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肌的功能解析
位置:中下斜方肌深面,两肩胛骨之间,可分为小菱形肌和大菱形肌。
小菱形肌起点:C7~T1椎骨棘突
小菱形肌止点:邻近肩胛冈的肩胛骨内侧缘
大菱形肌起点:T2~T5椎骨棘突
大菱形肌止点:肩胛冈下方的肩胛骨内侧缘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4~C5)
相关筋膜链
菱形肌参与构成螺旋线,也参与构成手臂线中的臂后深线。
主要的功能
菱形肌是肩胛骨内收(后缩)的主要肌肉。
菱形肌也是肩胛骨下旋和肩胛骨上提的主要肌肉。
在姿势上,菱形肌和其它肩胛带肌一起可以使肩胛骨维持在正常位置上。
(肩胛骨后缩)
常见功能障碍
肩胛骨内侧缘突起的翼状肩
菱形肌的主要姿势功能是稳定肩胛骨,使其贴于胸廓后壁。当菱形肌无力时,肩胛骨可能无法保持正确的位置,导致翼状肩的形成,这可能会影响肩部的整体稳定性和功能。
上交叉综合征
菱形肌无力常与胸部肌肉紧张相结合,导致上半身向前倾斜,形成圆肩、驼背、头前伸的上交叉综合征的体态。
军姿背
菱形肌的紧张可能会导致“军姿背”的形成(夹背的姿势),军姿背与肩胛骨过度后缩有关,长期如此可能会使胸椎曲度变直,从而影响脊柱的灵活性和缓冲能力。
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与不适
菱形肌的激痛点是引发肩胛骨内侧缘疼痛和肩胛骨活动时发出“咔嗒”声的常见肌肉。不过,问题的根源可能不是菱形肌,比如斜角肌和胸部肌肉都可以导致菱形肌问题的产生。
常见物理疗法
1
菱形肌的触诊
触诊目的:精准定位目标肌肉的位置,评估肌肉的结构、功能和病理变化。
客户俯卧姿势,将触诊侧手臂置于腰背部,治疗师触诊手置于脊柱和肩胛骨之间。
嘱客户手臂离开腰背部,使肩胛骨下旋并内收(激活菱形肌并抑制斜方肌),感受菱形肌收缩。垂直弹拨肌纤维,感受菱形肌轮廓。
一旦准确定位了菱形肌,治疗师可以嘱客户放松,并开始对其进行评估和松解。评估包括观察肌肉的外观、触诊其紧张度和压痛程度,以及通过动作测试来评估其功能。
2
激痛点自我松解
菱形肌激痛点通常位于靠近肩胛骨内侧缘的位置。它会引起肩胛骨内侧缘的疼痛,而且休息时疼痛可能会更加明显。
用背部将理疗球抵在墙壁,找到压痛点,持续轻柔的滚压按摩,直至痛点得到缓解。
激痛点松解的难点在于,疼痛的部位不一定是问题的根源,肩胛骨内侧缘痛不一定由菱形肌导致,也可能是其他肌肉导致,如上后锯肌、斜角肌、肩胛提肌等。
3
肩胛骨松动技术
治疗目的:解除肩胛骨周围软组织粘连,恢复肩胛骨正常活动性。
患者侧卧位,保持放松,治疗师站于一侧,用双手包绕患者肩胛带。
控制肩胛骨使其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也可以控制其做后缩、前伸、上提、下降、上回旋或下回旋的运动。
可以在不同的体位下进行操作,请注意整个过程应该是无痛的。
4
菱形肌功能强化动作
训练目标:强化菱形肌的力量和收缩感知力
双手抓住弹力带两端,脚踩弹力带中段,双脚间距与肩宽,站姿俯身,背部平直。
呼气,手臂向两侧打开,同时肩胛骨后缩,感受菱形肌收缩;吸气,还原动作,重复以上过程。
4组,每组15~20个。
5
菱形肌PNF拉伸
拉伸者站姿或坐姿,右手屈肘叠放于胸前,左手从下方抓住右上臂。
当左手准备施加拉力时,让右侧菱形肌保持等长收缩进行对抗,持续6秒,然后放松,右手在胸前伸向对侧更远处,进一步拉伸菱形肌,重复该操作3次。
温馨提示
以上治疗方式仅供参考
不能代替任何医疗手段或医师建议
请在专业人士引领下进行操作
// 长按进入课程 //
了解更多健康科普知识
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