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图霸屏朋友圈:捕捉瞬时,透视建构之“真”

学术   2024-11-03 21:30   北京  
Live图,在时间细缝中捕捉光影声色,将瞬时定格为永恒诗篇,刻印着生活的真实纹理。
>>>
与以往的国庆假期不同,今年朋友圈的十一“life”都“live”了起来。这源自于微信的重磅更新——朋友圈支持live图发布。
(用户在朋友圈分享旅行live图@小羊失眠了)
人们反复刷新版本确定功能更新,将积攒已久和新鲜出炉的live图全部分享,朋友圈被动态瞬间刷屏。冒着热气的咖啡杯、穿梭在树叶间的光影、在公园里自由奔跑的小狗……一切都动了起来。
图片是记录生活的方式之一,也是社交分享的载体之一。网友们对live图的钟情与之特别的成像方式有关—— 通过live图捕捉生活细枝末节,在瞬时一刻中感受确切微小的幸福与满足。
真实,似如荧荧之火,这次真的能握在手中。

信息传播到真实探索:

       社交媒体的宠儿Live‍‍

“想live图的风终于吹到了朋友圈”,livephoto功能最早源自2015年iPhone 6s产品的推出,这种捕捉按下快门前后各1.5s动态瞬间的新拍摄方式深受用户喜爱。
近年来,各种复古拍摄方式回潮、各种新兴拍摄形式出现,但大众对于live图的喜爱始终如一。在网友们长达近十年的呼吁下,微信终于开启了live图发布功能,#微信朋友圈支持live图#随即登上热搜。
可以说,live图的出现给互联网真实增加了一丝确定性,而社交分享的假面也出现了一道裂缝。
自Web2.0时代开始,人们的社交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随着自媒体行业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展,海量信息裹挟淹没大众,人们对于真实的渴望愈发明显。
从早期的“标题党”到“与素颜和解”“韩女学习法”,真实似乎转变为了互联网的流量密码。无数人跌入以真实为名的“信息陷阱”中,最终在反转和塌房的无限循环里,陷入怀疑一切的泥淖。
(近年来互联网的流量密码)
也许正因如此,在真假难辨的互联网环境下,个人更倾向于维持社交分享的真实性。以网络上的“真实”生活为范本,时刻维护和调整展露在公众视野中的“人设”。然而,持续的“台前”印象管理表演,终会导向“后台”的疲倦厌恶。网络社交的束缚,终将催生求助的渴望,甚至促使人们选择逃离。
(于文亮走红“是一场属于普通人的狂欢”)
真实和虚假的对立,变成了平凡和精致的对立。然物极必反,在长期的疑问和声讨之下,于文亮、打工仔小张、北漂一族爆火,又把真实拽出了自卑语境中。
生活”本身,就是意义的所在。Live图在平凡和真实的呼吁浪潮中,凸显出珍贵的价值:不需要高级的剪辑、绚丽的镜头、精彩的剧情,简单和纯粹才能感染疲于印象管理和社交束缚的网友们。
按下手机快门前后的各1.5s的动态瞬间,还原了瞬时的真实生活与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历程被浓缩呈现在3s中,饱含对平凡生活和真情实感的珍视,也传达了瞬间永恒的力量。

永恒瞬间与情感浓缩:

      Live图中记忆生动重现

除了live图之外,在近年有关图片成像的方式上,ccd、胶片相机、拍立得等复古设备再度爆火。人们喜爱颗粒感的画质和永恒定格的瞬间,追忆褪去滤镜与后期的复古时代。主题照相馆、vlog、Vision Pro等现代记录方式推出,大众对于“记录”的热情增长。
Live图兼有胶片般的真实还原,拍立得般的显影期待,艺术照般的仪式感,视频般的细节凝聚,Vision Pro般的感官沉浸,满足了人们对于真实的向往和追求。
无论是在何种型号或价格设备下的记录,都带有手掌温度和内心期待。无论是何种饱和度或清晰度下的成像,都印着真实生活与情感的痕迹。
     (live图下的大金毛@穿过花园就到了)
“Live图比照片更有生命力”。如液态琥珀的夕阳在地平线上缓缓流淌,阳光穿过树叶缝隙洒下斑驳光影,温暖的哈气在漫天飞雪中凝成白色烟雾……人们通过live图传递生命力,在氛围感里分享美好。

(氛围感live图@十一|原创素材)

“让我们一起来说‘谢谢live图!’”。世界许多的精彩有趣只在偶然的瞬间出现,不过还好有live图帮忙记录。上一秒模仿猴子拍照,下一秒真猴王跳上肩膀;上一秒是岁月静好荡秋千,下一秒四脚朝天摔向地面……“你永远想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各种大反转的live图展现了戏剧性的真实浓缩。
每张看似平平无奇的live图都有着拆盲盒般的惊喜。一张表情和仪态管理都非常在线照片,在长按后,可能是一秒严肃变脸,可能是好闺蜜“哇太美了吧”“绝了绝了”情绪价值拉满的背景音……
(“火山喷发我拍照,人生乱套我睡觉”@钟钟钟凯特;“天津卫可不养闲人”@二二)
某种程度上,live图是AI算法下的一种“手帐日记”,瞬间捕捉的媒介让静止的画面展现流动的记忆与故事。动态效果和声音背景叠加为感官上的“多维记录”,画面中的元素提供了天然有机的“贴纸素材”,GANs(生成对抗网络,AI技术的一种)增强丰富了真实的“记录印迹”。
人们通过回忆将特定时刻的经历凝缩在一页手帐上,记录最真实的感受与想法。Live图将一切凝缩在3s里,消除了时间跨越,在当下就完成记录,将情感定格在最浓郁强烈之时。
(手帐与live图结合式的记录@Pino)
凝缩的3s承载着永恒的情感记忆,人们带着对于真实记录的追求选择不同的情感载体。Live图的沉浸式体验赋予了图片美感与趣味,激发网友的创作热情。
由此,live图的场景意义转化为社交意义。

虚实交织的社交叙事:

      回归内心本Live的真实

Live图对视觉与听觉信息的保留让分享更具生动性和互动性。旁观者可以通过长按触发live图动态效果,跟随拍摄者的“时光机”进入当时的氛围与情绪,与拍摄者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然而,live图呈现的真实也有可能包含表演和整饰的成分。
一系列有关“live图怎么p”“live图参数”“实况图直出”的教程背离了live图的初衷。Live图还有可能偏向于表演和预设的剧本,而不是自然发生的真实场景。
(关于“美化live图”的不同声音)

顺应着新的社交文化趋势,live图本身也是一种社交工具,一定程度上必然蒙上社交资本的色彩。出于展示理想化自我形象的愿望,用户可能会美化或编辑live图。同时,live图视听双重记录提供的创作空间,使被构建的“真实”愈发可信,达成更好的社交表演效果。
实际上,live图通过增加视听信息营造的真实感并不能使其等同于绝对真实。Live图本质上是有意生产的图片,而生产包含了创造、转化和运作。
(被定义的“真实”)
真实本身就是一个定义,它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多元的、流动的体验。通过松弛、慵懒、自然来定义“真实”,却忘记了真实不仅仅是外在的呈现,也不是人们所追求和崇尚的高级状态,而是一种内在的感受和认同。
与之对应,“假”和“错误”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反假”有时是对于不确定性真相的应激反应和过度防御。在艺术和文学作品中,常用虚构叙事来表达更深层次的真理和情感。Live图作为一种AI算法融合静态图像和动态视频的媒介,既是对现实的一种记录,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再创造。自由的创作空间使得live图成为一种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叙事工具。
(“live图的意义在此刻得到了具像化”@适毛道格小黄)
我们不能否定live图本身的意义以及其鲜活的色彩。但在live图里,或许应该更加关注如何表达自己的独特性和多样性,而不是追求在社交媒体规训和影响下,被标签化、风格化的“真实”。
“我期许自己要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更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部分,才能更喜欢这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各种人性的丑陋和美妙,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
在分享和倾听之间,在回忆和当下感受之间,在追求完美和接受不完美之间找到平衡点。真诚地与他人产生连接,真诚地拥抱和接纳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知著网
媒介话题中的观点,学术视角下的时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