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查看大会精彩报告
2024年11月13—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在南京顺利举办。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院士在本次大会上以“糖尿病基层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实践”为主题分享了精彩报告。
本报特邀贾伟平院士进行专访,就我国糖尿病防治现状、糖尿病防治管理战略、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案例及基层糖尿病防治难点等进行深入交流。
我国糖尿病防治管理战略
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糖尿病的基层防治体系建设,自2009年起就将糖尿病基层防治管理工作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项目在全国推广实施,每位居民每年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免费测4次血糖,对于已经诊断糖尿病的患者也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
2024年7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14部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总体要求中提出:到2030年,建立上下联动、医防融合的糖尿病防治体系,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达到60%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达到70%及以上。
我国糖尿病防治管理现况
为什么对已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和服务率提出了要求呢?我国成人糖尿病患者总数约1.25亿,而根据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报告,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为38.0%、治疗率为34.1%。这意味着,尽管有大量患者存在,但很多人尚未被早期发现、筛查和诊断。因此,我们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知晓率和服务率。
在管理患者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率。《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推荐,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目标为<7%。然而,我国目前仅有40%多的患者能够达到这一标准。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体系建设,提升基层技术能力,以期望血糖达标率能够达到50%以上。
另外,要加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筛查和干预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能力,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病等并发症,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糖尿病防治管理案例
各省市的医疗资源和经济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倡导各地根据本省市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糖尿病防治体系建设。在此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成效显著的项目和案例。
海南省为了提高基层医生临床诊疗能力,省卫生健康委积极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基层医生开展为期3个月的糖尿病防治管理培训,培训方案不仅涵盖基础理论,还安排基层医生深入三级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进行糖尿病诊疗的临床实践,学习如何判别和管理糖尿病患者,以及应将哪些患者及时转诊。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海南省培训基地已成功培育200多名基层骨干,在当地开展糖尿病诊疗等相关工作。
浙江省衢州市出台糖尿病服药减免政策,为糖尿病患者免费提供药物和一些必要检查,如蛋白尿、HbA1c和其他慢性并发症相关检查等。这样的惠民项目有力促进了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使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合适的治疗。
上海市于2017年建立了糖尿病预防和防治服务体系,形成了基层医防融合的协作模式,在社区就可以开展糖尿病和慢性并发症筛查,并通过分级诊疗的路径及时转诊需要专科治疗的患者。
江苏省构建的“两筛三防”体系也是很好的实践范例,目前正在全省推广。“两筛”指筛查糖尿病、筛查慢性并发症;“三防”指预防糖尿病、预防并发症、预防并发症进展并减少致残致死。“两筛三防”策略要求对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和并发症进行分级管理:一级预防即通过糖尿病筛查和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即通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和危险因素综合目标管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即通过血管剩留风险管理和多学科协作,预防并发症进展、减少致残致死的发生。
山东省通过设立“三高基地”(医疗机构专门为“三高”患者设置的服务区域),有效实施了“三高共管 六病同防”策略(“三高”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三高”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常合并存在,如果管理不好会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6种主要并发症,简称“六病”)。
对于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可以利用县域联盟,由县级专科医生深入乡镇卫生院和偏远村庄开展巡诊服务工作,这样有助于发现一些在基层医疗机构已经不能治疗、亟需专科介入的患者,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专业的治疗。
以上种种措施及方案均是为了促进慢病的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诊疗效率及管理效果,提升慢性病患者的发现率、治疗率、控制率和康复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低慢性病带来的疾病负担。
为有效统筹全国各地区的糖尿病管理资源及落实相关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成立了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并由办公室牵头制定了《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是依据国家发布的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规范要求编纂而成,充分融合了我国基层糖尿病防治的实际情况,具有普适性强、科学性强、规范化强以及尤为重要的同质性强4大特点。此外,《指南》还突出了两大核心特色。
① 关注基层常见药物使用
尽管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层出不穷,但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常用的药物主要是双胍类、磺脲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一些乡镇卫生院也配备了钠-葡萄糖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等药物。《指南》针对这些常见药物,提供了实用性很强的指导和建议。
② 依据现有设备情况开展适应性糖尿病并发症筛查
利用乡镇卫生院的生化设备检测蛋白尿和肌酐情况,以判断患者是否伴发肾脏疾病。对于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在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使用眼底照相仪;在缺乏相关设备和眼科医生的农村地区,我们要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至少配备视力表,以筛查存在严重视力危险的患者,并建议他们前往上级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在推进《指南》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是较大的挑战。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发现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县和少数民族地区,一些乡镇卫生院甚至没有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积极向国家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得到了高度重视。
近年来,通过医保谈判和集采政策的推进,许多乡镇卫生院已经能够配备治疗糖尿病的基本药物;药物有了但医生的诊疗能力还需要提升,我们仍在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基层医生的培训——教会他们如何运用现有的药物来管理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这是我们现在继续扎根基层、努力帮助他们一个明确且有效的办法。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糖尿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解锁更多会议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