼服演变推广而来。如前所述,皇帝巡幸地方时,金吾将军帅士春、夏两季穿绯衣。成书于宋英宗朝的《太常因革礼》载皇帝所乘逍遥辇有“辇官十二人,春夏服绯罗衫,秋冬服白师子锦袄。” 春夏绯服应是当时有军队编制的辇官的服制。宋徽宗驾幸临水殿宴赐群臣时,诸军有百戏表演,百戏乐船中,“有小龙船二十只,上有绯衣军士各五十余人,各设旗鼓铜锣。” 一千余人皆穿绯衣,场面热烈壮观。郊祀时宋徽宗在青城斋宫内祭祀,铁骑守护在宫城外围,此外还有“诸军有紫巾绯衣素队约千余,罗布郊野。” 身穿红色军装的护卫队有一千余人,散布郊野,仿佛一片红色的海洋。

为区别士兵所属军号,军人分别穿紫色和红色的军装。天圣七年(1029)的统计结果显示,三衙禁军中,马军司、步军司多穿紫色军装,殿前司士兵的军装多为红色:捧日、天武、拱卫、骁骑、骁胜、宁朔、龙猛、飞猛、神勇、宣武、虎翼、卫圣(以上隶殿前司),服绯䌷衫,虎翼水军、虎翼(以上隶侍卫步军司)绯衫。同时,诸军指挥还配有“绯小绫卓画带甲背子。” 两宋之交的袁文注意到,北宋末年至绍兴末年,“天下军州戎服皆用绯。” 其实不然,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绍兴知府曹泳提到军人穿绯紫衫,其材质为绢。由此观之,袁文似是夸张之语,有以偏概全之嫌。南宋中期的赵彦卫指出“今厢、禁军皆衣紫,惟浙漕司兵士独衣绯衲,颇存往制。” “颇存往制”正能说明红色军装的流行程度,但除浙漕司兵士外,还有其他部队也穿红色军装。如开禧三年(1207)二月,金军从东北方向而来,准备攻打德安城。还有其他队伍自“千金坊、太山庙分两队,每队五百余人”,尾随而至,“红袄甲裙,执宣司旗帜,自称援兵”,还与金军发生了小规模冲突。此援兵是金兵身穿战败宋军衣甲假扮,金军这一自导自演的戏码被县丞王允初识破。宋军军装为红袄甲裙,仅假扮宋军者就有一千多人,可以想象,宋军中穿红色军装者更多,程珌的奏章则验证了这一猜想。嘉定九年(1216),程珌观察到“镇江所造红衲万领,且欲先招万人。” 嘉定十四年(1221),“制司密遣刘琸等渡淮攻泗州,全军败覆。”扬州守臣崔与之担心金军乘胜追击,“亟遣强勇马军百骑,星驰盱眙,沿淮一带巡哨,官给铠仗及红绿白布马衫各百领,并诸色旗帜,令其随处换易”,对外声称“遣去五百骑巡边”。除巡哨马军自身的军服之外,还带有红、绿、白三种色差较大的军服及马衫各100件,可见红色军服为常备军服。宝祐六年(1258),庆元府调并500支援京湖前线,500人均穿红布衲袄。 

宋理宗朝,红色军装数量较多。《景定建康志》载宝祐二年(1254)年底,库存红布衲袄5831领,红布衲裙2073腰,红布绵絮软缠袄5763领,红布衫10领。红色军装8543件,占库存的56.27%。宝祐三年至宝祐六年(1255—1258)正月间,共制造红布绵絮软缠袄1000领,红布衲袄9179领,此外又添修了宝祐二年(1254)的库存,所存红色军装23856件。宝祐六年(1258)制作红布小绵袄5500领,红布衲袄1000领,添修红布绵絮软缠袄1536领,红布衲袄9144领,刷染红布衲袄1935领。库存红色军装19115件,占库存的74.5%。此外,从添修的数量上来看,宝祐三年至宝祐六年间(1255—1258)红色军装的使用量较高,仅需要修补的就有12615件。开庆元年(1259)四月十三日至景定二年(1261)七月,共制造红布衲袄4000领,红布绵腿裙500腰,添修红布衲袄1500领,红布绵絮软缠袄340领,此时库存仅6340件。红色军装仅1840件可以修补,足见其消耗量之大。数据还显示,开庆以后,红色军装的数量明显减少。又如宝祐六年十月至开庆元年五月(1258—1259),明州制造“红衲袄并腿裙壹阡副计贰阡件”,“红布衫柒伯肆拾贰领”, 红色军装仅有2742件。数量减少似与制造其他颜色的军装有关。

4. 黑色军装

宋太祖时,“军人不得衣皂”, 明确禁止军人穿黑色军装。宋太宗太平兴国九年(984)五月规定,十月一日赐玉清昭应宫杂役、十将“皂䌷绵旋襕”。役兵可以穿黑,此后渐多。咸平初年仲冬时节,宋真宗赏赐在秦州极边地区上番的保毅士兵军装,“十将以下皂绫袍。” 天圣七年(1029),据官方统计,三衙禁军每年的春冬衣赐皆有黑色军装,且为统一形制,没有军号标识,其中春衣为“皂䌷衫”,冬衣为“皂䌷绵披袄”, 可见黑色军装的普遍程度。

表1 天圣七年三衙春冬衣赐简表


南宋建炎元年(1127)九月,保安军第七将招募兵士入伍时,发放例物时有不同材质的黑色军装,如皂纱头巾、皂绢头巾、皂绢系腰、四䙆绢皂衫、四䙆皂䌷衫。不过这些军装并非实物,而是折支相应的布帛,如“皂纱头巾壹顶,折绢叁赤”。建炎四年(1130)五月,兀朮再次攻击建康府,岳飞“令百人衣黑衣”, 借夜色为掩护,扰乱敌军大营。可以推断,此处的黑色军装属于定制,岳飞部队的军装并非黑色。绍兴二年(1132),李纲在与提点荆湖东路刑狱公事吕祉的信中提到,江西帅司遣兵支援虔州,中途叛乱,叛军“皂衣白帜”, 应仍是宋军服制。绍兴末年,袁文观察到军人服装“忽变为皂色,用墨汁染成。” 朱熹曾说“皂衫更费重”, 在财政吃紧的南宋,全国统一军装为黑色较为困难。据前文对袁文记载的分析,应是部分地区将军装颜色统一为黑色。南宋晚期,建康府都作院制造的军服中,有不少黑布衲袄、黑布衲裙,如宝祐六年(1258)添修“黑布衲袄四千四十二领”,开庆元年四月十三日至景定二年七月(1259—1261)创造“黑布衲袄三千一百五十领”等。黑色军装数量虽多,但在同期库存中占比不高,宝祐二年(1254)底占10.14%,宝祐六年(1258)占19.65%。

5. 白色军装

白衫在宋代一般用作丧服,宋太宗、宋真宗、宋高宗、宋孝宗、宋高宗吴皇后等逝世时,军人、百姓都穿白衫、纸帽子。白色服装不耐脏、不易清洗、不易隐藏,行军作战时实用性不强,因而宋代作为套装的白色军装较少,或饰以图案,或作里衣、裤子。成书于宋英宗朝的《太常因革礼》载皇帝所乘逍遥辇有“辇官十二人,春夏服绯罗衫,秋冬服白师子锦袄。”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官方统计三衙禁军每年的春冬衣赐中有大量的白色服装,如白绢汗衫、白绢裌袴、白绢衬衣、白绢绵袜头袴、白绢夹袜头袴,开封高级军官贴身侍卫所穿白色衣物仅有白绫袴,保安军第七将招募兵士发放的例物如白绢夹袴、白绢汗衫等, 显然属于军装的配色。建炎元年(1127),宗泽战败,他与权邦彦“更士卒白布衫、草履夜走。” 为避免被擒,二人选择更换士兵的白色军装。嘉定十四年(1221),扬州守臣崔与之遣强勇马军百骑在沿淮一带巡哨,“官给铠仗及红绿白布马衫各百领”, 白布衫为常备军装。南宋扬州驻军有“白布衲袄”、“白布护膝”、“白布腿裙”,宁江军新刺士兵中的“单身人,创给冬衣、白布绵袄三千领”, 是以白色为主色的军装,相较于其他颜色的军装,略显罕见。

6. 黄色军装

宋代黄色军装始自太平兴国八年(983),宋太宗赐边防士兵黄衣,如“河北、河东缘边戍卒,人赐黄绢襦一。” 此后每年的十月一日,牛羊司放牧军士、外仗作坊前宿直长行都有“黄绢绵袄”的衣赐。天圣七年(1029)审刑院和大理寺统计到三衙禁军每年冬天都赐有不标示部队番号的“黄绢绵袄子”。以上黄色军装都是御寒的冬服。靖康年间,金兵围攻开封城,“京城四壁共十万人,黄人黄旗满市。” 时值冬季,“应募者悉庸丐寒乞之人”, 可见十万人所穿军服应是黄袄。南宋理宗宝祐以后,黄色军装应用广泛,如宝祐元年(1253),寿昌军忠义军共2000人,“本名义勇”,“张元简为沿江帅副改名‘黄袍夫’”,2000人均穿黄色军装。寿昌在库的军需物品中,旧损堪修的“黄布衲袄六百六”,后又添修“黄衲袄一千领”。宝祐六年十月至开庆元年五月(1258—1259),明州制造“黄布衫玖伯领,黄布软缠伍伯肆拾伍领”, 占当时制造总数的1/3强。开庆元年四月十三日至景定二年七月(1259—1261),建康府都作院制造“黄布衲袄三百五十领”、“招军黄布衫五千四百一领”。其中,5401件黄布衫是招募新兵的服饰。

7. 绿色军装

绿色军装在南宋较为常见。中国四川省曾出土大量宋三彩陶俑,北宋、南宋均有,武士俑的颜色以绿、褐为主,龙泉驿区博物馆更是藏有《南宋三彩武士陶俑》,通体呈绿色,无铠甲。可见,该地士兵多穿绿色军装,铠甲颜色应为褐色。嘉定十四年(1221),扬州守臣崔与之遣马军百骑巡哨沿淮一带,“官给铠仗及红绿白布马衫各百领。” 骑兵军装颜色多样,除常见的红白军装外,绿色也在其中。随后,金军占领蕲州城,搜寻知府、通判、赵制干等人,赵与 “幸身衣军人绿布衫”, 免被生擒。可见,蕲州军人有绿色军装。建康府也有身穿绿色军装的士兵,如开庆元年四月十三日至景定二年七月(1259—1261),建康府都作院制造“绿布衫二千二百二十七领”。南宋扬州驻军有“绿布衲袄”、“绿布衫”, 是厚薄两种形制的绿色军装。

龙泉驿区博物馆藏 南宋三彩釉陶长袍武俑


8. 青色军装

宋代还有一定数量的青色军装。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街道司招置类似城市警察的兵士500人,每人发放例物“钱二千,青衫子一领”, 街道司500位士兵均穿青色服装。宋徽宗匿名于李师师处饮酒,因此时李师师不识其身份,误以为是对皇帝的大不敬,命人报与“左右二厢捉杀使孙荣、汴京里外缉察皇城使窦监”,两人所带巡兵二百余人皆“腿系着粗布行缠,身穿着鸦青衲袄。” 二百余人非全员出动,实际穿青色军装者更多。南宋扬州驻军有“青条软缠”, 是青色战袍。


尾  论


宋代军服颜色经历了从不讲美观、只追求不显眼以便于隐蔽的褐色,到逐渐开放、色彩纷呈的发展过程。宋太祖朝普遍为褐色,不甚美观,但追求排场的仪卫军服有红、紫、白三种颜色。宋太宗朝开始将部队褐色军装改为紫色,应是由礼服演变推广而来。红、紫二色成为宋代士兵军装的基本配色,使用较为广泛,此外尚有黑、白、黄、绿、青等颜色。从彩色军装的使用地域来看,京师地区的军装多为紫、红、黑、黄四色,材质多为䌷、絁、罗、绢,此外尚有少数青色军服。地方军队的军服以褐、红、黄、绿为主,材质多为布。北宋时红色军装颜色为深红色,紫色军装颜色为赤紫色,南宋时有绿色军装,红色军装颜色为粉红色,紫色军装颜色为黑紫色。

从军装的使用对象来看,皇帝、文武臣僚、乡兵头目的军服并非常服,仅在短暂的军事活动中穿着,无定制。相比之下,乡兵头目所穿军服的时间较长。现役军官、士兵的军服为常服,为日常穿戴之服,有统一的形制和颜色规定。此外,仪仗队军服为礼服,如六引服饰中有碧罗袄、紫绿罗袍、紫绯罗绣袍、紫䌷宽衫、绯䌷袍、青罗黄䌷花衫、银褐绯皂䌷花衫、绿罗甲、粉青绯紫三色大搭缬罗衫、紫罗印皂斜搭衫、紫罗皂花衫、绯绿罗、红盘雕背子等, 色彩搭配丰富,虽有规定形制及颜色,但仅节日引导时穿戴,不属于日常军服。

宋代士兵军服颜色从单一的褐色发展到以紫、红为主的多色军装,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其一,多色军装出现与士兵数量增加密不可分。募兵制下,宋代士兵都是招募而来,官府需为士兵提供一切生活需求,军装自不例外。随着士兵人数日渐增多,为了区别军队分属,除了在军装上刺上不同的番号之外,增加军装颜色是最简单的区分方式,这也是是多色军装出现的先决条件。其二,多色军服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支撑。宋太祖朝士兵军服仅有褐色一种颜色,且禁止服黑,除与士兵数量不多有关之外,“皂衫更费重”, 国家财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故而多色军装尚未进入统治者的考量之内。此后宋朝经济实力与日俱增,且军费开支庞大,是多色军装出现的经济基础,如宋仁宗朝“一卒之服不啻万钱”便是明证。其三,彩色军装的发展是统治者审美观的映射。宋代军装颜色在宋太祖朝时为褐色,宋太宗一改前制,紫色军装开始流行。宋仁宗朝,紫色军装更注重色彩搭配,如开封诸军将领的随从穿“紫罗衫,红罗抱肚,白绫袴,丝鞋,戴青纱帽,长带绅,鲜华烂然。” 其四,多色军装的发展体现了宋官府对军队的重视。在少数民族政权环伺并不断交锋的背景之下,宋官府对军队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除军队数量及军费开支常年居高不下这一外在表现之外,军服色彩逐渐丰富也是对军队重视的体现。

从宋人正色、间色的色彩观念来看,宋代军服并没有明显的正色、间色之别。正色指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间色是五种由正色互相混合而成的颜色,指绿、碧、红、紫、骝。在五正色中,日常军服颜色有黄、黑、白、青四种,没有赤色;五间色中,日常军服颜色有绿、红、紫三种,没有碧、骝二色。此外还有在正色、间色系统之外的褐色和绯色军装。宋朝为火德,崇尚赤色,即大红色、正红色,但军服颜色中只有绯色(深红色)和红色(粉红色)而无赤色,这既彰显了宋官府对军队的重视,又树立了赤色的至尊地位。就红色军装而言,北宋时为深红的绯色,色彩在正色、间色系统之外,南宋时为粉红的红色,属间色。

从军事科学的角度而言,普通军装尤其是作训服应当注重隐蔽性。但宋代大多数情况下并无此考虑,甚至突出鲜亮光彩,运用色彩力量。典型如驻守陕西边防的选锋军“最为骁锐,皆一当百,银枪锦袄,光彩耀日”, 士兵所穿锦袍等营造出的阵容光彩晃眼,故意炫耀,颇有震撼力,强调的是军装颜色本身的光彩力量。宋官府检阅出战蕃兵武艺时,对武艺高强者“支颜色战衣袍并丝勒巾,以鼓激众心”, 更是用彩色战袍勉励士兵积极训练。咸平二年(999),宋真宗前往河朔地区,顺便检阅附近部队,董福与王均部队“衣服鲜弊不等,均众因是慙愤” ,王均部下因军装不如董福部下鲜艳华丽,既羞愧又愤恨。这就不难理解宋代军装的多彩了。加以宋代实行募兵制,军装必须美观才有吸引力,况且宋代经济发达、军费开支占财政总支出的80%,有足够的财力用于军装染色。这是宋代军装色彩的特殊性。

学者研究指出:“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常规武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射程越来越远,华丽的军服也逐渐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身穿红色军服的英国士兵在英布战争中频频失利,损失惨重,这也开启了军服色彩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改革。军服色彩越来越多地考虑作战环境以提高隐蔽性,绿色军服、迷彩服开始普及,绿色更是成为了军人的代表。但以红色为代表的彩色军装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世界各国举行阅兵仪式时,还能窥见各色军服。


丨延伸阅读丨

程民生:杏代橙僵:宋代橙色的更新

程民生:宋代色彩社会发微

程民生:宋代社会中红色的功能

程民生:宋代社会中黄色的功能

程民生:青色在宋代社会的发展与广泛应用

程民生:宋代紫色奇特的社会功能

程民生:美丽农业:宋代的植物染料

程民生:斑斓集萃:宋锦的色泽及功用

程民生:宋代黑色的地位与功能

程民生:宋代蓝色的崛起

程民生:无彩的奇异:宋代白色的社会功能

程民生:惊艳:宋代开封的城市色彩

程民生:宋代的白旗与白旗军

程民生:土石丹青:宋代的矿物颜料


宋史研究资讯

微信号:songshiyanjiu

邮箱:txq1627@126.com

扫码关注我们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宋史研究资讯
汇集宋史研究领域的各种讯息,包括专家讲座、学术会议、新书推荐、期刊论文、论文答辩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