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盐碱地治理发展规划

文摘   2024-10-21 07:31   奥地利  

盐碱地,作为盐类集积的特殊土壤类型,其所含盐分严重阻碍作物正常生长,可分为轻、中、重盐碱地三种。在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面积庞大且类型多样,具有较好农业开发价值和近期农业改良利用潜力的盐碱地面积达 1 亿亩,集中分布于东北、中北部、西北、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根据分部区域和成因,可分为滨海盐碱地和内陆盐碱地。

 

一、滨海与内地盐碱地的差异

 

(一)形成原因

 

1. 滨海盐碱地主要因海水浸渍和海潮侵袭,土壤盐分含量高,同时受海洋气候的降水、蒸发等因素影响。

2. 内地盐碱地形成原因复杂,可能是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且地下水位高使盐分上升积累,也可能是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二)土壤特点

 

1. 滨海盐碱地盐分以氯化钠等为主,含量相对较高且稳定,质地多为沙质或壤质,通透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

2. 内地盐碱地盐分种类多样,有硫酸钠、碳酸钠等,质地差异大,其盐分含量受季节和灌溉等因素影响波动明显。

 

(三)生态环境

 

1. 滨海盐碱地周边生态受海洋影响大,物种单一,耐盐植物多适应海洋气候,且风力对土壤侵蚀作用强。

2. 内地盐碱地生态因地理位置而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水资源匮乏,华北等地生态系统相对复杂,生物种类较多。

 

二、共同治理方向

 

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的成立为盐碱地治理带来新契机。中心制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分三个阶段推进治理与综合利用。

 

第一阶段(2023 年—2025 年),突破盐碱地生物育种关键核心问题,攻克土壤改良与快速培肥、多水源高效利用等技术,构建盐碱地生态化高值化全产业链条。

 

第二阶段(2026 年—2030 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创新中心,解决制约盐碱地保护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孵化科技型企业。

 

第三阶段(2031 年以后),在不同盐碱类型区形成稳定且可持续的综合生态高效利用模式,合理发挥盐碱地后备耕地资源作用。

 

该中心还设立东北苏打盐碱地、西北干旱半干旱盐碱地、华北插花盐碱地三个分中心,并在大庆等地布局 16 个技术集成应用综合试验站。目前,我国在盐碱地综合利用方面已形成包括土壤排盐技术、土壤生物有机治盐改土技术等 8 大体系 40 多项实用技术,累计推广 50 多种耐盐碱作物品种。通过持续治理改造,我国盐碱地面积总量减少,重度盐碱地面积比例逐年降低。

 

在实践中,山东东营是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重要阵地,垦利区东麻王村的 100 多亩盐碱地种上抗盐碱小麦且长势良好。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的盐碱地改良水稻种植基地,通过大型整地机作业并施撒改良剂和有机肥为插秧做准备。环渤海地区围绕旱碱麦种植实施多项技术标准,实现产量连年高产。在内地,宁夏平罗县积极探索盐碱地改良新模式,种植耐盐碱的水稻、枸杞等作物,结合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降低土壤盐分、提高土地肥力,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致富。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滨海与内地盐碱地都能得到有效治理,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开拓新的广阔天地。

格山生态
格山知水,道法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