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江苏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六次学术会议于2024年11月13—16日在南京市举行。
11月13日下午,一系列“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培训”正式开堂授课。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陈莉明教授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行了系统讲解,为基层医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规范诊治方面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专业指导。
陈莉明教授现场报告照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DR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其他相关危险因素还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此外,缺乏及时的眼底检查、吸烟、青春期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也是DR的相关危险因素,常被忽略。
早期DR的患者可能无明显临床症状,因此,定期进行眼底检查非常重要。同样地,处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阶段以及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可能也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这使得DR的筛查尤为关键。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普遍存在数年隐性糖尿病时期,这类患者在诊断糖尿病时存在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很高。T2DM在诊断前常已存在一段时间,因此,T2DM患者应在诊断后进行首次眼病筛查。 T1DM患者在诊断后的5年内应进行综合性眼病检查。 无DR者以后至少每1~2年复查1次,有DR者应增加检查频率。
目前推荐使用2002年国际眼病学会制定的DR分级标准,该标准将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纳入到DR中进行管理。
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掌握DR危险因素相关知识,鼓励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遵循有效的随访计划,进而达到DR的早防早治。
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良好控制可预防或延缓DR的进展;轻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在控制代谢异常和干预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可进行内科辅助治疗和随访。这些辅助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尚不多,目前常用的辅助治疗包括: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类药物。
及时的眼科转诊治疗非常重要,是预防失明的主要环节。
中度及以上的NPDR及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应由眼科医师进行进一步分级诊治,如果存在以下初筛结果,需要及时至眼科就诊,包括:
中度NPDR;
非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于3~6个月内至眼科诊查;
重度NPDR、PDR、累及黄斑中心凹的DME需要立即至眼科诊治。
如果发现以下情况需当天急诊转至眼科就诊,包括:
突然的视力丧失;
视网膜剥离;
视网膜前或玻璃体出血;
虹膜红变。
激光光凝术仍是高危PDR患者及某些严重NPDR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DR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合并DME来决策是否选择激光治疗,必要时可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陈莉明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贴专家,突贡专家,海河学者,天津名医,天津高校领军人才
IDF-WPR执委
中华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学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
《国际内分泌与代谢病杂志》主编、《中华糖尿病杂志》副主编,《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和《中华临床营养杂志》编委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作为CDS官方唯一指定的媒体单位,将持续跟踪报道,为广大读者第一时间传递会议精彩内容。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
解锁更多会议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