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的蜜雪冰城冰杯,为何惹怒两拨打工人?

文摘   科技   2024-07-14 18:43   北京  


提起蜜雪冰城,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性价比高。一杯杯诱人的奶茶,都是十几块钱就能买到。但是,最近蜜雪冰城的一个举动,却惹怒了两拨打工人——消费者和店员。罪魁祸首,就是那1块钱的冰杯。

文 :2B创业笔记主编

图:网络(侵删) 



1.
冰杯供不应求,顾客却抱怨连连
7月3日,蜜雪冰城门店上线1元的“雪王冰杯”。

对于广大上班族来说,蜜雪冰城1元冰杯简直是福音。炎炎夏日,花1块钱就能买一大杯冰,简直不要太爽。

可当大家兴冲冲来到店里,准备买冰杯消暑时,却发现要么冰杯售罄,要么制冰机故障,再不然就是店员态度冷淡,直言不做冰杯生意。


蜜雪冰城的冰杯原本是想给消费者带来福利,但落地执行过程中却惹恼了消费者。

本来想着花1元钱就能喝个冰镇饮料,没想到连个影儿都见不到。这让许多消费者对蜜雪冰城的印象大打折扣。


而到店里想买冰杯的顾客排起了长队,店员也焦头烂额。原本就供不应求的冰块,遇到顾客疯狂购买后,更是捉襟见肘。

一位蜜雪冰城的店员吐槽,甚至有顾客一次性买30杯冰杯。




2.
成本高企,店员苦不堪言
如果说消费者是无辜的受害者,那么蜜雪冰城的一线员工更是惨遭“二次伤害”。


一方面,他们的工资普遍不高。网传有些地区店员工资低至3000元。即便是这样微薄的薪水,店员们也要不停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

每天面对川流不息的顾客,一杯杯奶茶做下来,手都要磨出老茧。


另一方面,1元冰杯几乎没有利润可言。制作一杯冰杯,光冰块成本就占去大半。如果再算上吸管、杯子等耗材,基本就是在赔本赚吆喝了。

有些店长为了节约成本,甚至对员工使用吸管的数量都有要求,这就造成顾客不满意,最后员工又要背锅。


更惨的是,夏季本就是冰块消耗的高峰期。往常靠店里的制冰机勉强可以维持,但1元冰杯的出现,直接打破了岌岌可危的平衡。

许多门店不得不从外面的制冰厂高价购买冰块应急。一斤冰块高达4元,比起1元的售价,门店根本就是在赔钱。


为了避免更多损失,许多经理选择下架冰杯。但举措一出,又引发消费者不满。最后受夹板气的,还是一线员工。



3.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回顾整个事件,最初蜜雪冰城推出1元冰杯时,想必是希望借此提升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但美好愿景之下,是骨感的商业现实。


蜜雪冰城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靠出售设备、原料等获利,而非单纯依靠门店的饮品销售。

1元冰杯搞活动,总部当然是名利双收。然而对于加盟商来说,毛利太低的冰杯注定是个累赘。毕竟房租、水电、人工,都是实打实的成本。


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蜜雪冰城给出的答案是:部分门店等供需稳定后,再恢复1元冰杯的售卖。


看上去是个权宜之计,但治标不治本。供需失衡的背后,是经济规律使然。无利可图,注定难以为继。


事实上,如果蜜雪冰城肯将冰杯定价稍微提高一点,哪怕是2-3元,也足以让加盟商有利可图。

这样一来,消费者仍会觉得很划算,品牌口碑也能得到提升,门店也乐意继续经营下去。三方共赢,岂不美哉? 



4.
写在最后
蜜雪冰城1元冰杯事件,看似是一个小插曲,实则映射出了更广泛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在利益分配上,我们是否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利益相关方。


企业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也要考虑合作伙伴的感受。毕竟,只有互利共赢,才能走得更远。

而作为消费者,我们在享受便宜实惠的同时,是否也曾换位思考,体谅一下辛勤付出的员工呢?



愿1元冰杯事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索和启示。做人做事,多些换位思考,多些宽容谅解,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推荐阅读:


百度萝卜快跑杀疯了?无人驾驶时代你我该如何应对?
17万的奔驰宝马,19万的奥迪,只有更卷,没有最卷
为什么俄罗斯食品在中国打不开销路?
西门子这个公司究竟有多厉害?

中国第一大省广东,为何拼命建大学?





出品:2B创业笔记

欢迎关注 



青柿商业笔记
商业洞察 | 人物专访|创业沙龙|线下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