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众号里的《纽约客》
戳蓝字一键关注 渡十娘
转发也是一种肯定
文字|Sunny
编辑|渡十娘
一早在加勒比海的太阳雨中醒来。
这是节日旅行的第六天。从下着雪的波士顿来到大热天的加勒比海,瞬间感觉整个身体在升温,心也跟着热腾起来了。
刚刚下海浮潜了一会儿,上来继续写。
这几年,关于死亡的信息无论于我个人还是整个世界都似乎紧锣密鼓。战争的阴影暂且不说,光光身边因为疫情而被夺走的生命就一下子超越了过去以往我所有的经历。
尤其是到了年底。
先是才四十出头的美好的沙白走了,再就是前些日子琼瑶阿姨也走了。她们都是自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除了惋惜之外,今次则有更多的人在反思一个命题:自主死亡到底有多么重要。
我十多年前在心理学公司工作的时候,遇到过这样一个case:一个即将上高中的男孩,因为早恋被老师批评而从自家小区对面的大楼里纵身一跃。临走前他给女孩发了一句短信:你到底爱不爱我?
这句灵魂拷问不知道是因为女孩胆怯还是没有看到,总是男孩因为等不到回应,于是用死表白。
爱得太用力了,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勇敢和决绝。但我更钦佩的是他的父母,他们来我办公室咨询,前前后后没有眼泪。而是从心底里要用儿子的死来唤醒更多“回不来”的人生。
他们成立了一个叫“小土”的基金,来纪念这个为爱充满勇气的十五岁男孩。但同时他们也通过我们专业的机构呼吁大家珍爱生命。
他们说,如果当时有一条心理热线,孩子们能在绝望和以死明志之前听到一些不一样的思考,那也许就没有生命的遗憾了。
我不知道百分之多少选择自杀的人会后悔?我也无从体验不能瞬间赴死的绝望。但我想如果有一种能假死的设置,世界又会怎样呢?
比如你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你就钻进假死仪:这样你就拥有了一个隐形的身体——你不能说话,也不被看见,但你可以行走在人世间,看看自己“死后”的世界是怎么样的?
于是你发现你深爱的那个人其实根本不在意你的离去。反而你整天怼天怼地的父母守着你的衣冠在那里痛苦;于是你发现当你刚刚告别人世,你的办公桌就已经被清理了。新人不差分毫地占领了你的位置,然后那些曾经恭维你的同事们以同样的表情同样的语气也在向他谄媚。
然后你走到殡仪馆,看着自己躺在冰冷的抽屉里。你很想大声呼救:快点放我出去!但你的声音却完全发不出来。你被死死困在了黑暗中,人间任何洞察都与你无关了。
当然,也有死而无憾的。比如当你垂垂老矣,感觉一切都力不从心的话,你选择走向了新的生活:佛教徒重新转世投胎;基督徒走向伊甸园……
这,或许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后悔药”了吧。但是的但是,要有死的自主,则必须还要有生的自由。
我相信无论沙白还是琼瑶,身前都是“自由”的。也只有享受过“自由活着”的人才会有不能忍受自己被摆布的煎熬。
很多人会觉得“寻死”是痛苦的抉择,因为我们深受“好死不如赖活着”思想的浸润。但我们认知的局限在于“死亡是可耻(怜)”的时候,我们自然会惧怕。
但琼瑶和沙白都给世界留下了最后的深情告白:她们没有依恋没有遗憾。很显然,她们的选择都是深思熟虑的。她们活着在走自己的路,走到尽头一样是自己作主的态度。
与之相反的,绝大多数的人一生都是被捆绑在生存的无形大网中:求学、择业、结婚、生子……每一步都被一种叫做“社会”的怪圈要求着规定着,至于你如何能够“与众不同”,则需要非凡的勇气和足够好的运气。
刚刚在船上和土生土长在这里的黑人女孩聊天:还是那个古老的命题:我们出生在大城市,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就是为了像你一样生活。而你,却出生在这里。
这可不仅仅是城市与岛屿之间的不同人生啊。所有的人生经历,不都是要从自己厌倦的生活里去寻找自己所向往的么?
不同的是,有人可以走出来,有人没有这样的“自由”。而这个“自由”其实是自己争取来的。
年底了。大家都在纷纷总结。2024注定是我人生特别天翻地覆的一年。也是让我对很多老生常谈的话题重新审视的一年。
借我此年大约是最后一篇的文字对所有爱我和我爱的人们说一声:感恩遇见,感恩陪伴,感恩信任,感恩无尽的爱与绵延不尽的情谊。生得自由,才能死得自主。不是么?
新年快乐!愿读到这里的每一位都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享受美好的每一天!
做最好的公号 做更好的自己
電影節專題:
第二屆國際華語原創IP電影節:豪華陣容評委會名單公布一個人的攝製組——專訪從職業作家到AI導演的冰河
2023热文排行榜:
其他:
读完请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图片 I 网络
整理 I 编辑 I 渡十娘
清单内容来自 I Sunny
版权归原作者 I 如有侵权 I 请联系删除
生活中
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渡·十·娘
DES
IGN
发现 I 家庭 I 乐趣
想每天与渡十娘亲密接触吗?
喜欢?粉她!
有话想说:
海外:dushiniang999@gmail.com
国内:dushiniang99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