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贴满奖状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啦……

文摘   2025-01-28 00:00   山东  
人到一定年纪就愿意怀旧,春节前,我一边打扫卫生一边翻阅老年画,写了一些回忆文章,劳逸结合,乐此不疲。
想当年,年画在农村也算是“奢侈品”了,一张一毛五,多数人家都要按照房间数量购买,不舍得多买一张的。
我们家墙上,贴的最多并不是年画,而是奖状,今天就来回忆一下奖状的故事。
那些年,奖状的种类并不多,我记得只有三种: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少先队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在放寒假前的学生大会上,学校领导在主席台上念名字,获奖的学生上台领奖,脸上都挂着又骄傲又谦虚的笑容。没错,就是下面这种笑容。
下面的这张年画,题目叫《为什么》,是1979年的年画。画中,圆脸小姑娘正在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一只小猫跳上床来,看着墙上的奖状,似乎在问:“为什么你了这么个大奖状啊?”题目“为什么”,既是小猫的问题,又和那本《十万个为什么》相呼应。
画中的奖状正是我最熟悉的版式,简单大气,很有派头。从奖状下面的落款可以知道,主人公是上海市的一位小学生。算算它的年龄,1979年上五年级或六年级,应该比我大一些。看人家多洋气,1979年就穿花裙子了,我身边那些女孩当时能穿上条补丁裤子就算富二代了。

放了寒假,我和哥哥姐姐的奖状拿回家,都会被父母工工整整地贴在墙上,成为春节时家里最美的装饰。匮乏年代里的喜悦发自内心,还记得奖状贴到墙上后,我半夜醒了上厕所回来都要再看一眼。
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毕竟是大家庭出来的,懂得如何教育孩子。比如她会把墙面分成几块区域,分别张贴我们兄弟姐妹的奖状。没有获奖的,就空着那块墙面,让它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它的主人。这让我们都不敢懈怠,积极奋进,为得到一张奖状使劲“内卷”。
父亲爱慕“虚荣”,过年前打扫卫生,他总会拿一块抹布小心翼翼地擦掉老奖状上的灰尘,然后用浆糊把新奖状贴在后面。有些奖状已经在那里贴了十多年了,他也不舍得取下来,有时还会拿透明胶把破损的地方补好。他做得那么小心,那么虔诚,奖状也就越来越多,排满了墙。
那满满一墙的奖状,后来因为房屋翻修都化作了尘烟。但面被奖状覆盖着的墙,已经成了我童年最鲜明的回忆。那时候没有档案仪式,我们从来没想到把这些奖状保存下来以备今后吹牛。

我们那时候奖状有两个特点:一是种类少,二是年只发一次,就是寒假前据亲戚家的同龄人说,城里的学校奖状种类多,既有三好学生的、优秀团员的,还有各种竞赛的面图画中两位小朋友,就分别获得了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一等奖,不仅有奖状,而且有奖品——小巧玲珑的计算器一只。

还是城里的孩子幸福啊!奖品那么丰富!下面图画中的小朋友,奖品竟然是三个本子和一个文具盒!我们呢,最多也就发个一个薄薄的本子,在封面上盖个红红的“奖”字,就让我们兴奋得睡不着觉。


听说,如今学校连奖状也不再发了,改成发证书了,据说这样便于保存,可以放到档案里,骄傲一辈子。而且,家家户户的墙面都经过装修,光滑亮丽,也不适合贴奖状了。

也有学校既发证书也发奖状,“三好学生”“优秀干部”发证书,小一点,有的还带封皮,便于保存。其他鼓励发奖状,各种奖都有,每个学生都可能获得一张或几张奖状。今年,我看到一位妈妈在网上晒自己娃娃的奖状,这位白胖少年获得了“光盘之星”,母亲很纠结是不是要把这张奖状挂到墙上,觉得孩子本来就是个小胖子,这又成了“光盘之星”,不知道该不该骄傲。

我觉得这位妈妈是在开玩笑,她的儿子肯定很优秀,细心人都能发现,在这张大奖状后面还有两张小证书,那才是便于保存的证书,含金量远远高于这张大奖状。

你看,奖状的学问,越来越高深了吧?


公众号推荐

老课文
重读老课文,好似旧友重逢;戏说老课文,品咂百味人生。以怀旧感悟生命,用文字打败时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