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吉教授:优化患者教育和综合防治策略,有效提升糖尿病管理水平

健康   2024-10-28 17:03   北京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这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长期的高血糖不仅对眼睛、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等关键器官造成慢性损害,还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长期健康。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传统的糖尿病治疗和管理模式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和改进。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管理领域正逐步转向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为此,本报特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胡吉教授分享他在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宝贵经验和专业见解。希望通过深入探讨和分析,为我国医务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启发,共同推动糖尿病管理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专家简介


胡吉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现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胰岛调控与再生医学学组委员

胰岛素抵抗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

苏州市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主任委员

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胡吉教授访谈视频

患者教育革新:激活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潜力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患者必须进行终身自我管理,以预防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发生。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或对并发症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频繁出现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这类患者往往生活习惯不规律,用药和注射胰岛素也缺乏规律性。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教育至关重要,需要提醒他们按时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并协助患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减少血糖波动,降低急性并发症发生风险。
在长期患病过程中,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慢性并发症。患者自身对这些并发症的态度不同,可能会导致预后出现显著差异。有效的疾病管理有助于患者维持健康至高龄,管理不当则可能导致患者在较早期就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尿毒症、失明、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
在糖尿病教育实践中,我们团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虽然能够系统性地传授知识,但由于其单向信息传递特性,往往导致患者参与度和知识吸收率不高。为改善这一状况,我们团队转向了“小班制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经验分享,增强患者的参与感和知识掌握。此外,我们还采用了模拟实际场景的教学方法,让患者在模拟环境中实践疾病管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基层医疗机构在糖尿病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鉴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居住在基层,可能不会定期到医院接受教育,在这中间,基层医疗机构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任务,有时甚至需要提供上门服务。为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我们团队与社区基层卫生院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定期派遣专家进行辅导,以提高他们的糖尿病教育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为糖尿病教育提供了新途径。通过社交媒体、公众号和患者群组等方式,发布科普知识,组织患者进行线上交流。此外,针对糖尿病管理的专用应用程序(APP)也是一个有效工具,能够提供专业的疾病管理知识、就诊信息等,尽管部分服务可能需要付费,但为患者提供了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
我们团队还开展了一些特色项目,如“糖尿病处方”,组织糖尿病患者参与烹饪课程,营养师讲解健康饮食知识,并由厨师现场演示如何制作健康菜肴。这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提高了患者的参与度,还加深了他们对健康饮食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多维度、多渠道的教育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唤醒自我管理忽视者:定制个性化综合管理方案,多途径提升患者依从性

在糖尿病管理领域,提升那些不够重视疾病管理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是一项全球性挑战。但尽管如此,通过教育手段,我们仍能够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首先,教育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通过教育,帮助患者认识到尽管患有糖尿病,但通过恰当的自我管理,仍能享有与健康人群相似的生活质量。这种积极的心态是推动患者有效管理糖尿病的关键动力。
其次,个性化的饮食、运动和用药指导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虽然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但要求患者严格遵循标准化的饮食模式并不现实,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偏好,为他们定制个性化饮食计划。包括考虑患者喜爱的菜肴,以及他们对油、盐和辣椒等的摄入量,以制定出既科学又符合患者口味的菜谱。
在运动方面,我们同样强调个体化原则。年轻患者与老年患者所需的运动类型存在差异,老年患者可能更适宜进行温和的运动,而年轻患者可能需要更高强度的运动以促进热量消耗。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个人喜好,为他们设计合适的锻炼计划。
在用药方面,糖尿病治疗涉及多种药物,包括口服药和胰岛素等。这些药物的长期使用需要患者具有较高依从性,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通过教育,我们能够督促患者正确用药。医疗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一些简化治疗方式的药物,如每周仅需注射一次的药物,这对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积极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依从性,可以利用软件或应用程序来提醒患者的日常运动和用药。对于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患者及其家属,这些应用程序能够提醒他们按时进行运动和用药。通过应用程序的每日打卡功能,患者能够完成必要的日常任务,从而逐步提高依从性。这些工具不仅为患者提供了便利,也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有效的远程支持和管理手段。

综合防控策略:糖尿病筛查与管理的协同进化前路漫漫

糖尿病的预防和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先天和后天多种因素。先天因素如家族遗传,若父母或家庭成员中有糖尿病患者,个体患病风险将显著增加;后天因素则主要与生活习惯相关,包括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即“三高”)、久坐不动及不健康饮食等,这些均为糖尿病的高危因素。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中明确指出,对于高危人群,应优先进行糖尿病筛查,以提高发现率和成本效益。目前,国内最有效的筛查方法之一是健康体检,适用于退休老人、在职职工及居民。空腹血糖作为一个简单且有效的筛查指标,能够识别出许多糖尿病患者。具体而言,空腹血糖≥7.0mmol/L被视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而6.0mmol/L则为正常,6.0-7.0mmol/L之间则被认为是糖尿病前期。
然而,仅依赖空腹血糖检测可能会漏掉一些仅在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因此,推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餐后1小时和2小时血糖检测,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这些指标的联合使用能够最大程度降低糖尿病的漏检率。尽管此方法可能增加患者负担和成本,需抽取两次甚至三次血液以完成全套检查,但准确性会显著提高。
为平衡经济性与效率,一些医疗机构建议在空腹时同步进行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这两个指标的结合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筛查效率,还可避免患者多次抽血的不便,从而提升整体筛查率。通过这些综合措施,我们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糖尿病患者,最终改善患者预后。
糖尿病的管理关键在于控制异常参数,包括血糖(空腹和餐后血糖)、血压、血脂及体重。这些参数的有效控制能够显著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将其降至不发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定期筛查和评估是关键环节,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而非等到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再进行治疗。
当前的糖尿病管理体系为三级防治体系,涵盖早期筛查、预防措施及严格的代谢管理,该体系从家庭、基层医疗机构到三甲医院层层递进,体现了三级转诊的模式。通过这种管理方式,我们能够对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进行系统化管理。


跨学科联动:构建全院血糖管理的新格局

在糖尿病管理过程中,内分泌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作用非常关键,因为糖尿病不仅仅是一种内分泌疾病,还会引发或加重多种并发症,涉及眼科、肾脏科、外科等多个领域。例如,糖尿病会增加患白内障、眼底出血风险,导致肾功能衰竭,以及影响胃肠道等消化系统健康。
为了提升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医院需要向全院医护人员普及糖尿病基本知识,让相关专业了解糖尿病的诊疗现状,内分泌科也应主动出击,主动与其他相关科室合作,共同优化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工作。这种全院血糖管理模式的实施,标志着血糖管理不再局限于内分泌科,而是全院范围内所有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内分泌科可以发挥专业优势,牵头实施一体化的血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内分泌科不仅能为其他科室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还能有效减轻其他科室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全院血糖管理可以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手术并发症等不必要问题,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营效率。目前,这种管理模式不仅在本院得到成功实施,而且在周边地区和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之,全院血糖管理通过多学科的紧密合作,包括内分泌科、眼科、肾脏科、外科等,共同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管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
内分泌领域最新研究、指南、会议信息、临床实用资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