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只魔法扫帚,它可以带你冲破重重困难,飞向自由的天空。」
>>>
“这一次我站在故事的开头望向他们必死的结局。”
(《哈利·波特》电影截图)
对于一部分人而言,许多电影的“重映”都逃不过“炒冷饭”之嫌。《哈利·波特》作为魔法特效大片,曾凭借奇幻的世界观与视觉的冲击带来新奇的体验。但数年以后,随着电影特效技术逐渐精良、电影剧本构建日益多样,《哈利·波特》是否依旧特别,仍是未知数。
然而,所谓“冷饭”并没有冷。截至目前,本次重映系列电影前三部放映首日票房稳居前三,未来五部电影预售票房稳居前二。
即使剧情故事早已烂熟于心,特效场景已经不再惊艳,尽管岁月已逝,童年不再,但仍有人热泪盈眶,憧憬向往霍格沃茨,奔赴一场魔法之约。
商业符号与非凡热度的底色下是不朽的情怀与常青的向往,时过境迁,成年人依然需要霍格沃茨。
01
童年的厄里斯魔镜: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
儿时看《哈利·波特》,着迷于哈利的奇幻历险,沉醉于栩栩如生的魔法世界。从琳琅满目的对角巷,到穿墙而至的九又四分之三车站,再到古朴神秘的霍格沃茨,以及阴森恐怖的禁林等,奇特的场景满足了人们对魔法的想象。
(《哈利·波特》电影截图)
当电影塑造的角色与营造的时空融为一体,在与幼时的想象进行共鸣时,通过整体呈现的画面和氛围以及其中充满奇幻色彩的宝物,独具魔法特色的记忆符号应运而生。在提高电影沉浸感的同时,也为人们搭建起了具象化的魔法世界。
(《哈利·波特》电影截图)
孩子们用童真的眼光看待这个魔法世界,对其中直接表面的认识反映出内心的纯净与天真,不会过多思考其背后复杂深刻的含意,相信所见即所得。那时的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英雄故事,单纯地相信这个世界非黑即白。
不可否认,情怀也是一种商业价值,但其背后承载着的弥足珍贵的回忆与情感是超越金钱利益、跨越时间效益的存在。
对于90后以及00后来说,《哈利·波特》满足了绚丽的魔法幻想,构建了美好的童年回忆,创造了专属于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们愿意为情怀买单,情愿为自己的童年补上一张电影票。
而再看《哈利·波特》,在与哈利再见的同时也是在与童年的自己握手,那是一次初心与辽野的碰撞,致真我,敬勇气。
02
成长的时间转换器:阅尽千帆,不忘初心
✦
曾经稚嫩的自己看山是山,将一切美丽的结局归因于魔法的神力,直到成长的残酷剥离了“魔法”的喻体,才发现所谓“神力”另有本体。
二十三年后,我们终于成为了小时候梦寐以求的大人。经过时间的流逝,当以成年人的身份再次走进电影院,曾经的记忆符号再现激发起童年的回忆,引起情感的共鸣,记忆中昏暗的画面仿佛鲜明起来,印象中的童话故事似乎有些不同。
(《哈利·波特》电影截图)
在成长道路上,人们一次次用稚嫩的身躯去碰撞辽阔的世界,在挫折与失败中,逐渐形成自我保护机制,基于过去的经验教训,成年人会做出理性的评估。
我们不再轻易地因剧本情节的起伏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冲动。成年人视角下,哈利三人探险时的勇敢,现在似乎显得有几分莽撞;他们学生时期的张扬,现在似乎显得也有几分无礼……
(《生生不息》电影截图)
此外,情感的经历使我们意识到人性的复杂:刻薄的教授也有一片赤诚的爱意,自私傲慢的斯莱特林也曾在光明与黑暗中挣扎……好得不纯粹,坏得不彻底,世界并不是泾渭分明的非黑即白,更多的是命运弄人与无可奈何。成年人更能共情哈利对亲情的渴望、理解赫敏在爱情中的别扭、体会最终战中死亡的含意……
然而,儿童有儿童的乐趣,大人有大人的纯真。尽管成年人成熟冷静、理性周全,但我们偶尔也需要从哈利的冒险里捕捉一点纯粹的勇气,享受青春的疯狂。
(《哈利·波特》演员采访截图)
03
我的接骨木魔杖:手中无剑,心中有剑
✦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在各自生命运行的轨迹中,魔法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时至今日,人们仍宁愿相信自己是个麻瓜,也不愿相信这世界没有魔法。在《哈利·波特》的世界里,魔法可以解决一切难题,奇迹随时发生。
而麻瓜的现实生活中,社会压力重重:工作的绩效考核、情感的矛盾冲突、家人的期许目光……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未来的迷茫与生活的挑战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于头顶。在丰满的理想与残酷的现实差距下,人们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生活继续的压力似乎更为明显。人们需要释放社会的重压,排遣内心的苦闷,渴望一个神圣的乌托邦来进行自我疗愈。
(《哈利·波特》采访截图)
人们憧憬魔法世界,乌托邦里人人平等,海纳百川,包容标新立异者,善待与众不同者,“霍格沃茨没有差生,人人皆有优点。”在那里,人们可以不被规训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肆意张扬自己的青春,自由之风拂过霍格沃茨的每一寸土地。
忠诚的友谊、纯洁的爱情、无私的奉献……《哈利·波特》中所蕴含的珍贵价值品质给予现代人们精神寄托,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仿佛自己也可以成为屠龙少年,乘风破浪,披荆斩棘,面对生活中的苦难高喊“除你武器”。
(纪录片《赫尔曼·黑塞的漫长夏日》)
“人不能活在梦里,不要依赖梦想而忘记生活。”麻瓜世界没有“恢复如初”的魔法可以弥补破损,没有“清理一新”的咒语可以洗涤污垢,没有“呼神护卫”的奇迹可以保护自己……然而“巫师”与“麻瓜”之间并没有二元对立的天堑。
麻瓜手中没有魔杖,但麻瓜是自己的救世主。不为寻找魔杖的赋予,而是把自己作为主体。
(《哈利·波特》电影截图)
《哈利·波特》是童年的美梦,是成年后的乌托邦。面对现实,心中保有一份魔法的纯真与希望,也许奇迹就在我们手中创造。
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相信这个世界仍有“魔法”。
不是为了找到魔杖,而是为了找到自己。
(图片来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