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在安徽铜陵,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孕育出了当地特有的白姜。在这片位于长江沿岸、江南一隅的土地上,种植白姜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吃姜也早已成为这里的习俗,一直温暖着铜陵人的口和胃。图片来源:江淮观察2023年11月11日,“铜陵白姜种植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令人欣喜的是,这也是安徽首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白姜是铜陵特产,属于铜陵“八宝”之一,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被誉为中华白姜。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而闻名遐迩。铜陵白姜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曾在宋、明、清时期被列为朝廷“贡品”。图片来源:江淮观察铜陵白姜的优良品质,除了有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造化外,更离不开在千百年传承和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种植系统。其中,姜阁保种催芽、高畦高垄栽培、搭棚遮荫生长三项栽培技艺是铜陵白姜独特种植技艺的精华所在,是世代姜农在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中总结出的农耕智慧,并被形象地概括为“深挖起垄,切芽播种,搭棚遮荫,收获手拔,姜阁储种,炉火催芽”二十四字口诀。图片来源:铜陵发布日前,在铜陵白姜核心产区义安区天门镇的一处姜阁,村民们正忙着将姜种送上“姜阁”。这是铜陵白姜一项独特的保种催芽技术——用荷叶将姜种包裹,置于姜阁之上,再铺上茅草层层整齐摆放,待到冬至前后开始烧火保暖。“荷叶具有较好的防火性、吸水性和保暖性,不仅可以迅速吸收姜种水分,还可以防止姜种被烧坏,而且能保持姜种温度。”姜阁主人盛义武介绍说,姜阁保种催芽的方式是我们独有的姜种保种方法,不仅可以保障姜种安全越冬,还可以减少瘟姜病的发生。操作方法:据了解,姜阁为土墙瓦顶建筑,外部形同碉堡,高约6米,分上下两层,底部呈正方形,有一扇小门供人进出和生火。上层为储姜室,姜农需借助梯子从底部沿着狭窄的洞口爬入,用荷叶将姜种包裹,再铺上茅草层层整齐摆放。
白姜每年4月上中旬从姜阁内取出后,放在室内阴晾3至5天,进行炼芽。根据姜芽着生密度和部位进行分姜(切姜),每块种姜重50克至60克。种植密度:每公顷6万株至6.75万株。
“烧姜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开始时烧芭茅草去除姜种水分,待到冬至前后开始烧柴火保暖,温度控制在10到15摄氏度,最后便是加火催芽,直到下姜阁。”盛义武一边忙着一边介绍着,每个阶段的温度都要控制好,温度过高会导致姜种水分流失太快,室内发芽过早,温度过低又会使姜种腐烂变质。因此,从立冬到来年清明的5个多月时间里,不论白天黑夜,他都要不断地进入姜阁观测温度、添减柴草,以便更好地为姜种去湿、保温、催芽,丝毫不能马虎。姜阁建造、上阁、烧火去水、保温和催芽等技艺都是姜农在实践摸索中创造出来的,无一不体现出姜农的创造力与劳动智慧。目前,在天门镇五峰村,还保留着一处百年姜阁,承载着白姜的历史文化。图片来源:江淮观察当前铜陵白姜收获期已过,只剩部分田块还留有准备育种的白姜,姜田中还留有传统栽培技艺的痕迹。“高畦高垄栽培也是我们姜农独特的种植方法。”曾种出过两届“姜王”的姜农朱贤发说。高畦高垄栽培的铜陵白姜喜温湿、怕旱涝,且白姜在生产期间需肥量大,而铜陵地区的气候是春夏闷热多雨。为此,祖先们才根据白姜的生长习性和铜陵的气候特点,发明了高畦高垄栽培。操作方法:在白姜种植前,先在姜田里做宽4.5~5m,高50~60cm的高畦,再在畦面上横向按55~65cm的行距,开深30~35cm播种沟的高垄,姜农们称之为“踩姜垄”,每年清明时节再把姜种从姜阁里取出,根据姜牙的发牙状况按一个姜牙剪成一支姜种株,将一个个的姜种株栽种在沟底侧壁上;在白姜生长的过程中,姜农们再将垄上的土与有机肥混合一起培到姜株根部,经过多次追肥和培土,原来的沟就会变成高垄,而原来的高垄则变为了深沟。
这种沟垄交替的栽培技术,可保证在多雨的气候下,能及时排水防涝,保证白姜生长期的养分需求。这一方法也为白姜创造出黑暗、湿润的生长条件,保持子姜皮薄幼嫩,节间长而饱满,姜芽颜色鲜红美观,从而保证其品质优良。传统芭茅姜棚
在姜田上,用竹竿搭建的姜棚如今还留有稀疏的茅草,这项“搭棚遮荫”技艺更能体现姜农的智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白姜喜荫,怕阳光直射,姜农就地取材,利用山上木材和芭茅作为原材料,在姜种播种后,开始搭建姜棚遮荫。”铜陵市农业农村局研究员姚继贵解释道。搭姜棚,当地人也叫“搭姜盘”。 铜陵白姜在生长过程中喜阴而不耐高温强光,特别是刚出土的新芽新叶,最怕太阳曝晒。所以,在铜陵姜农生产中就有一句“生姜晒了箭(新叶如箭),等于要了命”的农谚。为了防止炎热夏季高温强光照射生姜禾苗,铜陵姜农至今传承着搭盖姜棚遮阴的技术。操作方法:早在古时候,铜陵的姜农便开始就地取材,利用山上木棍、竹扦和芭茅作为原材料,一般会在姜种播种下40天后,开始搭建姜棚,为新长出土的嫩姜苗遮阴。具体方法是:每隔三个小姜垄插一排直径3~4cm粗姜扦立柱(竹、木杆),每排两个姜扦立柱间距1.5~2.0m,一般每排插3~4根姜扦立柱。然后用竹杆在姜扦立柱距畦面1.5~1.7m处横挡扎好,形成平齐的棚架,再在扎好的棚架上铺放芭茅,最后再用竹杆压住芭茅,并扎牢以防被大风刮跑。
图片来源:铜陵社科苑
芭茅草铺放不可太稀或太厚,以能透过“三分阳七分阴”的稀疏光照为原则。搭棚初期,芭茅叶片完好舒展,透光率低,遮光率70%左右,为白姜苗期提供适宜的光照条件。
随着白姜的不断生长,其对光照的需要就会越来越多,正好姜棚上的芭茅经风吹日晒雨淋叶片卷缩,不断地腐烂掉落,导致姜棚的透光性越来越高,这时便让充足的光照有利白姜的根茎生长,为姜块迅速膨大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芭茅遮荫正好满足白姜各个生长期的光照需求。铜陵传统农谚“端午盖顶,重阳见天”,说的正是姜棚随自然腐蚀而显现的光照状态。刚长出来的新嫩姜苗
铜陵白姜之所以其品质优特,含纤维少,与搭姜棚遮阴技术密切相关。不仅如此,搭姜棚与产量也有直接关系,在同一片姜田,不搭姜棚的,单产量要降低30%左右。如今,一些姜农用遮阳网取代芭茅覆盖姜棚,但铜陵仍有不少姜农传承传统栽培技艺,保证铜陵白姜能有最佳品质。图片来源:江淮观察经调查统计,铜陵白姜采用高畦高垄栽培,排水沟渠占用较大面积,以鲜嫩姜为产品,9月初即采收,平均产量18 750~21 000 kg/h㎡。铜陵白姜近几年加工企业平均收购价约15元/kg,姜农市场零售平均价格约22元/kg。一般30%零售、70%姜企收购,产值约33万元/h㎡(产量按19 500 kg/h㎡计)。
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种植成本约19.2万元/h㎡,其中姜种6万元/h㎡、肥料1.65万元/h㎡、农药750元/h㎡、姜棚材料1.2万元/h㎡、机耕费用4 500元/h㎡、用工9万元/h㎡、保险费750元/h㎡、地租7 500元/h㎡。农户家庭种植,成本约9.45万元/h㎡(省去用工和地租9.75万元/h㎡)。
产值减去成本,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大户的效益达13.80万元/h㎡左右,农户家庭种植效益23.55万元/h㎡左右。
铜陵白姜种植产值和效益调查单位:万元·hm-2
“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铜陵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白姜文化,每年秋天白姜收获季节在铜陵街头总能看到百姓刮姜、晒姜、腌姜的场景。”白姜研究会副会长刘家有表示,每年清明时节,铜陵会举办“下姜阁”活动,举行开姜阁仪式,唱开阁歌;秋分时节,举办“开市”活动,包括朗诵白姜颂文、拔姜、“姜王”评选等内容。图片来源:江淮观察“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提高了白姜的品质和产量,也有效促进了白姜的生态化、规模化生产。目前,铜陵市白姜种植面积6000多亩,开发出加工产品有糖醋姜、酱汁姜、糖冰姜等80余个品种,总产量超1万吨,年综合产值约10亿元。另外,近几年还逐步开发出深加工产品,有白姜日化系列(洗发水、护发素、营养液、洗手液、漱口水、香皂、面膜等)、白姜保健品系列(姜茶、姜贴、膳食纤维)以及冻干果蔬、姜酒、姜糖、姜汁液体饮料等。图片来源:铜陵发布寒风渐起,一瓶腌制好的铜陵白姜,继续温暖着铜陵人的秋冬。他们相信,一块生姜也能“征服”世界,也承载着“姜”来更好的殷殷希冀。小蔬提醒:铜陵白姜种植过程中,挖姜垄、播种、除草、施肥、培土、收获等均由人工完成,劳动用工量大。种植前应对技术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做好市场调研再行动!
参考文献:
[1]花桂玲,姚继贵.铜陵白姜产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21(20):82-83.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