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12号线,在规划历史上主要有三个版本。
第一版12号线,实际是如今的大兴线。
第二版12号线,是斜穿京城的穿城线。
第三版12号线,是如今的“地下北三环”。
其中,重点聊聊斜穿京城的12号线是怎么消失的。
连12号线这个名字都换过三次主人,那么未来18号线这个名称如果给新开通的线路,也就不奇怪了。参见:
本篇文章大家可以看到:
01 第一版12号线,带动黄村大发展
02 第二版12号线,斜穿京城大突破
03 第三版12号线,确定地下北三环
1983年版本的北京地铁规划,只有1-8号线,即一环七线规划。
1993年版本的北京地铁规划,只有1-12号线。
只不过当时的12号线,完全不是现在的地铁12号线。
这一版的规划可以看出,当年连现在地铁10号线环线的规划都还没有。
*1993年版地铁规划,作者维基共享资源用户 hat600,按CC BY-SA 4.0国际版提供*
这一版规划里,近郊的西三旗、首都机场、东坝、通州、亦庄、西红门采用地铁覆盖,更远的门头沟、昌平、密云则是采用三条市郊铁路覆盖,房山甚至没有考虑轨道交通。
后来,由于希望快速带动北郊居住区的交通服务,利用京包铁路走廊,经过多轮方案比选,诞生了“城市铁路”,当时考虑到规划1-12号线都已经固定,因此直接跳号,编码为13号线。
但当时也没有预料到,后来,12号线经过了两轮大规模的调整。之后的12号线便不再跳号,都给到了当时阶段希望修建的重点线路。
1993年地铁规划的第一版的地铁12号线,从北京南站到大兴黄村,为纯粹的郊区放射线。这条线路也就是现在的大兴线的雏形。
不过,仔细研究1993年版地铁规划,会发现为了保持序号完整性的10号线、11号线和12号线都已经面目全非。
可以对比新开通的地铁线路图:
*2024年12月15日开通3、12号线后的地铁线路图*
后来,线网规划里逐步确定了4号线连通大兴的计划,12号线的编号也就释放了出来。
02 第二版12号线——斜穿京城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
紧接着,关于地铁规划的大讨论就开始了,新的地铁蓝图明确提出要将部分线路改为斜线交叉式。
2002年,市里决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并提出重点发展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再加上申奥成功带来的新契机,北京地铁发展进入了黄金期。
2002版地铁规划,提出了“地铁斜穿北京城”的理念,这时候的地铁12号线,功能大升级。
*2002年“地铁斜穿北京城”相关报道*
在2004年总规的地铁规划里,12号线成为就是“地铁斜穿北京城”这条西北——东南的对角线。
2004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2020年建成轨道交通线路19条(中心城线路15条,市郊线路4条),运营线路总里程约570公里。
实际上,2020年12月31日,轨道交通房山线北延(郭公庄—东管头南)、16号线中段(西苑—甘家口)、有轨电车T1线开通试运营,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总里程达727公里,远超2004年总体规划对2020年的570公里目标。
第二版地铁12号线起点为西黄村,终点在马驹桥,呈现西北—东南斜向穿城。
由于斜穿线路的特殊性,规划的12号线与多条东西向、南北向和环线地铁线路均有换乘。
其中在车道沟站与11号线(后规划调整并入现在的10号线)换乘,在国家图书馆与9号线换乘,在动物园与4号线换乘,在车公庄西与6号线换乘,在展览路与3号线换乘,在月坛北街与16号线换乘,在灵境胡同与4号线换乘,在和平门与2号线换乘,在前门与8号线换乘,在天坛东门与5号线换乘,在左安门与14号线换乘,在潘家园与10号线换乘,在开发区内与亦庄线换乘。(部分线路有变动,未全部列出)
只是,由于这条线路的实施难度实在太大,最后消失在线网规划里,仅保留了局部,拼接到了其他线路。
辨识度最高的,就是东南段组成了如今的地铁17号线。
如图:
*2004版总规地铁线网规划(局部)*
对比如今的17号线南段:
*17号线南段*
而第三代的12号线,即将横空出世。
03 第三版地铁12号线——“地下北三环”
各类地铁规划与城市规划信息,可以持续关注。
关注谈谈城市规划,让我们好好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