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新闻发布会

政务   2024-08-15 10:41   山东  

  8月1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介绍市人社局改革人才评价机制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尹作义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

王 振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焦文静 市人事考试中心主任

马 腾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人才开发与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负责人


  近年来,市人社部门始终将人才工作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决策部署,着力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集聚高地作出了不懈努力

  一、强化政策支持保障,推动高端人才引领发展。去年以来,我们聚焦高层次人才引育评价,创新实施新时代人才工作十大专项行动,更加注重提升人才的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完善人才激励政策,研究出台《枣庄市促进博士(后)来枣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为入站博士提供生活补助和其他项目配套支持,1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博士后人才18人。推动人才梯次发展,组织各类人才积极申报人才工程,新增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省政府特殊津贴,3人获评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220人获评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助力人才创新突破,在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揭榜领题赛、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3名博士后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实现博士后大赛和博士后创新项目上的新突破。

  二、深化职称制度改革,激发专技人才创新活力。畅通重点企业人才成长渠道,创新实行董事长署名“举荐制”,建立工程师评审“直通车”制度,探索“单独报送、单独标准、单独评审”机制,进一步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打破传统评价标准束缚,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日益健全。深化基层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制度、乡镇“直评直聘”政策,先后在卫生、教育、工程、农业等领域专业设立基层职称,畅通乡镇基层专技人才职称晋升“双通道”,4115人晋升基层高级职称。实施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启动数字技术人才培育项目,首批12人取得人社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合格证书。助力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建设,在全省首次设立锂电相关职称评审专业,84人获评锂电技术专业职称。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枣庄市中医医院开展“双自主”评聘制度改革,219人通过该政策晋升高级职称。

  三、创新激励评价举措,拓展技能人才成长空间。在工程技术等8个系列建立高技能人才和专技人才贯通发展机制,打破职业技能评价与专技职称评审界限,培养技术技能人才312人,256名“三农”人才获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围绕乡土技能人才发展需求,举办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大赛,开展建档管理服务,落实“一揽子”扶持政策,助力1326人传承技艺技能、发展乡土产业。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由企业自主确定评价范围、自主设置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运用评价方法,推动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队伍持续壮大。目前,全市备案的自主评价企业总数达364家,去年以来新增技能劳动者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2万人。发挥职业技能大赛作用,将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100余个竞赛项目纳入“鲁班传人”竞赛计划,成绩优秀的可获得技术能手、晋升职业技能等级或职业资格等相应奖励,激励技能人才快速成长。

  四、优化人才服务生态,促进人才均衡配置。积极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省级人才试点工作,打破人才发展流动壁垒,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充分发挥用人单位自主权,授权高新区、山东泉兴能源集团自主开展职称评审,指导市属高校自主招引、自主评聘、自主使用人才,实现申报、评审、发证、管理“一条龙”服务。加强区域联络互通,与菏泽、济宁、临沂、徐州等地签订协议,共建专技人员职称互认机制,推进鲁南经济圈、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实施“榴枣归乡”工程,提供金融贷款、创业指导等一揽子服务,引导更多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开展人才及职称政策宣讲月活动,进一步打通人才政策盲点;组建473名高层次人才“贴心代办”专员队伍,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其中“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等重要部署,为我们抓好下步人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攻坚方向。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秉持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理念,把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作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关键一招,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吸引汇聚更多优秀人才,书写枣庄人才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答记者问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写入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工程师群体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请问在壮大工程师队伍方面,人社部门有哪些特色做法?


  王振:工程师人才是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两年,我们聚焦产业所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评价机制改革,逐步形成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卓越工程师队伍,工程师人数达到2.2万人,为我市“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和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贡献了人才动能。

  一是聚焦重点企业实行“举荐制”。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禀赋特色,探索“单独报送、单独标准、单独评审”机制,实行董事长署名“举荐制”,144名企业优秀人才直评高级职称,典型做法被省委改革办以《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

  二是聚焦重点项目创新“直通车”。对于突破省级重点项目关键技术难题、有重要贡献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可不受原资历资格限制“直通车”申报工程师,进一步释放人才潜能,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

  三是聚焦锂电产业开设特色职称。在全省首次获准设立锂电相关职称评审专业,84名锂电产业人才获评锂电技术工程师,“锂电特色产业发展”课程学习量达7.98万人次,产才融合经验材料被人社部刊发,助力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建设。

  四是聚焦数字技术实施知识更新。结合当下数字化发展趋势,成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联盟,启动“枣聚人才·数造未来”数字技术人才培育项目,举办数字工程省级高级研修班及产才对接会,首批12人取得人社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合格证书,324名工程师参加研修项目,有效提升了工程师人才服务产业能力。




中国网记者:

  为进一步聚人口、增人力、引人才、提人气,枣庄启动实施了“榴枣归乡”工程,请问在汇聚人才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焦文静:“榴枣归乡”工程实施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谋准谋实路径方法,抓实抓细措施落实,招才引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市高技能人才9.54万人专业技术人才10.2万人,2023年以来集聚青年人才超过4万人,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一是抓高端人才引领,集聚博士(后)人才来枣就业创业。加强博士后人才引育载体建设,全面推行“随时申请”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市级备案机制,建设博士后平台36家,发布博士后招募令,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设备制造、医疗卫生、高质高效农业领域科研需求,设置18个博士后岗位,吸引对口博士后人才来枣工作。简化急需紧缺人才招聘程序,鼓励市属高校、市创新研究院与本市企业共引共用博士人才3人,形成“编制留校、入企服务、校企共用”的良好机制。今年以来,全市招引博士(后)人才68人,1名博士后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2名博士后获得省博士后创新项目三等资助,实现了枣庄市在博士后创新项目上新的突破。

  二是抓产业人才培育,汇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出台《人才支撑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若干措施(试行)》,从高端人才引育、强化人力资源供给、支持人才发展、夯实平台承载力、提升服务质效等5个方面制定18条“人才新政”,支撑保障全市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着力提升数字经济人才服务产业能力,成立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联盟,吸纳成员单位36家,举办数字经济人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省级高级研修班,培训136人。加强与“大学大院大所”合作,举办产才融合项目对接交流活动2场,邀请农业农村部、上海交大等专家来枣洽谈对接项目需求,联手谋划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

  三是抓青年人才引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质效。坚持“线下招聘+云招聘+直播带岗+官微送岗”立体化招引,开展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通过带编入校招聘、急需紧缺专项引才、扩大人才直通车招引范围、直播平台带岗、高频率发布岗位信息等方式,全力引进大专以上的毕业生来枣就业创业。今年以来,开展“枣庄一高校人才直通车”等全链条引才活动13场,全市1330家次企业共提供岗位2万个,集聚青年人才约1.4万人。





大众网记者:

  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在乡村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方面,枣庄市下步计划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激发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活力?


  马腾: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我市也于上半年印发了《2024年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专班工作要点》,下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重要部署,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枣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抓好乡村人才的培养、使用、评价与服务,激发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创新活力。

  一是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和“直评直聘”政策,发挥职称的“指挥棒”作用,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重点评价农业技术人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技术推广、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引导农业专业技术人才潜心研究。紧盯乡村发展需求,启动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评选乡村振兴首席专家,充分发挥专家技术优势,建立健全专家服务基层机制,发布乡村振兴合伙人需求项目不少于70个,组织专家服务活动不少于300次。

  二是进一步创新评价机制。积极探索具有我市地方乡土特色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更加注重评价乡村人才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改善乡村治理等方面的实际贡献,为符合评审条件的石榴产业人才、乡土特色品牌技能大师建立“绿色通道”制度,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直接申报新型职业农民中级职称。

  三是进一步搭建培养平台。发挥以赛代训、以赛促业作用,擦亮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大赛、鲁班传人职业技能大赛等竞赛品牌,选拔出一批技能大师、技能标兵和技术能手,对乡土人才进行建档管理、跟踪服务,鼓励参加网络创业、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探索创建“枣庄乡土特色品牌技能人才产业园区”,以人才链带动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四是进一步提供创业支持。深入实施“榴枣归乡”工程,依托枣庄创业大学,开展项目推介、创业指导、创业咨询等一系列创业服务,为符合条件的乡村人才提供创业担保贷款,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岗位开发补贴、租赁补贴和返乡入乡创业人员企业(实体)运营补贴、吸纳就业补贴等扶持政策,支持乡村人才创新创业。




枣庄发布
发布权威党务政务信息,服务基层民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