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很多读者向肝博士留言,问到乙肝妈妈和新生儿的相关问题。
“备孕期间进行抗病毒治疗会对以后的胎儿有影响吗”
“乙肝病毒携带者能生出健康的宝宝吗”
“乙肝妈妈产后可以母乳喂养吗”
“新生儿打疫苗有哪些特别注意事项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哪些母亲生的宝宝容易发生乙肝母婴传播?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病毒载量高的孕妇之中,特别是那些大三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的孕妇。
在育龄期,高病毒载量孕妇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管理,很容易将乙肝病毒(HBV)传染给新生儿。而且,宝宝一旦感染HBV,往往容易转为慢性感染,因此,对育龄期女性的HBV管理至关重要。
乙肝育龄期女性应该如何管理,才能让生下来的宝宝免受乙肝威胁呢?
这包括孕前筛查、孕期监测以及产后管理等多个环节。
孕前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女性可能是在婚前或孕前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是乙肝患者。此外,我们还要关注那些意外怀孕的女性,她们可能怀孕后才发现已被乙肝病毒感染。
在孕前评估中,我们主要关注血常规、肝脏功能、B超、乙肝五项以及HBV DNA水平。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判断女性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存在病毒复制。如果病毒复制活跃且伴有肝功能异常,那么就需要考虑慢性肝炎的可能性。
如果育龄期女性在孕前已经开始抗病毒治疗,需要关注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潜在影响。目前,一些抗病毒药物在孕期是相对安全的。但是,有一些乙肝妈妈因为担心抗病毒药物会对胎儿造成损伤而选择停药,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风险。停药可能导致肝炎发作,进而对母婴健康造成更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强调在妊娠前和孕期一定要经过正规医院的综合评估,根据《指南》来决定是否停药。产后,女性可以继续抗病毒治疗,但需要考虑母乳喂养的问题。此外,产后是否停药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
慢性 HBV 感染母亲,在产后能否母乳喂养?
根据《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的建议:
慢性 HBV 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
有研究指出,在母乳中检测到 HBsAg 和 HBV DNA,但是母乳喂养并未增加母婴传播的风险。鉴于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婴儿的益处显著,因此,慢性 HBV 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后可以母乳喂养。
产后继续使用 TDF 或 TAF 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
口服抗病毒药物期间母乳喂养安全性是我们另一个关注点。TDF 和 TAF 均是替诺福韦的前药,口服后通过肠道快速吸收,并转化为替诺福韦发挥抗病毒作用,而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胃肠道吸收。无论口服 TDF 还是 TAF 治疗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时,婴儿经乳汁药物暴露剂量远远低于婴儿相对剂量的安全范围。因此,基于现有的证据及药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产后继续 TDF 或 TAF 抗病毒治疗的母亲可以母乳喂养。
孕期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是否有限?
孕期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需要谨慎。目前,替诺福韦是在孕期相对安全的抗病毒药物,可以作为首选。然而,具体的选择还需要根据孕妇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分娩后抗病毒药物的使用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评估。根据我们的《指南》和专家意见,我们可以根据分娩前的病毒载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HBeAg的下降水平,以及孕妇的年龄等因素来决定是否停药。
一般来说,对于年龄较大、病毒载量较高的患者,我们不建议停药。而对于那些HBsAg和HBeAg没有显著下降的患者,可能仍处于免疫耐受期,此时可以考虑停药。但停药后仍需要密切监测病毒反弹和肝炎发作的风险。
对于继续使用抗病毒药物的孕妇,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她们的肝功能和病毒载量。同时,孕期妇女可能会服用一些叶酸和其他多种维生素,以及一些保胎药物,这些都可能对肝脏造成一定的损伤。因此,我们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抗病毒药物的剂量和种类。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有哪些注意事项?
近年来,新生儿免疫接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以前,我们主要是在孩子出生后给他们注射乙肝疫苗,而针对乙肝的免疫阻断则是在孕中晚期给妈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但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我们现在认识到,最关键的是在孩子出生时立即给他们注射乙肝疫苗和HBIG。新的接种策略强调在孩子出生后尽快,最好是12小时之内,注射乙肝疫苗和HBIG。
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的早产儿、低体重儿(<2 500克)也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HBIG和第1剂乙型肝炎疫苗。
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满1月龄后,再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完成接种后,我们还需要在孩子7个月的时候检测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若HBsAg阴性、抗-HBs<10 mIU/mL,可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再接种3剂乙型肝炎疫苗。对于未接种或未完成全程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儿童,应及时进行补种。第1剂与第2剂间隔时间应大于28天,第2剂与第3剂间隔应大于60天。
如果病毒载量较高的母亲在孕期没有进行抗病毒治疗,即使孩子出生后及时接种了疫苗和HBIG,仍有可能出现阻断失败的情况。对于这类儿童乙肝的治疗,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有了积极的治疗策略。对于3岁或5岁以上的儿童乙肝患者,我们主张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目的是尽早控制疾病进展,降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风险。
文章来源:《肝博士》2024年第5期 总第120期
原文题目:《乙肝母婴传播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丁洋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肝博士
获取更多权威肝病诊疗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