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开门
听普通人口述历史,每个故事都值得被荣耀。
文|番茄
番茄开门工作室已经开张整一个月了。
10月24日零点,我们通过公众号发布招募帖后,很快收到了近五十位朋友的响应,主要是诺友,竟然还有十年前的老同事,一位十几年前在微博上关注我的网友,仅一周就确定下工作室的小团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人员包括编导、剪辑师、运营、插画师、音乐人、IT等,并且马上就进入创作阶段。
截止到昨天,我们已经发布了五篇原创文章,五张图片文章,五个原创视频,还有一个访谈播客今天上线。虽然说不上多么高产,但每一篇发布尤其是视频,都是大家在线上刚刚认识、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接力打磨出来的。在这个过程里,我看到了来自天南海北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为一件事的齐心协力。过程中总有小伙伴在群里问“我能做什么”,或着急地说“我忙完XX 就可以加入了”。
大家素不相识,相识于网络,却如此相互信赖,默契合作,为一个刚刚开张、没有商业回报的工作室出力,让我除了感动不知道可以说什么。
人员到位后,我们开了一个简短的启动会,会议上每个人都以黄金三分钟的形式介绍了自己,让我更是看到了一个又一个闪烁着生命火花的有趣的人。
我作为主持人和开场,简单给大家介绍了「番茄开门」的背景、由来和定位是什么。
「番茄开门」,从成立之日起,就是聚焦在那些普通人的故事上。对我本人来说,过去这几年,用文字在诺言社区里、个人公众号上记录那些普通人的故事,收到很多反馈,从现在起,我有了包括视频在内更多讲故事的手段,去发现生活里的普通人,从诺言社区,从身边,去看见平常未必会被看见的他们。「番茄开门」,打开的不止是我走近诺友的一扇大门,也是走近诺言社区之外普通人的一扇大门,更是番茄自己的一扇新大门。
给大家介绍完这些背景,我特别提到了「番茄开门」工作室的四条原则。
工作室的事情永远不是你的优先级
对于每一个热心加入工作室的小伙伴,我总是充满感激。某种意义上,是大家成全了我的梦想,把我对人的好奇、对那些生命故事的捕捉,以一个多彩的形式展现给更多的人。
要知道,以前我在新浪博客、微博、论坛、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写小作文记录生命里那些来来往往的普通人的故事时,我真的是必须像一只队伍,拍照、视频、剪辑、文字、排版,我个人的大部分业务时间都投入其中。没想到,宇宙送来了一支小分队给我,和我一起去记录那些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故事。
所以,对于大家志愿贡献的宝贵时间,我特别在意,提醒自己要尊重每一份奉献的时间和精力。不过,我请大家如果临时无法完成被分配的项目时(不需要任何理由),及时告知,我们协调即可。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对他人尊重,我们也在这里培养职场素养。
看见
如果说番茄开门工作室只能有一种工作语言,那就是看见。我们在这个平台,去看见那些珍贵的普通人,我们也在团队里看见每一位热心付出的小伙伴。
因为大家的信任,我和村长一起肩负着带着一个小团队的任务,对于这个特别的团队,我和村长始终相互提醒,秉承着一个信念——去真心帮助团队里每一位成长,看见他们,支持他们,托举他们。我们始终坚信,如果足够尊重、相信和看见团队的每一个人,他们就会生发出无穷的创造力。
事实上,从番茄工作室的名字由来、logo创意,到价值观视频内容的创作,再到团队项目一个又一个新想法,我分明都看到了“当一个人被看见,就会生长出很多创造力”。
这一周刚好是美国的感恩节。我们也启动了一个新做法,那就是每月发布一封“看见信(Affirmation Letter) ”,去支持和认可团队里具体做事的小伙伴的努力和付出,让村民看到团队的工作人员。尽管我和村长,作为发起人,常常是那个站在前台的人,可是我们始终觉得比我们更需要被看见的是那些在我们后面做了大量支持、保障工作的人。
要享受,轻启动
这个月初我在诺言社区带领书写工作坊,我再三强调的一点是与其说是我们坚持写作,不如说是保持享受写作的感觉。
当我看到工作室里的小伙伴,每个人都主动去认领项目,主动发挥创意,主动拍摄身边的视频刚好给我们的原创提供了完美素材,主动要求学习剪辑好更多地参与团队任务时,我就很庆幸,大家在这里有被赋能,不是消耗的。
做任何事,只要觉得享受,被赋能,就能自动地持续下去,就不需要借助外力或者有意识地甚至动用意志力去坚持。
当然如果要享受,就不能把做的事情变成负担。所以,我再三强调我们要以最小的负担做成一件事,原则就是轻启动,轻运营。
所以你会看到我们的闪光村没有太多运营,一张简单的介绍海报就是招呼每一位来的访客。团队做事也尽量以精简方式进行。我坚信,越简单越能持久。
从工作室开张第一天起,我就希望「番茄开门」的门可以一直开着。因为我想讲普通人故事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条路我一个人走了二十年,从我第一天写新浪博客起。现在,我终于找到了人和我同行。
老实说,过去一个月时间里,我除了正常上班,带孩子去波士顿、接待外地诺友、参加孩子学校活动、还有在诺言社区授课,真是超高速运转,进而严重睡眠不足,可是每一天睡去的时候,心里都洋溢着踏实的感觉。我和村长说,能够开始做「番茄开门」这个项目对我最大的意义就是,有人和你一起做你想做的事,当你回头,发现有人就在那里,等你需要。
曾经的青春时光里,有多少次,我一个人踽踽独行,去做想做的事情,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回头环顾四周时,发现只有你自己,唏嘘不已。没想到,人到中年,竟然还可以有一支队伍,和你一起做事。我只想说,感谢命运的善待和厚爱。
是共创不是个人发光
「番茄开门」工作室从成立之日起,我就再三申明,这个工作室不是番茄个人的工作室,是一个共创的平台,只是用了“番茄”有关的名字而已,其实是大家相互照见,相互托举,一起做件好玩的事儿,记录生命里那些闪光时刻。
于是,我们发动初创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参与,也发动那些当初报名虽然未必录用但是还留在闪光村的村民,为我们提供原创文章、收集素材,寻找身边的普通人,挖掘他们的故事。
村长曾经是资深媒体人,居然和我说“谢谢你让我觉得还可以重拾梦想”。那一刻,我其实比他更感动。原来不止是只有我,人到中年,还怀有梦想。
我们看到还有人因为看到第一篇「番茄开门」的招募文章慕名而来,还在加小助理微信,进入闪光村。因人手关系,我们没有怎么运营群,可当我们知道原来还会有人被闪光村的故事吸引加入我们时,我们决定用讲座的形式回馈村民的信任,当做出这个决定后,工作室的小伙伴立马纷纷贡献idea,毛遂自荐看自己能分享什么。原来,在闪光村,我们相信并践行,施比受有福,从我们决定给予的那一刻起,能量的齿轮就开始转动。
由于加入的人在增加,我们在微信群里发布了群规,特意给诺言社区开了绿灯,也特别针对有团队成员担心转帖会“引流”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新认知。“如果您觉得别的场域更能让自己被看见和接纳,我们高高兴兴送您出村”。因为我始终认为,我们留在一个群体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被看见、被接纳,重要的不是谁提供的这份看见和接纳。你可以说是佛系运营,但其实是我们对一个社区foundation(根基)的认知。
穆旦说,“我的全部努力不过是完成了普通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甚理解。后来,我才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
活着从来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好好活着不是要将自己生活包装精致给别人看,而是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也许普通,也许平淡,也许微不足道,可是,在「番茄开门」就是要为那些微小的生命故事代言,为那些不耀眼的小人物站台,为那些珍贵的普通人写属于他们的历史,“未必是教科书里的历史,才最值得纪念”。
比如那篇《大梦一场还是大梦初醒》发布幕后就有个小故事。
我当时分别看到这两篇独立小故事,觉得很好,但又觉得单独发少了什么,直到两篇比照看下来,顿时觉得仿佛是天造地设的匹配,让我看到了很多普通中国人的命运,也看到了也有觉醒者推开命运之手的上下求索。可因为平台原因,在发布最后一刻居然被告知不能用原创,可这与我们原创的初衷不符,我当时觉得很沮丧。
团队劝我放下去睡觉,我也提醒自己不要执念,凌晨一点几乎睡去时,忽然灵机一动,给村长说了我的想法,他带着团队趁着我睡觉的功夫,一步一步实现。我一早醒来又参与讨论斟酌,最后有了现在引子+播客的形式呈现。团队小伙伴几近12小时的接力,从写引子,到文章编辑,从朗读到播客制作,一气呵成,比德芙还丝滑。
村长说,他好久好久没有这样做事情了。最近一次还是二十一年前,2003年5月1日左右,连熬两三个通宵,把非典疫情片《北京一日》做完了。那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高光的时刻。人总是喜欢看到希望,因为闪光的明媚比无语的灰色让人觉得人间值得。
在「番茄开门」,我们就是要从那些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故事里,为大家传递最普通又最普世的价值观,我们就是要Tell Small Stories Big, 把小故事讲出大意义,因为这些都是生命给我们的馈赠,让我们在生命体验中体会好好活过的感觉。
「番茄开门」,不展示生活的精致,只呈现生命最朴素的样子。
欢迎继续关注【番茄开门】,我们第一个二本生系列播客录制已经全部结束,正在紧密剪辑中,下一期主题故事主角招募也即将发布,欢迎届时来报名,也欢迎加入闪光村,和我们一起挖掘和见证最寻常又独特的生命故事。
END
封面图片 | Agnes
编辑 | Agnes
审校 | 番茄
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个故事都值得被荣耀。这是我们自己的故事,也是我们自己的蜕变。欢迎你来后台来敲门,在对话框输入「我要敲门」,添加小助理微信,我们想听听你的故事。
各位读者朋友,感谢关注,欢迎在文末留下你的声音,也欢迎点赞,分享给你的朋友,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欢迎你在后台输入:我要敲门,添加小助理的联系方式,告诉我们你的故事。「番茄开门」,等你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