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图片,进入病例专区↑↑
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时夏捷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适应证包括:1型糖尿病;新发2型糖尿病有高血糖(空腹血糖>11.1 mmol/或HbA1c>9.0%)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使用≥1种口服降糖药或GLP-1受体激动剂规范治疗>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基础胰岛素起始剂量通常为0.1~0.2 U/kg/d。
基础胰岛素在胰岛素基础上进行结构上的修饰,实现了胰岛素的缓慢释放,主要作用是控制非餐时的基础血糖水平。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人胰岛素(NPH)、长效胰岛素(PZI)和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长效/超长效胰岛素包括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
中效人胰岛素
也称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由人胰岛素锌晶体与鱼精蛋白结合,在皮下形成结晶,缓慢解离以延长作用时间。由于低精蛋白锌胰岛素吸收变异性较大,作用曲线具有明显的峰值,作用时间相对较短,低血糖发生风险较高,但价格低廉。
长效胰岛素
也称精蛋白锌胰岛素,是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的基础上提高了鱼精蛋白比例,使其溶解度更低、释放更加平缓、持续作用时间更长,目前在我国基本上已无使用。
NPH和PZI均为混悬液,因此在使用前需要充分摇匀。NPH和PZI在注射后会缓慢吸收,在吸收过程中会有一个达峰时间,因此会出现峰值,具有低血糖发生风险。为避免NPH和PZI的上述缺点,研发人员进一步通过结构修饰发明了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能够较好地模拟人体生理性基础胰岛素分泌模式,血药浓度较为平稳,无明显峰值,使用前不需要混匀,药效明显长于中效胰岛素,且低血糖(尤其夜间低血糖)风险明显低于传统的中、长效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100均为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300均为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德谷胰岛素的半衰期长达25 h,每日注射1次,2~3天后达到稳态血药浓度,之后不再积累且全天(24 h)作用平稳。
甘精胰岛素U300每天给药1次,3~4天后达到稳态,半衰期为18~19 h,作用时间可超过24 h,长达36 h。与甘精胰岛素U100相比,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U300的血糖水平变异性更低。
此外,更为长效的胰岛素也有望近期在我国上市。Icodec胰岛素通过对胰岛素分子结构的修饰,使Icodec胰岛素与白蛋白实现强大且可逆的结合,降低了与胰岛素受体的亲和力,减少了胰岛素受体结合介导的清除,同时还可减少酶降解、增加分子稳定性,从而延长半衰期,最终可实现1周给药1次。
Weekly Basal Insulin Fc(BIF)则是另一种超长效胰岛素,结构上将一种新的胰岛素单链变体与人lgG-Fc结构域结合,同样可实现每周皮下注射1次。
(1)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若有高血糖(空腹血糖>11.1 mmol/L 或HbA1c>9.0%)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
(2)使用≥1种口服降糖药或GLP-1受体激动剂规范治疗>3个月,血糖仍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
对于空腹血糖升高明显、不能保证规律进餐、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适合起始长效/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特别是老年患者。
目前临床已较少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只在某些特定人群中使用(如2岁以下儿童)或与短效速效胰岛素组成预混胰岛素使用。中效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建议为0.1~0.2 U/kg/d,也可按照10 U/d起始,通常在睡前注射。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U100、地特胰岛素)的起始剂量更为灵活,通常为0.1~0.2 U/kg/d;若HbA1c>8.0%,可从0.2~0.3 U/kg/d起始;若体质指数≥25 kg/m2,可从0.3 U/kg/d起始。通常在睡前注射,也可安排在一天中其他固定时间注射。
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甘精胰岛素U300)起始剂量建议为0.1~0.2 U/kg/d,德谷胰岛素也可按照10 IU/d起始,其疗效不受给药时间点的影响,但最好每天在相同的时间点注射。
对起始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最大剂量可调整为0.5~0.6 U/kg/d,超过此剂量可考虑联用餐时胰岛素。
胰岛素剂量调整主要根据空腹血糖调整,每次调整2 U。即空腹血糖<4.4 mmol/L时,将胰岛素剂量减去2 U(-2 U);空腹血糖达标时,不调整;空腹血糖超过目标值上限时,胰岛素剂量增加2 U(+2 U),每3~5天调整1次,住院期间可每天进行调整。
调整空腹血糖高于目标时需要注意凌晨3点血糖,若凌晨3点血糖偏低提示为凌晨低血糖所致空腹高血糖,此时应减少胰岛素剂量。
对起始用中效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每3~5天调整1次,每次调整1~4 U,直至空腹血糖达标,若反复发生低血糖可考虑更换为长效或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
基础胰岛素治疗3个月后,如果空腹血糖控制理想但HbA1c不达标,应关注餐后血糖,或基础胰岛素的日剂量达到最大剂量而血糖仍未达标,应考虑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
THE END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论坛报“领航计划”专项培训,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转载请联系【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申请授权
往期推荐
血糖监测的 5 大常见误区,附正确血糖监测小技巧
中国首部肥胖症诊疗指南重磅出炉!这 10 种常见病都与肥胖有关
BMJ重磅!李延兵教授团队控糖新策略:SIIT后采取利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持续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和β细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