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变引起质变,我只愿有更多的女性重新认识自己、爱上自己,以思想为剑、行动为矛,向社会、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告诉自身,“别害怕,请你大胆做自己”。
本文约 2875字,预计阅读时间 9分钟。
girlboss
近日kpop女团ILLIT的出道mv因恋童、幼态化、性暗示等元素引发争议,头条新闻从“恋童被合理化”入手,犀利地点出男女性视角的不同、观众们无意识代入男性视角,进而引出儿童、女性所受的差别待遇,引人深思(如下图)。
韩国的爱豆产业本就是人被商品化、物化的产物,而流水线中有实力的“高质量”的爱豆少之又少,更多爱豆必须通过穿衣打扮来刺激人们的视觉。爱豆正成为市场上的“真人芭比”,而其带来的影响更是显著的。从明星到普通人、网络到现实,当审美被统一为“白幼瘦”或“欧美性感风”、当性化少女成为工业链条,统一价值取向逐渐在每个女性心中形成刻板的符号,而女性对于单一审美也由妥协变为习惯,从认同强化为义务。化妆与穿搭是为了取悦自己还是强加于自己的义务?“我”是否真正认为自己很美?“我”到底爱自己吗?
01 Hi Barbie
去年夏天,电影《芭比》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粉色狂潮,进一步开拓了美泰公司的市场。“芭比”作为商品被塑造的性感而完美,虽然后续有意通过拓宽职业与人种等手段来摆脱“花瓶”称号,但产品本身的视觉效果就足以对儿童产生影响。芭比受众广泛,因此自然地从低年龄段开始到高年龄段,无论性别,人们思想中渐渐塑造出统一化的女性形象。不可否认,优越的身姿与妆容的确很美,向往美、发现美、追求美也是人之本性。然而被名为“美”的牢笼束缚、强迫自己迎合“美”成为众多女性的枷锁,批判讽刺“不美”、对“美”和“丑”标签化并评头论足更是成为不少男性深入骨髓的习惯。因此在外表层面,男女便已形成一种看与被看、评与被评的怪圈,不知不觉在其他社会现象上,这种权利差也逐渐显现,以男性为主导,女性处于被动地位的社会关系慢慢深化、成为固有观念。
(芭比剧照)
电影本身并未触碰到平权运动深层次的内核,就个人观感而言,除了后半部分芭比闭上双眼感受世界、发掘自我的过程,其他地方我都不大感冒,但不少浅显的隐喻仍让很多观众破防。其中的男性形象、总统山变为马山等喜剧化、诙谐的讽刺仅是接触到父权制的表皮,但像一个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得阵阵涟漪,关于“平权运动”“父权制”的讨论终于引发广泛关注,争论的激烈化反映出女性权益过去受重视程度的低下、男性作为既得利益者对自己享有权益的认同,更是为诸多曾不敢发声人提供平台。芭比的深度有限,但它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芭比剧照)
02 社会制度到意识形态
父权制的形成到初步打破,过程中无不体现出男女关系从社会制度到意识形态的变化。人类社会最初的形态是母系氏族社会,然而随着生产力变化发展,新的工具与劳动方式被开发,男性的体力优势使他们在农业、畜牧业等领域的经济地位渐渐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母系氏族渐渐转化为父系氏族。父权制延续千年,女性从属地位也延续千年。妇女从最初敢于说“不”到感知力钝化、漠然适应,该过程中以维系父权制为目的,美其名曰“维持社会稳定”的概念偷换功不可没。千年以来,男性宣扬其能力之伟大、力量之雄壮、智慧之高超,淡化女性的能力与价值,进一步稳固了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并潜移默化地告诉女性,她们没有智慧、只能顾家。于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才是妇女主业的思想观念在女性心中固化,而这种意识也进一步发展为“男尊女卑”的陋习。
在此背景下,妇女完全丧失个人权利并位于社会底层,受启蒙运动“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影响,最初的女权运动更集中于获取人权,从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平等,到获取教育权利、政治权利、公民权利,第一次妇女解放运动的浪潮在不同时代的全球各地均表现为初步打破女性的从属地位,使社会终于看到有“女性”群体存在。然而女性权益仍不被重视,形式上男女似乎平等而实际上偏见仍旧存在。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致力于消除女性是男性的附属与性别歧视观念,声讨同工不同酬、就业歧视等现象。或许短期内女权运动效果不明显,但把时间放到百年的维度,女性用仅两三个世纪就打破了过去数十个世纪的父权制规训,不仅实现了女性权益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飞跃,更体现出女性的力量与智慧。
03 拒绝惯性思维
当今的女权运动更为多样,我也仍处于初学者阶段,但我认为大趋势是挑战父权制的惯性思维与固有观念。例如在序言截图中导演对于被性侵者镜头的普遍处理方式,第一部分提到的女性被迫“服美役”等,都是被忽视的、父权制所带来的惯性思维产物。或许女性地位在两百年间客观上提高了,但女性所接受的一些“审视”仍未改变,社会的总体价值取向与视角选择仍然服务于男性,并对女性的自我启发、反省与进步带来消极影响。更多女性坦然接受了“必须变美”的事实,更多女演员也坦然接受了拍摄中需要裸露的要求,她们不会把这当作是受制于人,而是在脑海中用精神胜利法为自己创造了一种虚假的自由与不落地的满足感。向下的自由并非真正的自由,更多女性在面对普遍价值取向、男性视角社会规训时不敢拒绝,反而告诉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伟大的”,可以“取悦自己”,这不仅成为女性的束缚,更是强化了男凝在意识形态中的地位。
不仅如此,在职业、婚姻等所谓“自由”的国度中,社会对女性的规训仍延续着陋习。规定妇女享有婚姻自由,但真正能对婚姻说“不”的人有多少呢?规定男女同工同酬,但是否切实定义过“同工不同酬”的具体表现呢?人们惯性地认为女性应当将更多时间投入于照看家庭、家务劳动,边催促着女性建立家庭,边以“家庭”为由捆绑着广大致力投身于事业的女性。男性对家庭投入的精力广泛低于女性,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上述“女性应该多持家”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大量女性职场人对事业家庭兼顾的渴望,应当建立在男女性平均分配时间精力、共同持家的前提下,女性并不需要否认自我的价值与能力,而是应当从反方向思考,为何同为家庭成员,男性为家庭投入的更少。社会、企业也应当正视女性的需求能力,不应以“生育”“顾家”为由否认女性在工作中的可以产生高光的事实,也不应在所有女性头顶贴上“母亲”的标签,真正给予女性选择的自由。
(图片来源于网络)
真正贯彻女性主义的人或许不会在乎社会价值取向的限制,她们敢于向化妆、减肥、白幼瘦等“美役”说不,敢于追求自己内心的梦想,不盲目追随社会潮流、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与社会规训,正视自我并真诚地热爱着自己的身体与心灵。她们有强烈的着自尊心与自信心,不会轻易被打倒,并将更多时间投入于自我进步、自我提高的过程中,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着女性的强大。
04 不只是女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权运动的背后仍是平权运动。父权制社会在劝诱女性“要贤惠”的同时规劝着男性“要担当”,“男子汉大丈夫”“阳刚之气”成为社会对男性的普遍期待。平权运动的目的不只是让两性在物质上平等,更是让精神上不因性别而强加于一个人特殊属性,最终社会实现真正的无差别状态。由于人们有了拒绝成为特定形象的权利,这种无差别便给予“他”和“她”更加多样的选择。虽然这是理想化的乌托邦,但也在思想上为我们指引了未来的方向。
常常有人说现在的女权过于激烈,近乎演变为“女拳”,而我认为“女拳”是被有心者所利用的产物。女权的本质并非挑起性别对立,而是要让既得利益者意识到自己过度占有的权利。促使一个群体“启蒙”的过程可能会被该群体看作是引发战争,当然,其本质的确是对于父权制与父权观念的挑战,女权所采取的方式强烈与否实际上取决于男性群体接受度的高低。量变引起质变,我只愿有更多的女性重新认识自己、爱上自己,以思想为剑、行动为矛,向社会、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告诉自身,“别害怕,请你大胆做自己”。
主笔 | 钟欣雨
文编 | 李菽频
美编 | 陈晨
审核 | 张玥滢
长按二维码 关注文心
文化推荐|特别策划
随笔时评|图片故事