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冯军峰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Nanobiotechnology》(中科院一区,IF 10.6)在线发表了题为“Temperature Induces Brain-intake Shift of Recombinant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y”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颅脑创伤(TBI)后治疗性低温(33℃)和病理性高热(39℃)对脑损伤后神经保护剂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HDL)脑部运输和神经细胞摄取的影响,为TBI的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新视角。
颅脑损伤(TBI)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 hypothermia)在重度TBI患者中常被使用;TBI患者本身常伴有病理性的高热反应。这些临床实际中常出现的温度变化,对于脑保护药物在受损大脑中的运输影响、各种神经细胞摄取情况及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冯军峰教授带领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仁济医院神经外科及相关合作团队,首先开展了相关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具有抗炎、抗氧化活性以及能够穿透血脑屏障(BBB)的重组高密度脂蛋白(rHDL)作为模型药物。研究发现,亚低温和病理性高热均会降低rHDL在控制性皮质损伤小鼠模型中的脑部运输和病变区域靶向能力。研究也发现,亚低温抑制内皮细胞、神经元、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对rHDL的摄取;病理性高热抑制内皮细胞和神经元对rHDL的摄取,却能促进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对其摄取。相关分子机制研究发现,温度通过调节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和LDLR相关蛋白1(LRP1)的稳定性,从而改变神经细胞对rHDL的摄取效率。
这项研究首次全面报道了颅脑创伤后体温改变对rHDL在脑内摄取的变化及分子机制。这对于协调药物治疗和温度管理在个体化和精准医疗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冯军峰教授表示:“颅脑创伤及许多神经疾病的救治过程中,都会涉及到物理因素和化学药物的综合应用。本项研究提醒了TBI治疗中考虑温度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理解温度如何影响神经保护剂的运输和细胞摄取,将会指导我们更精确地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以期提高最终的治疗效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冯军峰教授为通讯作者,江基尧教授和李劲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黄佳琳助理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彭亦东硕士研究生、汪鑫住院医师、顾晓坤博士研究生、伊遥硕士研究生为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简介
冯军峰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主任医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上海市颅脑创伤研究所副所长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学组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兼秘书
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王正国创伤医学奖创新奖、上海市银蛇奖、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青年)、上海市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专注于颅脑创伤、神经重症相关临床手术及综合救治,开展脑损伤保护和神经修复再生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授权专利20项、发表30余篇SCI论文
扫描二维码,前往冯军峰 教授学术主页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第一作者简介
黄佳琳 助理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博士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Cell Death and Differentiation、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dvanced 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等SCI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相关推荐
声明:脑医汇旗下神外资讯、神介资讯、脑医咨询、AiBrain所发表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脑医汇及主办方、原作者等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裁切、录制等。经许可授权使用,亦须注明来源。欢迎转发、分享。
投稿/会议发布,请联系400-888-2526转3
脑医汇App(原神外资讯/神介资讯App)“话题圈子”重磅上线,这里有各种专业问题及权威解答,点击“阅读原文”抢先体验!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