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大家关注|袁丽、王梦霏: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
教育
2024-11-05 21:30
广东
摘要
为回应国际语境中关于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议题,观照本土语境下中国教师专业属性,本文提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要求教师围绕教书育人基本职责,做教与学的专家以及育人的“大先生”。教育家精神在实践内容、价值目标上与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相契合,并发挥着重要的精神与价值引领作用。为此,要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从铸牢爱国主义精神底色、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精华、厚植“教育爱”情怀、强化师德师风为先意识、提升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的格局等方面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
当前处于全球领域中探讨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师专业化思潮的一个重要时期。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2035年实现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而教育强国的建设必然需要培养与造就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展相匹配的强国之师。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阐述了包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的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表达,教育家精神与我国当前发展中国教师专业性的理念不谋而合,也与国际领域深度探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交相呼应。据此,为回应国际语境中关于教师专业化的重要议题,观照本土语境下的中国教师专业属性,本文提出以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
理解中国教师的“全专业属性”,需要澄明其中的“专业”“专业属性”“全”的具体内涵。教师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承担着国家或社会的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其中“专业”具有“教会学生学习”“育人”“服务”三维度内涵。教师“专业属性”指的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的专业工作及使命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属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全专业属性”中的“全”意味着教师在完成教会学生学习、育人和服务的专业使命过程中,其专业属性表现出来的缺一不可的完整性。总的来说,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具有两重面向,在教的面向上要求教师做教与学的专家,在育的面向上要求教师做育全面发展之人的“大先生”
1.“全专业属性”第一面向:教与学的专家
教师专业首先是一项教的专业,国际语境下对于教师专业化的讨论通常首先强调教师在“施教”这一行为活动上的素质要求,最终以实现“教会学生学习”这一教师的专业内涵为目的。韩愈主张,“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以闻道先后和术业专攻为划分依据,这说明为人师者的一个必要前提即有专攻之术业,如此才能为学生施教。教师“全专业属性”之中教的专业属性,是立足于其“经师”“业师”所具备的学识专能的基础上,并且是基于对学生发展的理解的教授,包括教师的自我同一性建构,教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内容。
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还需要发展出教师的“学习专家”这一属性,这就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者和构建者,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建构者和促进者,具体包括适应学生学习、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创设、学习评价等。为达成“教会学生学习”的目标,教师还需以“学习者”“求知者”的身份保持主动求索的态度与习惯,更新自身专业知识、促进自我发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对学生学习与教师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学习专家”要求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此建构与促进学生学的过程;同时需要关注教师个人的持续学习,成为学有所能的人。
2.“全专业属性”第二面向:育人的大先生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其价值依归为育全面发展的人。为此,中国教师的“全专业属性”需要回归“教师从事的是塑造生命、塑造人格、塑造灵魂的事业”这一本质规定,建设起“育人”属性及其专业素养。“育人”面向涉及两个问题:一是育什么人,二是如何育人。教师的“育人”即培育学生作为“全人”的发展。从学生发展的逻辑来看,学生发展是思维优化、贡献社会、知识能力和思想道德相互协同的过程,具体可以划分为“认知与情感发展、道德与公民性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健康与安全发展、艺术和审美发展”五个发展维度。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需要具备综合的育人专业素养,为此,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分析框架中的育人维度要求教师从专业发展角度出发,将灵魂的塑造、人格的健全、人性的成长放在教育的首位,涵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专业精神素养、教师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师专业能力素养。
教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为符合中国教育的时代命题需求,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应时顺势而生。然而,以教育家精神涵养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具有怎样的现实依据与价值意蕴,仍需厘清。
1.教育家精神与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具有高度逻辑契合
第一,教育家精神与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具有实践内容上的契合性。
具体而言,教师家精神以“大先生”作为教师的核心角色,其与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的“全”高度融通。相较于只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大先生”这一极具中国文化底蕴的教师形象。第一次是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师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突出教师在道德情操层面的引领示范作用。第二次是在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提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大先生”的概念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等教师标准上升到为学、为事、为人之“大”的新水平。“大”意味着教师要超越“教书匠”的单向度职能及素养要求,这与超越“半专业属性”,形成更加整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师“全专业属性”,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教育家精神中的“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阐述了教师与社会、与人民的关系,彰显了教师“全专业属性”育人面向中教师作为“人师”的一维。这在道德层面要求教师注重品性的塑造和学习,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建立端正的道德品行。教育家精神中“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聚焦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分别呈现出对于“全专业属性”教师在施教育人的才能、态度、情感层面的基本价值原则,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教育培养和自我提升相结合,乐于从教、广博爱生。
同时,教育家精神以“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根本使命,其描画与界定出的属性维度与教师“全专业属性”中的两面向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之后关于“何以为师”“何以为好教师”问题的思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时代烙印。从“四有”好老师到“四个引路人”,从“经师”与“人师”相统一到“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再到当下的教育家精神,这一系列的好教师标准一脉相承,后者皆可视为在新的时代坐标下对于前者的提炼发展与拓展升华。作为中国语境下关于教师角色与职责的文化表达,“教书育人”构成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的核心维度,要求教师在教书活动与育人活动中有效落实素养要求。
第二,教育家精神与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具有目标指向上的契合性。
教育家精神由“大先生”“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发展而来,其中对于教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以及“人师”的角色要求,更是凸显出对于学生作为“全人”发展的观照。同时,中国教师“全专业属性”的建构也始终将“人”视作教育过程中的核心要素。教师的全专业属性论是建立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融合思想基础之上的,其既蕴含现代科学主义基础的科学色彩,也饱含人文主义传统基础的人文关怀。不管是教育家精神,还是中国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其根本旨归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核心特质皆为诉诸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2.教育家精神对教师“全专业属性”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师的作用并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丰富了中国师道观的当代内涵,在精神高度与价值向度上对教师“全专业属性”的涵养发挥着引领作用。
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了全新阐释,推动着传统教师精神向内涵底蕴更为深刻的教育家精神提升。为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教师与教师教育需要适应新社会变迁与教育理念转型的需要,教育家精神的六个基本面向构成新时代背景下“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的精神特质。如教育家精神中提出“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涉及教师与国家、民族、世界的价值关系,回答了“为谁而教”的问题。这勉励“全专业属性”教师在投身教育实践与研究时,树立家国情怀、立德树人的崇高价值追求,葆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发展信念,深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业信仰,坚守以文化人、赓续文脉的发展追求。
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师道文化的当代表达,明确了当今时代背景下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执着向往并致力于达成的价值追求。这一追求不仅体现在于事实层面规定“教师之为教师”缺一不可的特质要求,更重要的是,在价值层面呈现新时代背景下“全专业属性”教师在为学、为事、为人方面应当追崇的价值理想与遵守的价值规范。
总的来说,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为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着精神支柱、价值引领与动力源泉。其价值意蕴不仅体现在教育家精神内化于教师的精神与心灵世界,澄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样态与价值追求,还外化于教师的行为责任与职业规范中,以教育家精神基因促进教师的“全专业属性”发展,从而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状态。
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就是要求教师深刻体悟教育家精神的内涵,将其中内蕴的精神底色、文化精华、“教育爱”情怀、标准意识、教育格局等精神因子转化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土壤与营养,形成与教育家精神高度契合的、围绕教书育人根本使命的专业素养。为此,要推进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教育全过程,从以下几方面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
第一,铸牢教师的爱国主义精神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作为的民族,都以自己的独特精神著称于世。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与中国教育家特有的精神魂脉,在教师职业中体现为“心有大我”的大我精神与“至诚报国”的信念追求。教育家精神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以“人”作为物质世界之“本”,提醒与要求“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不忘“教师”前面的“人民”二字,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与政治担当。
第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师道的文化精华。
教育家精神是在中华传统师道文化沃土中自本、自根、自觉生长出来的,蕴含着中国教师看待世界、看待人生、看待教育的特有价值、思维和文化内涵。传统师道的基本内涵在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发展到当代要承担起“为人民服务,做人民教师”的政治认同和价值使命;同时要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积极建设者。“全专业属性”教师应深刻体悟与内化中华优秀传统师道中关于教师理想信念、政治担当、道德情操、人格形象等方面的源远流长的智慧结晶,将这些跨越时空的中华民族基因转化为持续滋养自身专业发展的文化力量。
第三,厚植教师的“教育爱”情怀。
教师工作坚持教育为本、以爱润心,教育家精神的核心之一就在于“对学生的深切关怀”。“半专业属性”教师在教书育人上常常滑向以知识传输为导向的单向度教育,忽视了师生人伦的情感建构以及对学生的情感感化。为此,一方面,“全专业属性”教师要厚植“教育爱”情怀,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爱”即教育家精神的最大“公约数”,是教育家有别于以教育谋生的人的根本标志,也是“半专业属性”教师发展为“全专业属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情感与精神支持。另一方面,“教育爱”情怀要进一步落实在乐教基础上的善教。为发展成教与学的专家以及育人的“大先生”,“全专业属性”教师需要怀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耐心,并在方法论上“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第四,强化教师师德师风为先的意识。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礼记·文王世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师者身份的确立,归根结底乃是以伦理道德的成就为准绳。不论是“四有”好老师中的“有道德情操”、四个引路人中的“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还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内涵阐释中对于教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要求,师德师风都是教育家与好教师群体风貌中不可缺少的一维。这也要求“全专业属性”教师在教书育人双重面向上养成和彰显高尚师德,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五,提升教师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的格局。
中国式发展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就谈不上给学生指点迷津、引领人生航向。”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意味着教师需要在家国情怀的基础上,超越国家界限,融入国际视野,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致力于教育这项全球事业,共建中国与世界的大教育体系。教育家精神中蕴含的胸怀天下的弘道追求与跨越历史的精神气度,要求“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拓宽教育视野与境界,既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也提升自身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教育格局。
本文内容来源于《中国教师》杂志2024年第10期。
作者单位|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微信编辑|leaxyi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编辑:《中国教师》编辑部
投稿邮箱:bsdzgjsbjb@126.com
邮件主题:姓名+作者单位+投稿栏目+稿件题目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801/Z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2051
▌合作数据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MTA2MjU0OQ==&mid=2247558741&idx=2&sn=323e00cf3b644250794d571e3facd4d5
左璜的核心素养研究室
作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框架研究课题组成员,基于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努力思考、探索与回应“核心素养”的相关问题。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未来的学校在课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等方面该如何落地?诚邀您共商对策,共同探讨,营造崭新的学习时空。
最新文章
卢乃桂 | 教师与教师教育全球再联系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每日一得 | 11.24
TED演讲:成功真的和年龄没太大关系
每日一得 | 11.23
林萌等 | 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下子女对父母送礼行为研究
每日一得 | 11.22
魏晓宇,苏娜 | 中小学教师知识共享:价值、困境与进路
每日一得 | 11.21
何妍 等| 父母控制亚型及其对青少年适应的影响:基于潜在转变分析
每日一得 | 11.20
郑东辉,毛玮洁 | 论教师评价伦理素养的培育
每日一得 | 11.19
朱旭东 乔丹桔 洛桑扎西:论“教师作为学习专家”身份构建:内涵、价值与路径
每日一得 | 11.18
王亚男,谢昊伦 | 教育家型校长成长路径及关键因素研究
每日一得 | 11.17
李子柒为啥能火遍全球?成功背后的偶然与必然
每日一得 | 11.16
祝智庭等|发展新质教育:基础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向
每日一得 | 11.15
倪闽景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让教育转向为创新而学
每日一得 | 11.14
章乐 | 生活建构抑或素养培育:直接道德教学困境的中国探索
每日一得 | 11.13
育儿日记 | 有些事长大就会了
潘靓,荀渊 | 主体导向教师教育政策研究的理论主张、模型与启示
每日一得 | 11.12
育儿日记 | 偏向线、直线和曲线
李政涛 徐晓晓 | 从“基础教育”到“基础教育学”:建构中国自主基础教育学知识体系
每日一得 | 11.11
TED演讲 | 沉迷“垃圾快乐”,自律和自虐也救不了你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表决通过
每日一得 | 11.9
育儿日记 | 悦纳教育中的问题
朱旭东 | 教师的创新“二重性”
每日一得 | 11.8
伊娟,徐继存 | 科学教育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每日一得 | 11.7
孙波 杨清溪 |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大量承担课后服务工作的隐忧及其应对
每日一得 | 11.6
育儿日记 | 体验中医之妙
大家关注|袁丽、王梦霏: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涵养“全专业属性”中国教师
每日一得 | 11.5
育儿日记 | 是招兵买马还是囤粮草?
罗仲尤,刘伟豪,邹明,万洋 | 高等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机制逻辑与实证检验
每日一得 | 11.4
育儿日记 | 生命是什么?
速递!教育部等17部门联手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脑科学告诉你:当下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变得爱“躺平”?
每日一得 | 11.3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